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每日2次吸入;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SCL-90分值、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用VS229肺功能仪测定FVC(用力肺活量)、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和峰流速(PEF)的变化. 结果 SAS和SDS分析结果 显示,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分值明显改善(P<0.05);SCL-90分值中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哮喘症状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FEV1预计值%、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及肺功能,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SRD)对哮喘患者72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明显,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CD4 、CD4 /CD8 、EO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干预组均比非干预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苏义基  危静 《吉林医学》2011,(17):3419-34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9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1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入为期8周、每周1次的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乙肝病人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LQ-C30)。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起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SAS)水平、抑郁(SD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本研究中团体治疗的重要疗效因子依次为:希望重塑,情绪宣泄,信息传递,依从性。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缓解慢性乙肝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8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指数(PASI)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分值的降低更为显著(P〈0.05)。心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47%、88.37%,对照组为35.71%、57.14%,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于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志恒  王先明 《海南医学》2010,21(21):132-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理干预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3周。采用症状自评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5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亦减轻。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科明显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翔平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99-99,5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15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形式,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将两组总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患者SCL-90中,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躯体化,焦虑症状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两个月后组间比较,强迫、抑郁、焦虑,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低于对照组。SAS、SDS总评两组之间及干预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对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疗法对哮喘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将其中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SDS)和(SAS)测评。使用生活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二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同期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及因子分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可提高治疗、康复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治疗。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年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治疗能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心理状况和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结构式心理护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特质应对量表(TCSQ)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应对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应对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周后SAS评分、SDS评分、应对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式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进梅 《广东医学》2016,(Z1):280-281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探讨其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 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及满意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抑郁情绪,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乙肝病毒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时予生物反馈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LSR评分显著升高(P〈0.05),SCL-90项目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杨惠琴  马红霞  楚东岭 《医学争鸣》2009,(19):1897-1897
1临床资料 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04-04/2008-06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住院患者,经筛选符合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的诊断.分组:对所有哮喘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焦虑和抑郁值及肺功能,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纳入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均具可比性,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等.  相似文献   

17.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周。于入院时及治疗6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显效率75.55%,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率62.22%,总有效率80.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866、1.353,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 =31)和团体疗法组(n =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 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伦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125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和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颈椎病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伦理治疗干预势在必行,对颈椎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