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而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临床较少见,1999年5月~2004年10月笔者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同侧股骨多段骨折患者,应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6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同侧股骨多段骨折,尤其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者,应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1998年3月~2004年10月,应用倒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7—71岁。结果 经6个月-6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2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髓炎经置管冲洗后愈合)。结论 应用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关节功能影响小,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下肢骨折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变化情况。方法对79例8~12岁下肢骨折的儿童,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测量骨折前、骨折后6个月及骨折后12个月时的HRQOL评分,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HRQOL总评分,骨折前为(89.6±4.8)分,骨折后6个月时为(65.4±5.1)分,骨折后12个月时为(77.5±4.9)分,不同时间点的HRQOL总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2岁儿童下肢骨折后,对其HRQOL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到术后12个月时仍不能恢复到骨折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肩部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统计资料表明,肩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6%。患者骨折后常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其整个患侧上肢功能的发挥,使生活质量降低。我院自1999年至2004年期间采取综合康复手段治疗32例肩部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培连 《护理研究》2007,21(7):1923-1924
Colles’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周围骨折,约占急诊骨折总数的1/6,占前臂骨折的75%。以6岁~10岁和60岁~70岁的年龄段最高,尽管普遍认为大多数Colles’骨折腕关节远期功能很少发生受限,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正中神经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手指僵硬、肌腱断裂,甚至Volkman缺血性挛缩等。老龄病人的损伤特点是骨折的暴力相对较小,骨折端粉碎嵌插复位后易出现骨缺损,骨折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着重观察Colles’骨折后护理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62例,其中锁骨骨折21例,肱骨干骨折6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6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0-12周临床愈合,[结论]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小固定后骨质疏松,为管状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内固定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移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332-2333
2006—03~2007—02我科运用外固定支架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9~57(平均42)岁。开放骨折6例,闭合骨折18例,胫骨中段骨折14例,下段骨折10例。受伤时间最长2a6个月,最短6个月。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和异常活动。  相似文献   

9.
拴马桩钢丝拉拢复位固定治疗腭骨骨折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拴马桩钢丝拉拢复住固定治疗聘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聘中缝骨折患者,以6⊥6为桩,0.6mm不锈钢丝为材料,在6⊥6的近远中牙间隙来回穿越口腔顶部,在桩牙的颊侧结扎,然后把口顶的两条钢丝拧成绳状.利用钢丝的拉力使上颌、腭骨向中线拉拢至骨折创面对位紧贴,3周拆除钢丝。结果:12例患者骨创面出血立即停止,咬合关系良好.骨折生长愈合良好.对桩牙无损伤。结论:拴马桩钢丝拉拢复位固定治疗聘骨骨折.固位牢靠、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患者痛苦小、组织损伤小,可望骨折一期愈合,具有较广泛的临床适应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方法。方法:用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12例,其中陈旧性骨折4例,余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3例,短斜型骨折6例,螺旋型骨折1例,多段骨折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骨愈合时间45~80天,平均50天。无1例延迟愈合或不连,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损伤轻、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1 对象 我院2000-05~2004-02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患8例,男5例,女3例。均为车祸致伤,其中小腿骨折6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1例;前臂骨折2例,双骨折1例,桡骨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损伤之一,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老年病人髋部骨折尤以骨股颈骨折和骨粗隆间骨折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失效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07~2005—10收治的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2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1~69(平均39.7)岁。原伤因:车祸伤10例,砸伤6例,坠落伤3例,其他原因伤2例。有合并伤17例。原损伤部位:中上段6例,中段12例,中下段3例。其中横段骨折3例,粉碎骨折8例,斜形骨折4例,螺旋形骨折2例,多段骨折4例。开放骨折1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均在骨折早期经髋关节外侧切口行DHS内固定术,术后3~4d开始行髋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和主动活动。结果:随访6~24个月,4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松脱。优良率91.6%.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可靠,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部位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鹏  赵德伟  吕德成  崔旭  王卫明  孙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07-109,i0007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和非骨折部位的定位,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骨折修复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6/11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对照组6只。另取1只大鼠取其下颌下腺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对照。②实验组SD大鼠在第6肋距脊柱1cm处剪断肋骨建立肋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只暴露肋骨不切断。③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3,6周各取6只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骨折部位1/6肋骨,对照组每次取2只,方法、部位同实验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生长因子。 结果:2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非骨折部位)的肋骨,只有骨膜的间质细胞及骨骼肌纤维显示神经生长因子轻度着色。②实验组第1,3周,骨折部位的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染色阳性,大多数软骨细胞和骨痂也被染色。在骨折后6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在非骨折肋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骨折部位,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某些软骨细胞、骨膜基质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染色阳性。 结论:①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骨组织的神经维持有重要作用。②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的新陈代谢和骨折的修复通过神经系统起促进作用。③神经生长因子对骨修复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形状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12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内固定,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2例经随访6~8月,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周期较传统方法缩短1/7-1/6,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形状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创面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7.
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并不多见,常合并颅脑或内脏的损伤,股骨颈骨折易漏诊。Macr报告漏诊率达42.5%[1]。治疗不当,致残率高。现将我院自1987~1997年共收治的1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18~59岁,平均34.6岁。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1例。股骨干中段骨折6例,下段骨折3例,上段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5例,Ⅲ型4例,Ⅱ型1例。经颈骨折3例,基底骨折3例,头下骨折及头颈骨折4例。合并损伤:颅脑损伤7例,血气胸2例,肝脾破裂3例,休克7例,其他…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骨密度及组织学变化特征,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一般骨折模型组各30只。于骨折模型建立后2、6、12周截取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骨密度测定。并同时对骨折端骨痂组织作光镜观察。结果:(1)骨折端骨密度:骨折后2周,两组动物骨折端的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骨折后6周及1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的骨密度较一般骨折组明显低(P<0.05,P<0.01)。(2)光镜观察:术后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结缔组织数量多,小梁骨较细小;术后6周,一般骨折组骨折端软骨痂为编织骨取代,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则仍有透明样软骨存在,其软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缓慢;术后12周,骨质疏性松骨折组原始小梁状骨向成熟小梁状骨转化亦较慢,且原已形成的成熟小梁状骨多吸收、消失。结论:(1)骨质疏松不仅使全身骨密度减少,也使骨折愈合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升高减慢。(2)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降低是骨折端骨密度值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Colles′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约占急诊骨折总数的1/6,占前臂骨折的75%。以6~10岁和60~7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其中60岁以上的女性最为多见。尽管普遍认为大多数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的远期功能很少发生受限,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正中神经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手指僵硬、肌腱断裂、甚至Voikmann缺血性挛缩等。老龄患者的损伤特点是骨折的暴力相对较小,骨折端粉碎、嵌插,复位后易出现骨缺损,骨折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着重观察Colles′骨折后护理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如不重视,常易误诊、漏诊。现将我们遇到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