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没有内膜撕裂口的主动脉夹层,可继续发展成为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有很高的危险性和致死率[1],故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CT检查尤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14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检查资料作一系统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2例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并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达100%,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分析病变情况,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比较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结果:①35例患者中,包括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及Ⅲb型各11例,3例,9例和12例。②MPR显示内膜破口比例为94.29%(33/3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VR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CT平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进行准确的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CT急诊资料.结果 14例显示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8例显示主动脉内真假腔,11例显示分隔线,13例显示内膜钙化斑内移,6例显示主动脉呈椭圆形.结论 CT平扫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裴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28-92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SSD和VR。结果MPR对于显示夹层范围、血栓与血管腔的关系、内膜瓣破口有优势;MIP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和管壁钙化情况以及支架治疗后的情况;SSD可显示瘤体表面形态及其与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呈螺旋状剥离的内膜片;VR提供了血管较全面的三维空间关系,立体感强。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可以直观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特征性征象,综合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建方法,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真假腔的CT征象。方法 30例AD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重点观察和评价AD的真假腔、内膜片的CT表现。结果鸟嘴征30例,蜘蛛网征4例,均位于假腔;75%~100%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腔内血栓16例位于假腔,1例位于真腔;偏心性内膜片钙化12例,均位于真腔侧;外壁钙化20例位于真腔,3例位于假腔;平直的内膜片在慢性AD假腔中多见(91.7%)。结论鸟嘴征、假腔大于真腔、腔内血栓及偏心性内膜钙化有助于AD真假腔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9.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快速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快速、准确地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4例主动脉夹层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影像分析包括观察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的范围、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果SCTA显示双腔主动脉和内膜片27例(100%),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11例(40.7%),内膜破口22例(84.6%),DeBakey Ⅰ型及Ⅱ型AD显示破口5例(55.56%),DeBakey Ⅲ型显示破口17例(100%),28支分支血管受累。SCTA对2例被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随访,显示1例有内支架移位。结论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相关改变的评价是准确和可靠的,SCTA对Ⅲ型AD的诊断价值更优于Ⅰ型及Ⅱ型AD。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的CT和DSA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fion ,AD)的CT和DSA影像学的特点 ,尽量寻找AD破口 ,并指导内、外科及介入治疗。方法  2 5例患者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年龄 5 5 .5岁 ,2 0例有高血压 ,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 ,7例作主动脉造影 ,3例经股动脉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按Debakey分型 ,Ⅰ型 3例 ,Ⅱ型 2例 ,Ⅲ型 2 0例 ,平扫主动脉钙斑内移≥ 5mm 3例 ( 12 %) ,主动脉管壁周围有低密度积液或轮廓模糊 5例 ( 2 5 %) ,双侧胸水 5例 ( 2 5 %) ,左侧胸水 4例 ( 16%) ,心包积液 2例 ( 8%)。 2 5例CT增强均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 ,破口显示 9例 (占 3 7.5 %) ,再破口显示 4例 ( 16%) ,假腔内附壁血栓 8例 (占 3 2 %)。 1例 (占 4%)腹腔干动脉开口于假腔。主动脉造影 7例 ,4例 (占 5 7.1%)显示破口 ,6例显示真假腔 ,2例显示内膜片。结论 CT增强对AD可作出明确诊断 ,3 7.5 %的病例显示破口 ,5 7.1病例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破口部位及大小 ,并能指导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现。方法对1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采用Stanford分类法分型:8例为A型,4例B型。AAD CT表现为:(1)均未见撕裂内膜片和双腔影像;(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0~30 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6例、4例和2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83%(10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动脉内膜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镇滔 《中外医疗》2009,28(8):150-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主动脉炎1例,胰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1例,主动脉正常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的部位、范围、破口位置、瓣膜情况,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董观伟  傅华年  方庆和 《河北医学》2005,11(12):1090-109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 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结论: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对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增强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显示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I型5例、Ⅱ型2例和Ⅲ型33例,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结论 多排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庆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9-50,F0003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盲观易懂。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与不同时期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急诊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5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并将1999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I组,将2003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Ⅱ组,分析2组的误诊情况。结果6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超声心动图、MSCTA、MRI对AD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5%、97.5%、100%。Ⅰ组误诊率为57.9%,明显高于Ⅱ组误诊的26%(P〈0.05)。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对AD认识不足,体格检查不全面,未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是早年误诊的原因,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是近年来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急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和1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表现,归纳总结不同病变的CT特征。结果:83例甲状腺癌中:边界不清62例,不规则坏死59例,囊性变23例,出现“半岛状”强化结节25例,“乳头状”强化结节11例,钙化55例(其中弥漫性钙化27例、局灶钙化28例),侵犯气管15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7例,CT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93.6%(189/202)。结论:“半岛状”强化结节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乳头状”强化结节及弥漫性钙化可做为甲状腺癌的肯定性征象,掌握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改变,探讨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分析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3例为A型,8例B型。CT表现:(1)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CT值约50~80Hu,增强后无强化,与强化主动脉管腔对比反呈低密度。治疗后复查,壁内血肿由于吸收及演变为慢性血肿,厚度及长度减小,CT平扫时密度较前降低而呈低密度。(2)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3)主动脉管腔狭窄、变形16例。(4)全部病例主动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钙化。(5)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9例。结论 螺旋CT清楚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病情险、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容易导致误诊。现行临床影像学方法严重滞后了本病的诊断,耽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找到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诊断AD,使AD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现就AD生物学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