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强迫症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对强迫症 (OCD)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OCD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结果 :病人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和 4 .6 9± 1.0 7)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4 .34± 0 .5 8和3.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5 .32± 1.4 4 )显著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病人组EMBU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OCD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N)显著高于对照组 ,外向标准分 (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病人组EMBU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间型和或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EPQ的E分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与N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OCD患者过度应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患者个性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昆明市研究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关系.方法 抽取昆明市3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321名,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人格和防御机制的测试.结果 精神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349,P<0.01),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247,P<0.01),与成熟...  相似文献   

3.
防御方式问卷初步试用结果   总被引:60,自引:8,他引:60  
本文通过对防御方式问卷 (DSQ) 初步修订及用其对44名神经症患者和47名正常人测量,发现修订后的防御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问卷可反映一个连续的防御机制分级过程,即从不成熟防御机制,经中间型防御机制到成熟防御机制。同时也发现 DSQ 与生活事件量表、EPQ、SCL-90及社会支持问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方法 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 ( DSQ)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 5 0例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的关系,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0名医学生进行测量并收集收据,用SPSS 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医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各维度相关显著,其中精神病质(P)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11,P0.01),与成熟的防御方式(除幽默外)呈负相关,与回避、假性利他、否认、期望等中间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②内外倾(E)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r=-0.329,P0.01),与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r=0.280,P0.01),与制止、回避、理想化、同一化、交往和消耗倾向等中间型成熟的防御方式呈负相关,与其余的各维度呈正相关;③神经质(N)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39,P0.01),与成熟的防御方式呈负相关(r=-0.117,P0.05),与中间型防御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P0.01);④掩饰性(L)与防御方式中的掩饰因子呈负相关(r=-0.143,P0.05);⑤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各个维度能够影响到防御方式的类型选择和防御方式策略的使用,其中神经质(N)对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中间型策略的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内外倾(E)对于成熟型防御方式的选择影响最大,精神质(P)和掩饰性(L)影响到中间型防御方式。结论人格的各维度能够影响到防御方式的选择,可以运用EPQ的各个维度来预测防御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SPH患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4 90± 0 5 9和 4 71± 0 92 )显著高于NC组 ( 3 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 5 36± 1 0 9)显著低于NC组 ( 5 80± 0 81) ,回避等防御机制分 ( 6 6 2± 1 35 )显著高于NC组 ( 5 72± 1 78)。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N)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以及EPQ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SPH患者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SPH患者较之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等防御机制 ,此乃SPH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 ,亦是心理治疗的核心靶症状  相似文献   

7.
躯体化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行为类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 A型行为问卷 ( TABQ)测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躯体化障碍患者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 ,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 ,较少使用抱怨、幽默 ( P<0 .0 5 )。A型行为者在使用不成熟 ( F1 )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 F3 )上显著多于非 A型行为者 ( P<0 .0 5 ) ;TABQ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 ,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P<0 .0 0 1 )。与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结论 躯体化障碍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8.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我军飞行员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12例飞行员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 ,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 :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各因子与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的绝大多数有显著相关性 (r =0 14~ 0 46,P <0 0 5或 <0 0 1) ;与婚姻恋爱、健康、工作经济、人际关系方面发生的生活事件也有显著相关性 (r =0 12~ 0 2 2 ,P <0 0 5或 <0 0 1) ;与社会支持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性 (r =-0 12~ -0 2 6,P <0 0 5或 <0 0 1) ;也与个性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 11~ 0 5 1,P <0 0 5或 <0 0 1)。结论 :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均有显著相关性 ,尤以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焦虑症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特点及关系,从而针对其防御方式及人格特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焦虑症患者和正常人均31名,对他们以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①焦虑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高于正常人(P<0.01);②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高于正常人(P<0.01),而升华和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人(P<0.01);③焦虑症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N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情绪不稳定,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少采用成熟防御机制,且情绪不稳定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因此,应依据其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共抽取大学生541例,分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试。结果:精神病质(EPQ-P)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与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神经质(EPQ-N)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内外向(EPQ-E)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与中间型防御机制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结论:精神病质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神经质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外向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混合采用成熟的和一些中间型防御机制。提示一定类型人格常具有相应的防御机制,二者间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个性特质及症状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特点与症状及个性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测定(EPQ)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3例神经症患者和33倒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DSQ评分的差异,分析神经症患者DSQ评分与SCL-90和EQP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症患者DSQ因子1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其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退缩机制、幻想、躯体化分显著增高;DSQ因子2分显著低正常对照组,其中压抑和幽默分显著减低。相关分析显示DSQ因子1分与SCL-90各因子分呈正相关,与EPQ神经质因子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精神质因子分显著负相关;DSQ因子2分与EPQ精神质呈负相关。结论神经症患者较多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不成熟防御机制可能与患者的某种个性特质和精神症状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he personality systems of Cloninger (as measured by the 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PQ]) and Eysenck (as measured by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both have been linked to substance use and abuse.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predictive utility of both systems for substance use disorder (SUD) diagnoses, both cross-sectionally and prospectively. Participants (N = 489 at baseline) completed the EPQ and TPQ and were assessed via structured diagnostic interview at baseline and 6 years later (N = 457 at follow-up). Both the EPQ and TPQ scales demonstrated bivariate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with SUDs. Within each system, those dimensions marking a broad impulsive sensation-seeking or behavioral disinhibition trait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prospectively, although the 2 systems were differentially sensitive to specific diagnoses. These relations remained significant even with autoregressivity, other concurrent SUD diagnoses, an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目的:追踪观察大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约四年内的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共抽取受试样本541人,实际有效样本442人。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学生在入学体检时、入学三个月和毕业前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毕业前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14%)明显高于入学时(9.0%)。男生EPQ-P,入学后随校龄增加而递增,并以毕业前分值最高。从入学三个月始,大学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动用频率逐步增高。毕业前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其它时段,并以家庭问题为主,而入学时则以社交与其它问题为多。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以毕业前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主要与其个性、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数量、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为强迫症(OC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42例强迫症患者用耶鲁-布朗强迫评定量表(Y—BOCS)、汉米顿焦虑量表(HAMA)、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并与42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强迫症患者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和混合状态的各占近一半,强迫检查和强迫联想出现的频率较高,约5/6的患者有两种以上的症状,混合型的患者病程长且症状较重: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强迫症患者EPQ中的神经质标准分(N)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内-外向标准分(E)则低于对照组。三种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患者之间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EPQ问卷各因子的标准分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组首诊的OC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不同类型的OCD均较多的使用不成熟和中间的防御机制且多具有内向、神经质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IOT)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Beard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家庭功能量表(FAD)、自尊量表(SES)、对2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倾向组的困难总分、焦虑情绪、情绪稳定性、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困难影响程度、家庭总功能、行为问题得分明显等高于对照组,而自尊感、亲社会行为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对倾向者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困难总分、情绪稳定性、自尊感是主要因素,共解释29.9%。结论:对于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预防和干预不仅要注意解决实际困难,而且要解决情绪困扰,提高自尊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与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罗夏测验在225名中国人样本中进行测试.结果 EPQ中各维度与大部分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相关不显著(P>0.05),与AgC等攻击变量相关显著(P<0.05),但相关值均较低(0.008~0.265).结论 罗夏测验攻击变量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格三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283名艺术类职校生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职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量表上得分集中在一二等级;2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2.69,-0.404;P0.01);3精神质和神经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04,P0.05;β=-0.208,P0.01),共可以解释社会适应能力19.3%的变异。其中,精神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最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与其人格特征相互印证,不同人格类型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格特征、自尊水平与航空兵部队人员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航空兵部队人员人格特征、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EPQ、SES、SCL-90对443名航空兵部队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与SCL-90总均分成正相关(r=0.641,P<0.01);内外向与SCL-90总均分成负相关(r=-0.232,P<0.01);精神质与SCL-90总均分成正相关(r=0.398,P<0.01);自尊水平与SCL-90总均分成负相关(r=-0.381,P<0.01);神经质、精神质、自尊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0.001);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513和0.209);内外向、神经质通过影响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具有间接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0.216和-0.261)。结论: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自尊是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