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①304例患者中发生早期心电图异常占64.47%,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起搏点异常和传导异常。②岛叶梗死组早期心电图异常显著多于非岛叶梗死组(81.97%、52.75%,P〈0.01)。⑧中、重型患者在心电图异常组显著多于无心电图异常组(96例、5例,P〈0.01).岛叶梗死组显著多于非岛叶梗死组(68例、28例,P〈0.01)。④心电图异常的岛叶梗死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岛叶梗死组(17例、2例,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异常与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而岛叶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病情重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颅脑CT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均在确诊后8 h内使用心电图机行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2次/周复查心电图,出院前检查1次心电图。统计分析患者出血部位及心电图异常情况,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类型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壳核出血率最高,为30.0%,其次为脑叶出血(占26.4%)、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6.4%)、丘脑出血(占15.4%)、小脑出血(占11.8%);99例(90.0%)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脑叶、丘脑、壳核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T段改变最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段改变最常见。心电图异常患者存活率为90.1%,与心电图正常患者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壳核和脑叶出血最多见,90.0%的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变化.方法检测156例首发急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浆CK-MB活性,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浆CK-MB活性变化.结果右侧岛叶脑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和QTc延长发生率显著增加,左侧岛叶脑梗死患者ST段上升或下降显著增加,其他各种心电图改变各组间无明显区别.血浆CK-MB活性升高亦主要见于岛叶梗死患者,血浆CK-MB活性升高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更差.结论造成心电图异常和血浆CK-MB活性升高的大脑半球脑梗死部位主要是岛叶,对影响到岛叶的脑硬死患者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心脏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变位置与心电图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对151例经磁共振或CT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性回顾。比较不同部位急性缺血性卒中心电图异常率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对112例异常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对异常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在脑干和其他部位卒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多部位卒中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脑叶卒中发生率最低;但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统计时发现,多部位卒中及脑叶卒中均较易合并房性心律失常;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较易出现窦缓,与其他类型卒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应加强监测,并应注意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和头颅 CT 确诊,并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69例,异常率为65.7%。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心电图异常36例(63.2%);脑出血患者48例,心电图异常33例(68.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T 波改变、ST-T 改变、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明显 U 波、异常 Q 波等,且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在3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中,死亡2例(5.6%);在6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死亡9例(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意识障碍患者68例,心电图异常33例(48.5%);存在意识障碍患者37例,心电图异常31例(83.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并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脏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及其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高。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心电图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分为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APTE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脑损伤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损伤患者56例,经Glasgow评分分型,脑CT确定损伤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损伤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57.14%,其中50%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损伤后血肿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按部位分脑内血肿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1.43%,按Glasgow评分重型脑损伤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3.08%(P均〈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4例脑卒中病人行头颅CT扫描及心电图(ECG)检查,研究其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可引起ECG异常改变,其改变与脑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脑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ECG异常改变与脑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脑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41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各类急性脑出血者,入院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异常者不定时多次复查.结果 141例脑出血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103例,深部脑出血和出血量较大者心电图异常与浅鄙脑出血及出血量较小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电图异常主要以ST-T改变最常见,其次是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等.结论 急性脑出血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与病变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不同部位脑出血及脑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同期住院的126例老年脑出血及15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改变均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或)心律失常。脑出血组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和病死率(15.9%、15.9%和12.7%)明显高于脑梗死组(6.0%、6.0%和4.0%,P<0.01),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12.6%、11.2%、11.2%)明显高于脑出血组(3.2%、7.1%、7.1%,P<0.05)。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早期心电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对其心电图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计94例,占31.4%。与脑梗死患者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与急性脑出血病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意外且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P0.05);其中ST-T改变是心电图异常改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电图异常改变病例中,重度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应引起临床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心脏功能监测,以免病情进展恶化,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心电图改变的机理。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早期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点并比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率。结果14例出现某种典型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早期发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与超声心动图有相同的价值。临床医生不应该忽视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的改变,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早期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使患者得到早期的救治和更加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2岁,因“反复晕厥5年”入院。术前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9次/分),心脏超声、头颅/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直立倾斜试验中患者诱发晕厥,心电图见近15 s窦性停搏,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随后进行心脏自主神经节导管消融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个内月未再出现晕厥相关症状,复查直立倾斜试验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心脏病组(214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06例)。年龄42~86岁,在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后一年内死亡危险的关系。结果196例(6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其构成为ST段压低91例(28.4%),T波倒置100例(31.3%),异常Q波38例(11.9%)和ST段抬高14例(4.4%)。106例(33.1%)既往无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组的死亡率34例(15.9%)与无缺血性心脏组的死亡率(4.7%)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包括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结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由于既往缺血性心脏病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急性脑出血病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做心电图2~3次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4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12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出血量小组(30ml)的心电图异常栓出率低,而出血多组(60ml)的栓出率高。结论患者在脑出血急性期可出现心电图改变,脑出血量大者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植入磁共振(MR)条件兼容起搏器的患者进行MR检查的即刻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2019年在我院植入MR兼容起搏器的患者287例,随访器械相关的主要安全性终点(电量提前耗竭,导线功能异常或起搏失夺获)和临床安全性主要终点(死亡,心脏停搏>5 s,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较MR检查前后参数变化,及与对照人群基线和长期起搏参数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中均无临床终点事件和器械相关功能异常发生。共11例患者接受了MR检查,扫描部位为头颅(9例),腰椎(1例),颌面部(1例),中位扫描时间20(10~34) min。MR后即刻、MR后1~3个月患者起搏参数及电池电压较MR前无显著改变。进行MR与未进行MR的患者基线和慢性期起搏参数、电池电压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植入MR兼容起搏器患者严格按照流程进行MR前准备和程控,可以安全进行推荐场强和部位的MR检查。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CVDI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并与CT、MRI、MRA等影像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CVDI的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CVDI测定值比较,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和最小血流速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脉搏波波速、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CVD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24 h以内)诊断比CT更敏感,阳性率分别为80.0%、20.0%,说明CVDI的改变早于形态学的改变.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DI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出血及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同期住院的12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15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其心电图表现及病因。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心律失常、肢体导联低电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组患者心动过速、左室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而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心律失常、肢体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