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晗  王光明  王宏旭 《甘肃医药》2013,(10):751-753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对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0例有消化道症状(7~14岁)的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采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RUT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进行Hp检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4C UBT、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9.3%、58%、51.3%;敏感性分别为95.6%、97.8%、84.6%;特异性分别为93.6%、96.7%、80.8%.结论:因此认为14C UBT和病理组织学是检测Hp感染较准确的方法,而14C UBT是非侵入性操作,更能反映“全胃”的Hp感染状况,同时无创伤、费用低,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和配合,因此便于在诊断儿童Hp感染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14C-尿素呼吸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4C-尿素呼吸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对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Warthin-Starry(WS)染色作对照,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对经胃镜确诊的112例消化性溃疡和429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102例消化性溃疡和411例慢性患者在Hp治疗前后均进行Hp检测,评价该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假阳性,以及治疗前后14C -UBT的检测值。结果 以WS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阳性为标准,112例消化性溃疡中,两者同时阳性102例,同时阴性4例,WS阳性UBT阴性5例,WS阴性UBT阳性1例;敏感性为96.2%,特异性83.3%,准确度95.5%.429例慢性胃炎中,两者同时阳性411例,同时阴性8例,WS阳性UBT阴性8例,WS阴性UBT阳性2例;敏感性98%,特异性80%,准确度97.6%。Hp根除治疗后14C的检查情况见表1。结论 14C-UBT是一种快速、简便、无痛苦、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的Hp检测方法;又不需胃镜检查,有助于Hp治疗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胃癌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Hp的检测,探讨它们与胃癌之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Hp—IgG抗体的检测,同时对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也分别采用上述方法进行Hp的检测。结果 胃癌组Hp的感染率为64.3%(18/28),溃疡组为87.5%(14/16),慢性胃炎组为20%(2/10),对照组为36.4%(4/儿)。Hp感染率最高为溃疡组,其次为胃癌组。结论 胃癌与Hp的感染有密切关系,用HpIg—G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用^14C—UBT检查方法;胃内是否有Hp感染过则采用HpIg—G方法检查,而近期是否有Hp感染则采用^14C—UBT方法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对Hp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57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作Hp检测,对39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14C-尿素呼吸试验作Hp检测,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显示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91.5%、95.3%;特异性分别为87.7%、9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92.8%。结论 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均为Hp诊断的常用方法,两者敏感性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发性口疮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疮性溃疡(RAU)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比较^14C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技术与尿素酶 方法在检测RAU患者Hp感染时阳性率的差异。方法:用^14C-UBT技术对42RAU组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HP检测,对HP阳性者行口腔粘膜活检。将取下的上膜用尿素酶方法检测验证口腔Hp感染情况。结果:RAU患者Hp阳性率为66.7%,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36.0%(P<0.05)。对^14C-UBT检测Hp阳性性的28例RAU患者,经口腔粘膜活检,用尿素酶方法检测,Hp阳性者为20例。结论:Hp是RAU的致病因素之一。^14C-UBT可做为RAU屠 HP检测的初步筛选方法,尤其可用于大量病人的初步筛选及治疗后复查。  相似文献   

6.
^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芳  覃江  梁荣新  白先慧 《广西医学》2002,24(12):1951-1952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因上腹不适进行胃镜检查的患,于胃窦取粘膜组织行病理切片,快速尿毒酶试验以确定是否感染Hp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行^14C-UBT。结果:^14C-UBT灵敏度为93.6%,特异性为75%、正确率为86.8%,与标准对照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14C-UBT操作简单,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翠萍 《中原医刊》2005,32(18):35-3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RA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RAP儿童的Hp感染率,观察Hp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RAP儿童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1.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Hp治疗后,Hp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5%、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年龄组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RAP儿童的性别、病程及腹痛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RAP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为RAP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短期不规则用药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36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患,根据病史分为服药组即Hp检查前一周内接受过铅剂、抑酸剂治疗的患,共四例。对照组即Hp检查前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患考,共37例。Hp检查方法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③组织学方法;④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服药组RUT,组织学,13C—UBT方法Hp检出率分别为9.0%,21.2%,27.3%,均显低于对照组相应Hp检出率37.8%、40.5%、48.6%(P<0.01,P<0.05,P<0.05)。两组血清学方法Hp IgG、IgM阳性率各为48.5%,51.5%和54.1%,54.1%(P>0.05)。单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组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4.0%,16.0%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方法Hp检出率(P<0.01,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患中各方法Hp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无显性差异(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三组Hp感染率14.3%、15.0%、16.0%均显低于对照组Hp感染率46.0%(P<0.05)。结论:Hp检查前短期使用铋剂、抑酸剂可导致Hp检出率下降,短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显降低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各方法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出率最低。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不受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童上腹反复疼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b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6月-2003年6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反复慢性腹痛患儿68例。无反复腹痛吏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cabreathtest,13C—UBT)测定BOD(Beka over Baseline)值。分析儿童的HP感染情况。结果 68例反复性腹痛儿童中。HP感染阳性率为4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7.66,P〈0.01)。1-3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20.00%,4-6岁纽HP感染阳性率为33.30%,7-10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45.40%,11-14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50.00%,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组差异无显著性(X^2=0.87,P〉0.05)。结论 反复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利用13C—UBT诊断HP感染,具有无创、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欢龙 《广州医药》2003,34(3):46-47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患者根除治疗后二种检测方式的假阳性率。方法:用三联疗法对5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1周治疗;治疗后1个月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9个月后用血清HP—Ig—G法检测,阳性者12个月复查;以^14C-尿素试验为对照。结果:58例中血清HP—Ig—G阳性(9个月)10例,12个月阳性6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3例;^14C-尿素试验2例P9d性,且在其它二种试验中均为P9,性;以^14C-尿素呼吸气试验为对照,血清HP—Ig-G法9个月假阳性率为14.28%,12个月为7.14%;快速尿素酶试验假阳性率为1.78%。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假阳性率比血清HP—Ig—G法低,作为根除后检测依据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蒋百年 《嘉兴医学》2001,17(3):165-166
目的: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价值。方法:36例受试口服37kgbq^14C-尿素胶囊后收集呼气进行试验。结果: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阳性率分别为70.00%(7/10),62.50%(5/8),22.22%(4/18)。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HP感染的即时状态。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经胃镜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128例,进行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病理染色相结合,两种检测方法中任意一种阳性定为Hp阳性,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结果128例胃癌患者总的Hp阳性率为73.4%,贲门部胃癌Hp阳性率为46、2%,非贲门部胃癌Hp阳性率为80.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的胃癌患者中,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胃癌的人数构成比为12.8%和87.2%;Hp阴性的胃癌患者中,贲门部、非贲门部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1.2%和58、8%(P〈0、01)。结论非贲门部胃癌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观察短程新三联抗菌药物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根除效果及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在治疗前后的检测价值。方法:5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内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及14C-UBT检查,二项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阳性患者给予奥美拉唑(Losec20mgBid)、克拉霉素(Qacid0.5Bid)及替哨唑(Tinidazole0.5Bid)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1月及3月分别进行14C-UBT检测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94.7%。54例阳性患者抗HP治疗1月及3月后HP的根除率分别为87%和81.4%,3例(5.5%)HP阴性患者3月后转为阳性。新三联1周疗法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9%.不影响治疗进程。结论:以PPI为基础的新三联短程抗菌治疗是一较好根除HP,的方案,病人依从性好。14C-UBT作为HP根除1月后的复查,应持谨慎态度。通过随防或结合内镜检查可更准确判断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4.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后取活检进行RUT,内镜检查前后3d内进行^14C-UBT,比较两种酶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6例中83例(86.4%)结果一致,其中65例均为阳性,18例均为阴性,两种方法具有等级相关性。结论:^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诊断Hp感染的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的疗效。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及血清Hp-IgC;测定两项阳性的反复疫痛患儿63例,分为治疗组36例与安慰剂组27例。治疗组接受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治疗,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疗程均为1周。结果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13C-UBT。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22.2%,Hp根据除率分别为83.3%和11.1%。结论部分小儿反复腹痛与Hp现症感染密切相关,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1周短程疗法根除反复腹痛儿童Hp现症感染临床效果好,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8例临床怀疑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呼气试验,胃镜下取胃窦黏膜做病理切片与尿素酶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对比指标。结果:^14C-UBT对Hp感染检出的灵敏度为95.14%,特异性为94.33%。结论:^14C-UBT在胃肠道Hp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简便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研究组,52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2例)的HP阳性率,比较两组Hp阳性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论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或者ELISA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p检测结果都表明,研究组感染Hp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4C尿素酶气试验(14C-UB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3例患者经过胃镜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96例、浅表性胃炎127例,应用14C-UBT、尿素酶试验(RUT)二种方法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结果:14C-UBT、RUT二种方法的Hp阳性率分别为83%、75%,以14C-UBT法Hp阳性检测率最高,二种方法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14C-UBT与目前常用Hp检测方法具有类似的检出率,但它简便、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