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夏锡荣  康晓明 《江苏医药》1996,22(9):637-637
1992年11月~1993年5月,我们对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了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副反应及药动学的研究,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文106例(男64例、女42例;年龄18~65岁)中,呼吸系统感染55例,尿路感染36例,沙门氏菌属感染10例,其它感染5例。二、细菌学呼吸系统感染分离得致病菌56株(l例混合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52株,包括铜绿假单抱菌及其它假单抱菌16株,肺炎克雷白杆菌18株,不动杆菌5株,产气杆菌和相椽酸杆菌各4株,大肠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各1株。尿路感染由中段尿分离致病菌37株(1例为混合感染),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选取合适药物用于临床。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病患。从他们的尿液中分离出375株病原菌,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98株),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6株)、奇异变形菌(31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它们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它们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度较高。另外还有肠球菌(28株)、变形杆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它们均为革兰阳性菌。它们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等药物较敏感。另有真菌22株,结论临床上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最为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找到病原菌分布并且研究清楚它们的耐药性有助于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组织蛋白酶抑制剂抗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活性已被广泛研究,Donati等测定了6种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对25株人类和动物衣原体分离株的体外活性。  相似文献   

4.
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97株酿脓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性;用双纸片法检测酿脓链球菌耐药表型;用PCR方法检测耐大环内酯的酿脓链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97株酿脓链球菌中82株表现为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其中42株表现为eMLS型耐药,37株为iMLS型耐药,3株细菌为主动外排M型耐药;82株对大环内酯不敏感的酿脓链球菌中77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其中12株具有ermB基因,25株具有ermTR基因,2株具有mefA基因,21株同时具有ermB/ermTR基因,5株同时具有ermB/mefA基因,3株同时具有ermTR/mefA基因,9株同时具有ermB/ermTR/mefA基因,5株未能检测到三种耐药基因。结论 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表型以cMLS和iMLS为主,耐药基因以ermB和ermTR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的微生物种类、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4年间尿培养分离出的804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804株尿培养病原菌共12种,其中革兰阴性菌676株,占84.1%,革兰阳性菌95株,占11.8%,真菌33株,占4.1%;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共449株,占57.5%,条件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结论临床医师了解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增长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纸片法测定了54株致病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的研究。结果:G^ 菌14株(2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以万古霉素、利福平为最敏感。G^-菌40株(74%),克雷白菌属多见,亚胺硫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最强,覆盖率广。结论:产酶20株(39%),主要分布在葡萄球菌、阴沟杆菌、枸橼酸杆菌。应开展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以强调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魏殿军  王培福 《天津医药》1993,21(12):719-720
应用IATS血清及plyl~18绿脓标准株,对天津市分离的医院内感染株进行血清型、绿脓素的分型研究。82株中血清型2、6、11型分别为17、22、11株占61%。50株中绿脓素888878、112418、686713分别为12、10和5株,三型共占54%。而两所医院的两个医疗中心分离株型别呈高度集中趋势,预示其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痢疾菌苗的研究已有40余年历史。最近,对细菌性痢疾分子生物认识的增进,以及有可能设计充分确定特性的菌苗株,增进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对几种有希望的菌苗候选株正进行不同水平的研究,但迄今尚无适用于公共卫生目的的志贺菌苗。本文讨论了几种不同的研制安全、有效的痢疾菌苗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研究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基因;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10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株39株,高产AmpC酶阳性株53株,其中16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非产酶菌25株;12株AmpC酶阳性菌中,7株扩增出blaDHA。基因,8株扩增出6laMIR基因,其中5株同时携带blaDBA.和blaMIR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MIR和blaFOX基因,4株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MIR基因阳性;16株ESBLs阳性菌中,8株扩增出blaTEM基因,2株ESBLs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TEM基因阳性,未检出blaSHV基因。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检出率均很高,AmpC酶以blaDHA、blaMIR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对我国东北地区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离株作鉴定,建立并应用了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SDS-PAGE、免疫印迹、DNA酶切图谱、PCR/RFLP、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等。结果表明:①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黑龙江分离株(代表株HLJ-54、36),从分类学上确定其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ii);②发现从疑似病人血液分离的H-5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黑龙江立克次体一致,证实了其对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一株富铬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4株酿酒酵母富集铬的能力,从中筛选出1株富铬能力较强的酵母菌SEA,研究了其在不同铬浓度中的生长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铬浓度对SAF菌体中铬的有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扩增2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力环丙沙星耐药株、4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和PA01菌株的Ⅱ类拓扑异构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片断;并对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表现出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26株中有24株)。突变主要发生在gyrA基因(22株)和parC基因(14株)上,其中gyrA基因的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22株中有21株,ACC→ATC,占90%),parC基因第80位氨基酸密码子也表现出较高的突变率(14株中有12株,TCG→TTG,占60%),4株耐药株的gyrB和3株耐药株的parE基因发生单点突变,2株耐药株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朱检测到突变。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部分喹诺酮和β→内酰胺类药物对耐药突变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表明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试验所用24株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呈现100%的耐药;对左氧氟沙星65%的耐药;4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表现出耐药;30%的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75%的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13.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先天性精神发育迟缓和耳聋的主要感染性原因。研究表明,HCMV Towne株疫苗安全,但仅能适度防御HCMV病,而不能预防HCMV感染。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Heineman等将HCMV Towne株和未减毒的Toledo株的基因组进行重组,从而构建了4种独立的嵌合体候选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3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CLSI/NCCLS2004年标准)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方法检测TEM、SHV、PER、VEB、AmpC、IMP、VIM、OXA-23和OXA-24等9种耐药基因型,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在GenBank基因库中比对分析。结果 3株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三维试验均产生ESBLs,1株产生AmpC酶,耐药基因型检测3株TEM阳性,2株PER阳性,2株AmpC酶阳性及SHV、VEB和IMP、VIM、OXA-24型等均为阴性;3株OXA-23型均阳性;另外27株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IMP、VIM,OXA-23和OXA-24型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TEM、PER、非诱导AmpC酶、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污染海域筛选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研究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方法 TCBS和EMB选择平板筛选,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耐药株。MIC测定、基因组DNA.RAPD分型和质粒消除评估多样性。结果 评估187株氯霉素耐药株的MIC值分布、属种分布、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发现80株耐药MIC 25-128μg/ml是CLSI/NCCLS(1995年)定义临床标准(MIC 12.5μg/m1)的2-10倍,分布在弧菌科和肠杆菌科主要属种;58株MIC〉25μg/ml基因组DNA-RAPD分型与菌落表型分组结果吻合,显示多样性丰富。采用多轮高温(-43℃)和高浓度(-1%)SDS双重处理和交替培养,77株MIC〉25μg/m1分离株的质粒消除效率为28.6%;55株不能消除耐药表型,暗示染色体编码耐药基因;22株可消除氯霉素耐药表型,其中16株完全消除,暗示质粒独立编码耐药基因,6株部分消除,暗示质粒和染色体分别编码耐药基因。结论 来自污染海域环境的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可作为新模型,提供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的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11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菌株、可疑耐药株和敏感株;然后提取部分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三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株耐药,37株可疑耐药(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小菌落)3株中敏,61株敏感。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可疑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和可疑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结论KB法可以筛选出IMP可疑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菌落的菌株是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与外膜蛋白OprD2和OprE缺失或含量明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紫外线对纳他霉素(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后,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12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3株。突变株SG-56的生产能力达到出发菌株的146%,研究了其发酵性能,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纳他霉素产量为2.81g/L,较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170%。  相似文献   

18.
《药学进展》2008,32(12):576-576
最近,中国台湾地区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抗H5N1禽流感的DNA疫苗,并报道了其令人振奋的初期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抗击广谱病毒株。研究者们分析研究了取自不同H5N1病毒株的数百个编码血凝素(HA)的基因,发现在病毒表面有一种刺突状蛋白,它可与细胞受体结合,从而开始感染。然后,他们设计了含有常见于所有病毒株的一个序列的一种“交感HA”基因,并对其进行蛋白表达的优化,再将其插入一种环状DNA质粒,于大肠杆菌系统中复制,产生此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9.
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疫羁。接种后的主要问题是Urabe株疫苗可引起脑膜炎,大多数国家现已选用Jery1Lynn株疫苗。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病毒基因疗列分析,此法有助于疫苗株与野毒株鉴别,腮腺炎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89—07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抗生素89-07的体外抗菌作用。共测定临床分离菌110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26株。6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与1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