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患有膀胱癌并行子宫、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女性患者2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储尿功能、尿意、控尿和排尿功能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17例能良好控制排尿,每日排尿5~9次,每次250~400ml。3例夜间有轻度尿失禁现象,通过控制睡前2h饮水及每隔4h闹钟叫醒排尿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长期尿失禁,术后10个月时因重度肺炎死亡。结论按照训练计划坚持全面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形成满意控尿和排尿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37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行自主排尿功能训练.19例术后3个月内代膀胱控尿功能形成,日夜间均能完全控尿,每次排尿250ml以上;8例3个月时夜间熟睡后有轻度尿失禁,强化夜间定时闹钟训练1个月后好转;7例术后6个月达到完全控尿;2例术后10个月达到完全控尿;1例高龄患者术后1年代膀胱控尿功能仍未完全形成,出现清醒期尿失禁.认为代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掌握和适应新排尿方式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提高控尿和排尿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训练等措施。结果术后平均住院25d,出院时28例可日间控尿,16例可夜间控尿;随防6个月~3年,25例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满意,6例夜间熟睡时不能控尿。结论该类患者术前重点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注重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有利于促进其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B rick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 回肠新膀胱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为35~5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2~7个月,经B超、C T、膀胱镜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为:T2期2例,T3期16例。1.2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加行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当天起经三腔Foley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2周更换导尿管,同时拔除双J管,开始膀胱训练,从每1h开放1次尿管,逐步延长至2~3h1次。当贮尿囊可以贮尿到250m l时,拔除尿管,训练患者利用腹压排尿。1.3治疗结果患者均于术后3~4周拔除导尿管及体内双J管,进行排尿训练,随访1~24个月,排尿困难者1例,行尿道扩张后缓解,其余均能自行排尿,2例于术后出现漏尿,术后第18~20天愈合。2护理自1852年Sim 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的尿流改道以来[1],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11例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肠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2月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行前列腺切除术进行随访的53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排尿情况,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并形成不同时期排尿功能训练模式。[结果]术后随着时间推移,病人术后控尿率提高,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稳定,功能膀胱容量增加,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排尿急迫程度减少,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降低,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膀胱顺应性提升,最大膀胱内压下降,最大逼尿肌压下降,且各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将前列腺术后病人排尿功能训练分为住院期(早期)、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恢复期)、术后3个月以后(稳定期),各期护理重点是早期加强引流管护理,恢复期加强尿失禁护理,稳定期加强排尿功能训练。[结论]依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排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的排尿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对25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行膀胱扩大术,术后2周进行排尿训练.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尿潴留1例.训练前临床评价差22例,良3例,训练后优3例,良9例.改善6例,差4例.结论正确的排尿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膀胱扩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后膀肫训练及康复指导方法.方法:12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术后给予规律、渐进、个体化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随访观察患者储尿、控尿、排尿情况,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控尿能力良好10例.单次排尿最大量450 mL,平均270 mL,残余尿量0~50 mL,平均30 mL.尿流动力学检查新膀胱容量270~410(310士70)mL,光盈期膀胱内压9~18(12士5)cm H<,2>O,排尿期膀胱内压33~46(39士5)cm H<,2>O,最大尿流率17~22 mL/s.结论: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后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储尿,控尿、排尿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总结了21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观察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90~550ml,未发生术后感染,随访9~22个月,21例患者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正常,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新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手术和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陀健琳  李桂珍  黄子丹 《全科护理》2012,(30):2804-280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病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控尿、排尿方法的练习;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排尿功能练习。[结果]病人均于术后25d~33d出院,出院时已掌握正确的控尿及排尿方法,采用蹲位排尿,随访6个月~24个月,病人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控尿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随访管理,可使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