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49-14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RAU患者口腔颊、舌、口底、软腭黏膜Hp感染情况,并与同期非RAU患者60例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60例有34例HP阳性.阳性率为56.67%,对照组60例共有17例Hp阳性,阳性率为28.33%.经x2检验.P〈0.05。结论:Hp感染与ROU的发病之间有某种潜在的关联,可能是导致ROU的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发性口疮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疮性溃疡(RAU)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比较^14C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技术与尿素酶 方法在检测RAU患者Hp感染时阳性率的差异。方法:用^14C-UBT技术对42RAU组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HP检测,对HP阳性者行口腔粘膜活检。将取下的上膜用尿素酶方法检测验证口腔Hp感染情况。结果:RAU患者Hp阳性率为66.7%,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36.0%(P<0.05)。对^14C-UBT检测Hp阳性性的28例RAU患者,经口腔粘膜活检,用尿素酶方法检测,Hp阳性者为20例。结论:Hp是RAU的致病因素之一。^14C-UBT可做为RAU屠 HP检测的初步筛选方法,尤其可用于大量病人的初步筛选及治疗后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对1768例胃镜检查者胃镜检查患者中Hp检查阳性者与219例正常者中Hp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为22.37%,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阳性率分别为65.25%和66.0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Hp阳性率分别为83.87%和84.21%,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病人的Hp阳性率为66.66%,与正常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说明Hp感染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与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口腔及消化道内Hp,探讨Hp感染与RAU的关系. 方法 RAU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采用14C呼气试验分别于服药后5、25 min检测Hp.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后5 min检测Hp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60.0%(1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in后Hp阳性率分别为26.7%(8/30)、33.3%(10/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从上述检测结果分析,Hp和RAU的发病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张云芳 《中外医疗》2010,29(36):33-3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方法 28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老年组(148例)和中青年组(139例),通过胃镜检查和Hp阳性检查,对比2组患者性别、溃疡部位、发病原因与Hp阳性率关系。结果老年组消化道溃疡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男性Hp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发病部位胃体上部、喷门及胃底溃疡老年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十二指肠溃疡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在老年消化道溃疡发病时起到重要的作用,Hp感染也随着年龄的增加,性别的不同,病变部位不同均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W)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K)联合检测176例RAU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HCMV和HSV血清IgM抗体及溃疡组织或脱落上皮细胞中的病毒DNA,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RAU患者组病毒阳性率(71.0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50%,P〈0.05)。其中单项HCMV的阳性率为47.16%,HSV的阳性率为52.27%,二者复合感染的阳性率为28.41%,三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CMV与HSV二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和HSV感染与RAU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其病因中的重要致病因素。RAU患者不只是一种病毒感染,而且存在着不同病毒感染状态,病毒的复合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联合检测HCMV和HSV的IgM抗体与病毒DNA。可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RAU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对照组)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PCR及血清学试验检测其Hp感染状况,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即确立为Hp感染,结果:(1)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69.77%,3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83.33%,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Hp耻性患者中,胃癌及对照组cagA基因阳性分别为24例、25例,阳性率分别为80.00%、83.33%,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43例胃癌中,高中分化腺癌组Hp及cagA检出率分别为62.50%及70.00%,低未分化癌组Hp及cagA检出率分别为74.07%及85.00%,但两组Hp及cagA检出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Hp感染及cagA^ 菌株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2)胃癌的分化程度与Hp及cagA^ 菌株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发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RAU患者唾液为模板,设计引物,用PCR,检测82例RAU患者口腔中Hp阳性率情况.结果 82例RAU患者和74例健康人群,Hp阳性率分别为43.9%和16.2%(P<0.001);82例RAU患者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22例,占26.82%;74例健康人群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7例,占10.45%.比较RAU与非RAU患者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p感染与RAU的发病之间有某种潜在的关联.RAU患者较健康人群胃肠道疾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激素变化及意义。方法:从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和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别选择40例进行研究,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选择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胃泌素( GAS)和生长抑素( SS)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血胃泌素( GA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Hp阳性组的血胃泌素( GAS)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生长抑素( SS)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Hp阳性组的生长抑素( SS)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会出现异常的改变,其中,Hp感染会对GAS和SS的异常分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7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78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溃疡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Hp阳性率等。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84%、9500%,手术时间分别是(1725±298)min、(852±129)rain,住院时间分别是(9.8±32)d、(71±13)d,治疗后Hp阳性率分别是26.3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溃疡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治疗后Hp阳性率,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俞莉 《西部医学》2010,22(11):2059-2061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128例RAU患者及128例健康对照组口腔HP阳性率情况,13C呼气试验检测54例HP阳性的RAU患者抗HP的三联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抗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28例RAU患者和128例健康人群HP的阳性率分别为42.2%和15.9%(P〈0.01),128例RAU患者和128例健康人群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和未伴有消化性溃疡的比例分别为25.0%和9.4%(P〈0.05)。54例HP阳性的RAU患者中,抗HP治疗和常规治疗的RAU有效率分别为81.5%,51.9%(P〈0.05)。结论口腔中HP及消化性溃疡均与RAU的发病有某种相关。HP感染与RAU的发病率之间有一定关联,RAU患者较健康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抗HP药物治疗更有利于RAU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乔辉 《中外医疗》2016,(16):23-2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幽门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ACI)诊治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150例纳入病例组,并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分为Hp感染组(n=115)和非Hp感染组(n=35)。另外收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p阳性检出情况。对比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血清Hcy﹑CRP和血脂指标(TC﹑TG﹑LDL-C)情况。分析ACI患者血清Hcy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对照组的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7%﹑44.0%;病例组的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p感染患者血清Hcy﹑CRP﹑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27.4±5.9)μmol/L﹑(7.9±2.2)mg/L﹑(6.3±0.8)mmol/L﹑(3.1±0.7)mmol/L﹑(3.6±0.8)mmol/L﹑(1.1±0.2)mmol/L,对照组分别为(18.5±5.3)μmol/L﹑(3.5±1.1) mg/L﹑(5.2±0.7)mmol/L﹑(2.3±0.8)mmol/L﹑(2.8±0.7)mmol/L﹑(1.9±0.3)mmol/L, Hp感染患者血清Hcy﹑CRP﹑TC﹑TG﹑ LDL-C明显高于Hp非感染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Hp非感染患者(P<0.05)。 ACI患者中,高Hcy血症发生率与Hp感染率有明显正相关性(r=0.562,P=0.00)。结论联合检测Hp感染及Hcy含量利于ACI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探讨IL-8在Hp感染可能导致脑梗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0例初发脑梗死(观察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49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31例(B组)。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的研究方式选择对照,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IL-8、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结果观察组Hp-IgG阳性率为81%,对照组为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p-IgG阳性率为88%,对照组为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Hp-IgG阳性率为71%,对照组为6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观察组的IL-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IL-8浓度与Hp-IgG浓度、与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相关;脑梗死发病后血清IL-8浓度升高,并且与Hp-IgG浓度、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状况,及根除FD海员阳性Hp后对改善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FD症状表现海员与健康海员体检自愿者各200例.进行^13C一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分析两组问的差异。将FD海员合并Hp感染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门诊随访1年,评估两组FD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根除Hp后症状积分改善率达58.2%,显著高于对照组(29-3%,P〈0.01)。结论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无明显差异性,海员Hp阳性的FD患者根除Hn后痱状有明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胃癌机制。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及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HP感染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非贲门部肿瘤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而贲门部肿瘤患者的HP感洒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果 HP感染在早期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短期不规则用药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36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患,根据病史分为服药组即Hp检查前一周内接受过铅剂、抑酸剂治疗的患,共四例。对照组即Hp检查前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患考,共37例。Hp检查方法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③组织学方法;④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服药组RUT,组织学,13C—UBT方法Hp检出率分别为9.0%,21.2%,27.3%,均显低于对照组相应Hp检出率37.8%、40.5%、48.6%(P<0.01,P<0.05,P<0.05)。两组血清学方法Hp IgG、IgM阳性率各为48.5%,51.5%和54.1%,54.1%(P>0.05)。单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组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4.0%,16.0%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方法Hp检出率(P<0.01,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患中各方法Hp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无显性差异(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三组Hp感染率14.3%、15.0%、16.0%均显低于对照组Hp感染率46.0%(P<0.05)。结论:Hp检查前短期使用铋剂、抑酸剂可导致Hp检出率下降,短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显降低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各方法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出率最低。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不受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肖爽  徐晓燕  闫东 《中外医疗》2016,(34):102-10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及抗Hp治疗对TIA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_12月在该院发病1周内的TIA患者(56例﹚与健康体检者(50名﹚,检测血清Hp抗体。 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抗Hp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 TIA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64% vs 48.00%,x2=5.21,P﹤0.01﹚;抗Hp治疗组TI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 vs 26.32%,x2=4.02,P﹤0.05﹚;抗Hp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5.79%,x2=4.56,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相关;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TIA患者复发率,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