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状态及手术方式,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结果全组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3.70%,无死亡病例。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手术操作与吻合口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状态及手术方式,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结果全组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3,70%,无死亡病例。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手术操作与吻合口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食管中段癌经右胸、颈、上腹三切口切除后胃经过胸骨后隧道与颈部残留食管吻合术的实用价值。方法:将病变长度大于5cm的食管中段癌,右侧进胸将胸段食管及区域淋巴结切除后,进腹游离胃并清除胃周淋巴结,将胃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与颈段残留食管吻合,然后再清扫下颈部淋巴结。结果:16例中,10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余6例为姑息性切除;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5%,但均经洽当的引流后治愈;无心肺并发症发生。结果:“三切口”术式切除食管中段癌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而食管中段癌切除后胃经胸骨后上提至颈残留食管吻合是可行的,对中晚期食管中段癌估计术后需辅助性放疗的病例可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食管狭窄患者 6 1例 ,皆进行了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了生命。现将手术前护士准备与术中配合作一总结。1 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狭窄患者 6 1例 ,男 4 3例 ,女 18例 ,年龄18~ 76岁 ,其中癌性狭窄 37例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7例 ,化学烧伤致食管狭窄 3例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注射后狭窄 9例 ,食管癌放疗后狭窄 5例。2 手术配合2 .1 器械准备 :内镜选用 olympus GIF- XP型内镜 ,其外径 7.9mm。扩张器 :Savary- Gillard扩张器。扩张导线为 Savary- Gillard导线 ,前端 5 cm为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式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选择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手术方式在采用常规器械吻合基础上附加改良式Nissen折叠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者,无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随访3~12个月无术后严重反流并发症发生,膈肌运动功能正常。经食管X线检查吻合口均在0.8 cm以上,无钡餐反流,平卧位并腹部加压亦未见钡剂明显反流。结论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式Nissen折叠术能够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手术安全性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例病人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5~76岁,65岁以上13例。吻合口狭窄部位,上段2例,中段7例,下段10例。本组病例均经X线钠餐检查吻合口直径均<0.2cm,术后吻合口狭窄时间都在6~24月之间,病人多有不同程度进食困难,胸前区疼痛以及恶液质症状。2方法和结果治疗前6小时禁食,参照食管钡餐摄片提示的吻合口狭窄部位,首先以0.2%利多卡因作咽部表面麻醉,在X光机下插入食道电极针至吻合口下0.5~2.scm固定,常规取样行病理检查,治疗前30分钟肌注阿托…  相似文献   

7.
内镜直视下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间,在胃镜直视下用国产萨氏扩张器对150例食管中上段癌三切口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了234次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Savary探条在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钡餐和胃镜诊断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2例,首先内镜插入至食管狭窄的上段,然后导丝经过内镜钳道送入并越过狭窄的吻合口,根据狭窄的程度置入不同的直径的Savary探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结果 42例患者共进行57次扩张,34例1次扩张有效,2例2次扩张有效,5例3次扩张有效,1例扩张4次后行植入金属内支架,总有效率93%,维持6个月治愈率64%。结论 Savary探条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994~ 1999年应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 GF- 1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进行胸内食管胃吻合 12 0例 ,效果较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6 4例 ,女 5 6例 ;年龄4 5~ 78岁 ,平均 5 6 .3岁。食管中段癌 34例 ,食管下段癌 4 8例 ,贲门癌 38例。鳞癌 80例 ,腺癌 4 0例。全组病例经左侧开胸 ,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用 GF- 1型吻合器完成。弓上吻合 4 2例 ,弓下吻合 78例。 2 6号吻合器 31例 ,2 8号吻合器 89例。第 1次吻合失败行第 2次吻合 4例 ,第 1次吻合后发现吻合口部分裂开予修补7例。1.2 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应用内镜下水囊扩张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应用内镜下扩张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水囊扩张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479,P=0.041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应用内镜下水囊扩张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较少见,约0.5%~0.6%。一般术后1个月或更晚些出现吞咽困难症状。但术后早期出现狭窄症状者并非少见。我们对此类病人的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互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2岁。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4天开始进糖水、米汤50ml交替1次/Zh。无不适。第28天给予流食半量。不限水,食后病人感觉胸骨后有存留感。第9天给予面片汤,食二、三口后即刻将食物呕出,自觉噎嗝难忍。后再次禁食,行食管钡剂造影报告为:食管胃吻合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8年33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33例患者,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2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段结肠造口关闭远段结肠或直肠Ⅱ期吻合11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3例;Mile’s手术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无死亡。结论对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正确认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食管-胃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方法及应用。材料与方法经口腔插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吻合口狭窄26例分析。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19例,肿瘤复发伴吻合口狭窄7例。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肿瘤复发伴狭窄采用内支架植入,三周后再行介入动脉化疗灌注以巩固疗效。结果单纯吻合口狭窄19例球囊扩张治疗后,4例一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扩张后无复发。吻合口肿瘤复发伴狭窄7例采用双蘑菇球头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无移位,1例出现术后再梗阻,经胃镜钳取梗阻物后再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001年01月至2010年06月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贲门癌264例,均为胸内吻合,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发生率3.3%。对该8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均行开胸探查冲洗、重新置胸管充分引流、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结果:治愈7例,1例瘘口经胸腔与胸壁形成窦道,二次术后32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结论:对于早中期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151瘘,积极开胸冲洗并重新置管确保胸腔引流通畅,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镜随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胃癌患者术后12周至5年进行胃镜随诊检查,每例检查1~3次。结果:残胃复发癌17例(25%),反流性食管炎8例(11%),吻合口炎12例(17%),残胃炎13例(20%),吻合口线头3例(5%),吻合口狭窄4例(6%),吻合口溃疡7例(10%)。结论:胃癌术后胃镜随诊能及时诊治残胃及吻合口癌性及非癌性病变,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吻合口狭窄作为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增加了广大患者们的身心负担。研究发现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处组织瘢痕的过度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文献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病理性瘢痕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PPH术后直肠黏膜中瘢痕周围细胞还存在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等因素的改变。因此,通过分析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直肠局部组织中TGF-β、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等因素的改变情况,来探寻PPH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机制,将会成为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疾病的一个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应用,并对比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科室收治的病例共61例,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经胸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观察组30例采用经胸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围手术期死亡及胃排空障碍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值低于对照术组[(7.400±1.773)VS(10.032±2.330),P0.01]、[(7.133±1.696)VS(9.710±1.986),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安全,可靠,可大大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口径胆肠吻合术的新方法 ,以降低胆肠吻合口狭窄与瘘的发生率。方法对32例应用胆肠套叠缝合法行小口径胆肠吻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发生;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6%。结论胆肠套叠缝合法有效地避免了小口径胆肠吻合术术后吻合口瘘与狭窄的发生,解决了小口径胆肠吻合临床操作困难的问题,在临床上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超胸顶食管——胃机械吻合术治疗上中段食管癌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段和胸上段食道癌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7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胸中上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病员,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应用CDH25圆形吻合器或WGW24弯形吻合器,经胸超胸顶完成胃食管颈部吻合治疗胸中上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其中食管上段癌20例;中上段癌32例。手术时间较常规的手术方法缩短40分钟,未发生一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全组无死亡及残端癌残留。结论经胸超胸顶完成胃食管颈部吻合治疗胸中上段和胸上段食管癌,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横结肠顺蠕动代食管治疗食管严重化学烧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临床资料,均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经胸骨后隧道顺蠕动间植横结肠代食管,下咽部吻合37例,颈部吻合7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10例,气管切开3例,经治疗后均能正常进食。结论胸骨后顺蠕动间植横结肠代食管是治疗食管严重化学烧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