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沙唑嗪是一种长效、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广泛的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近来它又成为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药物。本文中Kirby RS对其应用于治疗BPH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据报道,其副作用不但轻微而且很少发生,所以可以为各年龄组患者所接受。它的副作用与其他α受体阻滞剂一致,最常见的是头晕、头痛和乏力,通常是瞬时现象。与此相对,雄激素抑制剂会导致阳痿、性欲降低、男性乳房发育或者是射精功能紊乱。另外,由于多沙唑嗪半衰期长,可以每天应用一次,与短效的α1受体抑制剂(如哌唑嗪和阿夫唑嗪)相比较,更为安全。而且,即使早、晚各应用多沙唑嗪一次,患者也可以耐受。多沙唑嗪对于α1肾上腺能受体的作用稳定,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和BPH,而且,对于血压正常或者是血压已控制正常的患者,它并不会引起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2.
BPH包括两种成分的过度生长,即前列腺的间质及腺体成分增生。仅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治疗BPH,最近研究证实这种疗效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诱发了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所致。Turker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总共29例有症状的BPH患者人选研究,服药4周末行前列腺切除术。通过一系列详细的调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外科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扫描和提取高清晰的图像后,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其中基质、平滑肌和腺体成分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关于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为此,Kyprianou等进行了一项试验,研究多沙唑嗪对BPH患者前列腺腺上皮与间质细胞的增殖和调亡的作用。共入选了22例BPH患者(平均65岁),在应用常规剂量多沙唑嗪治疗前后,分别运用Ki-67核抗原染色及末端转移酶标记测定法测定细胞增殖与调亡指数。前列腺标本中的平滑肌细胞成分通过α-肌动蛋白和结合蛋白免疫反应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4.
刘剑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2(5):343-343
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一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依赖的途径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激活。Garrison JB等在一项体外试验中,深入研究了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良性前列腺增殖细胞株BPH-1中分子水平的凋亡机制[Cancer Research,2006,66(1):464—472]。在使用多沙唑嗪治疗6h及24h后,进行一系列的定量微点阵分析识别细胞中基因早期的改变。结果发现数个凋亡调控因子的表达发生短暂变化,包括BAX和FAS/CD45等上调因子及BCL—XL和TRAMP/AP03等下调因子。 相似文献
5.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已有25年的历史。如今正在使用的为数不多的制剂(所谓的第三代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不但拥有早期制剂(第一代、第二代α受体阻滞剂)的共同特性,并且由于药理的改进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差异。Poo1 JL等在本文中对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了综述。许多对多沙唑嗪的研究证实了该药在青年、老年及伴有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治疗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一天一次的给药方式对于大多数患者都是方便的,因此有助于耐受。由于许多BPH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或伴有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需要再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以治疗合并症,多沙唑嗪可以提供单一的途径治疗BPH,并且带来额外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率将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有更多男性就诊并接受治疗将加重医疗的负担。寻找有效的,有成本效益的的治疗药物将变得非常重要。Johnso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价仅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50r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外科手术治疗、候机治疗(英国)及植物提取物(意大利)作为治疗BPH的效果。总的治疗期望使用Markov—state转换模型,通过观察比较五年前后相对于基线治疗的临床改善的程度及相对于基线治疗(等待观察和植物提取物治疗)上每年增加的费用比例来衡量初始治疗的效果。每年的年反应评估将包括治疗后的反应程度和速度,以及包括咨询、中间程序、检查、用药、外科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相应处理等情况。临床和经济方面的数据是通过发表的文献中获得,包括美国健康政策制定署的BPH治疗指导方略、患病人群和地区或者国家政府组织。在个人患者年反应评估中,外科手术治疗是初始治疗方案中最有效果的。在非外科手术治疗中,多沙唑嗪治疗是年反应评估中满意率最高的。非那雄胺的治疗年反应评估仅仅高于基线治疗。多沙唑嗪和外科手术治疗在成本效果比中非常相似,但是非那雄胺却相当低。鉴于外科手术发生合并症以及致死的潜在可能,多沙唑嗪在治疗BPH的初始治疗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Fulton B等对多沙唑嗪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多沙唑嗪是一种长效的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结构与派唑嗪和特拉唑嗪有关。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多沙唑嗪通过阻滞α1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减轻梗阻膀胱流出率。多沙唑嗪已被应用于各种人群(包括老年人、黑人、吸烟者)和各种合并症患者(如肾功不全、高血脂、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及呼吸道疾病)。多沙唑嗪也被成功地合用利尿剂、钙管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8.
多沙唑嗪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原来被用来治疗高血压,现在主要用来治疗BPH。Doggrell等对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BPH的疗效进行了综述。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肾上腺受体,使膀胱和前列腺的平滑肌收缩,由于这种作用,多沙唑嗪可有效治疗BPH。虽然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标准剂量是一天一次,但需要三次滴定才能确定最合适剂量。而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只需滴定一次。多沙唑嗪能有效降低梗阻和刺激症状,并能提高最大尿流率。其主要副作用为降低血压。而多沙唑嗪控释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9.
Neurourol Urodyn,2002,21(2):160-166.膀胱流出道部分梗阻引起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肥厚与退行性变的主要原因。多沙唑嗪(DOX)是临床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有效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虽然疗效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作用于前列腺的平滑肌成分,从而降低前列腺部尿道阻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hristensen MM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入选了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给予多沙唑嗪4mg/天治疗9周。根据患者对排尿障碍的整体评估,多沙唑嗪组(DG)79%的患者和安慰剂组(PG)44%的患者表示有改善(P=0.001)。在DG中,63%的患者梗阻症状有改善,而PG为32%(P=0.015);然而,在DG中76%的患者刺激症状有改善,PG则为45%(P=0.12)。DG患者白天尿频平均减少了1.5次,而PG患者平均增加了0.3次(P=0.001);夜尿症都各自减少了1.1次和1.0次(P=0.12)。在DG中,最大尿流量提高了1.5ml/s,而在PG中减少了0.3ml/s。考虑到排尿后的残余尿,两组间的膀胱侧压(第一次有感觉的膀胱体积)和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由此得出结论,1d服用1次4mg多沙唑嗪对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保守治疗中,一般认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拥有广阔的前景。多沙唑嗪是临床中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Lopatkin NA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了78例有尿路梗阻症状的BPH患者,给予多沙唑嗪(可多华)治疗。参加研究的所有78例患者每日使用剂量为4-8mg的多沙唑嗪(平均使用5.7mg/d),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安慰剂。与安慰剂对照的结果显示,服用多沙唑嗪对BPH更有效,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尿道梗阻症状,降低残余尿量。同时,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多沙唑嗪能够降低膀胱下梗阻。 相似文献
12.
甲磺酸多沙唑嗪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选择性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简便、高效的液相色谱法已证实可以用于多沙唑嗪血浆药物浓度的定量分析。Kwon YH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结合应用反相C18色谱柱和由水:甲基氰:三乙胺(68:32:0.2 v/v,pH 5.0)按比例构成的流速为1.2mL/min的移动相对多沙唑嗪和派唑嗪(内参照)进行了分离。荧光检测参数分别设置为246nm(激发光波长)和389 nm(发射光 相似文献
13.
正常与增生前列腺α1—肾上腺素受体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正常和增生前列腺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差异,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的方法定量分析人正常前列腺与增生前列腺α1-AR的含量,结果显示两最大结合容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解离常数即亲和性发生明显改变,分别为743±223pmol/L和308±64pmol/L,表明人前列腺增生后,受体亲和性增加,认为这可能与引起增生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Pool JL对合并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进行了综述。高血压和BPH由交感神经系统而联系起来,因其在这两种病的发病中均起作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血管和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增加。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多沙唑嗪通过对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不同亚型的平衡作用,降低血压并改善其它一些冠心病的影响因子,如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左心室肥大,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等。显示多沙唑嗪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率和改善排尿症状的资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要考虑年龄因素。这是Atan A等进行的一项研究所支持的观点。他们给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4mg/d)治疗8个星期。所有患者按大于60岁和小于60岁,分成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IP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于60岁组症状减轻更为明显。此项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年龄在BPH进展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ATP结合转运子A1(ABCAl)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限速因子。ABCAl基因的表达受多种转录因子的正向调节。然而,负向调节因素才是HDL生物合成药理学调控中的较好靶点。多沙唑嗪是一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以上调THP-1巨噬细胞和CHO-K1细胞中ABCAl的mRNA与蛋白水平以及载脂蛋白A-I介导的HDL的生物合成,上述作用均不依赖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照临床实验已经证明,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并且减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多沙唑嗪,一种喹唑啉衍生物,是突触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原为高血压治疗药物,现用于治疗BPH,剂量为1~16 mg,每日1次。Janknegt等分析了5项多沙唑嗪治疗BPH的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α1-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断剂-特拉唑嗪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方法:取材于75只实验小鼠的标本,采用Ki-67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标本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检测。结果:特拉唑嗪对前列腺增生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均无作用,而对两的凋亡却有促进作用。坦索罗辛无此效应。结论:特拉唑嗪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可能有潜在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昊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2(1):65-6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外科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在此Dutkiewiez S进行了这样一项对比研究[Mater Med Pol,1995,27(4):151—152]。此研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6个月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组)同使用多沙唑嗪治疗3年的BPH患者(2组)对比。外科手术提供了更好的尿流量参数指标、残余尿量和梗阻症状得分(完全缓解),而且,尿流率正常化在多沙唑嗪之上。多沙唑嗪组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可以由该组的前列腺体积更大解释。相对于多沙唑嗪组, 相似文献
20.
多沙唑嗪治疗血压正常的BPH患者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Fawzy等采用剂量渐增法,对100例血压正常的BPH患者(≥45岁)进行为期16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41例患者中,88%逐步调整到了最大剂量即8mg,1次/d。多沙唑嗪组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2.9ml/min和1.4ml/min)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0.7ml/min和0.3ml/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