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洪灾救援中某部武警官兵伤病发生特点与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洪灾救援中武警官兵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救援准备和卫勤保障工作,使灾害卫生救援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发生疾病进行分类,计算伤病发生数及构成比,分析伤病的系统构成与内部构成。结果洪灾救援行动中,参战人员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皮肤病占总发病数的37.5%;呼吸系统疾病占28.24%;消化系统疾病占13.45%;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占2.95%。救援前线官兵南北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抗洪救灾中随着任务进程延长,伤病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第1、2周呼吸系统疾病多见,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第2周逐渐上升,第3、4周达到高峰,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寄生虫疾病一直呈上升的现象,显示了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有显著差异。结论参加洪灾救援官兵伤病发生呈多元性的特点。应根据洪涝灾害对卫生减员的影响因素分析参战官兵的伤病特点及规律,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使救援上作及卫勤保障工作有效得力,减少伤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某部官兵在高原地区维稳行动中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高原藏区维稳行动中参战官兵伤病情况,为制定卫勤保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第十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标准对去四川高原地区进行维稳的1000名武警官兵进行疾病分类.结果 伤病总昼夜发病率为10.00‰.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居前三位,发病率为5.146‰,1.939‰和1.390‰.胸腰背部外伤、高原反应和冻伤累计占到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该系统的74.24%.传染性疾病主要皮肤真菌感染.结论 高原地区维稳官兵中最多见的疾病为呼吸系、消化系疾病及损伤、中毒及外因的某些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部队官兵洪灾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情况,为提高部队官兵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统计疾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 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皮肤病占总发病数的37.5%,占首位;南北地区洪灾救援前线官兵疾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第1、2周呼吸系统疾病趋于发病的高峰,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第2周逐渐上升,第3、4周趋于高峰阶段;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寄生虫疾病也趋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洪灾救援官兵发病呈多元性与集中发病的特点.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业时,加强部队疾病预防与控制,重视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同时也要加强对皮肤疾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部队官兵在地震应急救援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应急保障分队诊治了参加汶川抗震救援的七支武警部队救援分队的2194名官兵,男2172人,女22人,平均年龄19.73岁,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37.60%;消化系统疾病占22.42%;损伤和中毒占25.79%;呼吸系统疾病占8.47%;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占2.91%。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明显不同。第1周损伤率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第2周,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第3、4周达高峰;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也有逐步上升的现象。结论地震应急救援官兵的伤病受灾难环境、救援任务、参战天数影响,呈现多元性与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层部队卫生专业士兵是在新时期部队发展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保障部队一线官兵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医疗救护员等卫生专业士兵又是为基层部队配置的新生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技术、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武警部队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神圣使命,肩负着执勤、处突、维稳和反恐的基本任务.根据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如何让广大卫生专业士兵不断适应武警部队职能任务需要,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对卫生专业士兵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全面的培养与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置突发事件"救援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救援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发病人次及构成比.结果 163次处置突发事件中救援官兵总伤病数为9 655人次,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3.13%、消化系统疾病占22.32%;在平息暴乱作战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伤病发生趋势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前线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任务性质、程度决定着参战人数及致伤伤情;作战进程越长疾病发生率越高.根据任务性质、作战进程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对策,减少战伤减员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阅兵部队集训期间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特点,及外周血部分胃肠激素的水平变化规律。为防控消化系统疾病,建立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参加阅兵集训的100名官兵[均男性,年龄(20.76±1.23)(18~24)岁]及同期100名常规训练的官兵,调查训练前期、训练中期、阅兵前期、阅兵后期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于训练中期检测外周血胃肠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结果两组官兵均未发现器质性消化系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也比较低。训练中期阅兵训练组消化系统症状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亦显著高于同组训练前期、阅兵前期和阅兵后期(均P〈0.05)。阅兵训练组同常规训练组比较,胃肠激素MTL、SS和VIP外周血含量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阅兵训练时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胃肠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可用作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强度长时间军事训练中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和对策,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在部队中发生和流行,提高参训官兵的健康水平,巩固部队训练效果。方法以参加某次高强度长时间军事训练武警某部400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描述和健康促进的方法,描述高强度长时间军事训练下常见身心疾病和环境卫生现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参训官兵和与普通人群疾病谱构成有明显不同;参训官兵的失眠率高于普通人群失眠率(P〈0.05);饮水卫生符合部队平时饮用水标准;健康教育效果良好。讨论分析高强度长时间军事训练下卫生防疫的特点,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生活、训练保障和监督和疾病监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湿疹及皮炎     
20140084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4、IL-18的检测/王佳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皮肤科),毛薇,王晓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21~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IFN–γ,IL-4和IL-18浓度,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彼此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的IL-4和IL-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FN-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和IL-18在中、重度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重度明显高于中度,IFN-γ在中、重度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轻度,重度明显低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检验显示IL-4表达与IL-18呈正相关(r=0.482,P〈0.05),与IFN-γ表达呈负相关(r=-0.371,P〈0.05),IL-18表达与IFN-γ表达呈负相关(r=-0.417,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训练方法对救援队员基础体能的影响,为救援队员基础体能训练方案的优化和实施提供最佳训练方法.方法 按部队现行建制抽取学员5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耐力素质采用持续跑和间歇跑组合训练法;力量素质采用循环训练法;速度素质采用单个练习重复训练法等.对照组按照学院现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前后均测试救援队员的身体素质.结果 持续监测16周干预训练,实验组训练前后各项测试成绩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测试100 m跑、2 min俯卧撑、立定跳远、2 min仰卧起坐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 000 m跑和引体向上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0 m跑、5 000 m跑、2 min俯卧撑、2 min仰卧起坐和引体上成绩优于对照组(均P〈0.01),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干预训练方法增强救援队员基础体能优于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维和医疗分队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思考和探索保障执行维和任务部队官兵健康、提高卫生防疫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方法对维和分队在任务区面临的困难、卫生防疫工作主要做法和提高卫生防疫工作质量3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出提高维和医疗分队卫生防疫保障水平的4个方面:①了解任务区的卫生流行病学情况,思考维和行动中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以及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②着力提高防疫人员防疫知识水平和“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③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当地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以及关注维和人员心理健康。④探索和开展先进的便携机动卫生防疫装备研究。结论维和期间卫生防疫保障组织与实施的经验对赴国外执行任务的部队或其他援外单位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渤海驻岛部队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军区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训练环境、气候条件及卫勤保障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法,对1386例驻岛部队官兵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皮肤病210例,发病率15.15%。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结论气候潮湿、高强度训练等是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科学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北方某舟桥部队官兵夏季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对皮肤病的认知情况,为部队官兵皮肤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由调查人员对参与夏季年度体检的部分部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皮肤病体检,登记并详细记录、统计皮肤病发病率及分布情况。结果皮肤病总发病率33.6%(303/900)。其中,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率最高,为37.0%(112/303),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为22.4%(68/303),感染性皮肤病为13.9%(42/303);其他虫咬性皮炎、物理性皮肤病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的发病也较为多见。调查问卷显示能正确判断皮肤病种类的人仅占2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约57%,患病后能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占30%。结论部队驻地训练及生活特点、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和执勤减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洪灾救援中参战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部队参战官兵在洪灾救援行动中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部队洪灾救援过程中控制皮肤病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官兵皮肤病发生的相关指标。结果 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在官兵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总发病数为46045例,其中皮肤病患者17337例(次),占总发病数的37.65%,在疾病构成中占首位;其中1993、1997、1998、2000年发病率较高;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排序前三位的为手足癣(46.91%)、体癣(18.83%)和股癣(14.05%)。结论 皮肤病在洪灾救援所发生疾病中所占比重最高,且没有得到控制,部队在皮肤病预防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凋猹2009年国庆60周年武警阅兵方队在高温高强度高压力下训练时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病囚,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武警阅兵方队某部264名官兵夏季高温高强度及高压力下训练时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进行调查,分析可能致病因素;指导官兵正确发音减少声嘶,鼻出血发生紧急处置和预防,通过心理疏导及减压方式减少耳呜发生,提高训练质量,降低其发生率。结果阅兵方队264名战士中出现过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57人, 发病率21.62%,咽喉不适124人,发病率46.97%,鼻出血的发病65人,发病率24.62%,耳鸣83人,发病率34.44%。驻地位于北京,训练强度、思想压力大,睡眠质量下降、不正确发音、个人卫生不良习惯,训练场上的高噪音及灰尘等可能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高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在高温高强度高压力下武警阅兵方队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声嘶、咽喉炎、鼻出血、耳鸣等,应针对发病因素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in British troops in the tropics with that in a standard population. DESIGN--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TD clinic records over one calendar year. SETTING--A British Military Hospital in the Tropics serving 1441 resident personnel. SUBJECTS--All patients attending a STD clinic. MAIN FINDINGS--815 cases of STD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giving incidence rate of 56,558 per 100,000 population per year. When compared with a matched population from England and Wales, the age standardised relative risk for STD amongst tropical troops was 25.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4.9 to 25.1). Thirty nine percent of cases reported prostitute contact as a source of their disease. Of patients questioned about condom usage, 70% reported that they did not normally use a condom. CONCLUSIONS--British troops spending short periods of time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acquire a STD than men in the same age groups in England and Wales. The proportions of cases who reported that they did not use condoms and the number who cited prostitute contact as a source of infection indicate that even greater sexual education of troops on deployment overseas may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7.
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对性传播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对性传播疾病知识的认知状况,探索将“检测诊断-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模式,有效遏止性传播疾病蔓延。方法对1 0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自填式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果1 000例患者对性传播疾病知识的了解甚少,文化程度高的、已婚的要好于其他人群。结论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尤其在高危人群中应大力作好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积极开展对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南海海军某部官兵患皮肤病的病种构成比和患病特点。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疾病的分类与病种分布情况进行排序,对舰船部队、岛礁和陆战队以及陆勤部队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在部队初诊与至我院门诊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共1480例皮肤病患者纳入分析,皮肤病分类占前7位的分别是皮炎湿疹、浅部真菌病、皮肤附属器疾病、瘙痒症、病毒性皮肤病、荨麻疹和训练相关皮肤病,约占全部皮肤病的90%。最常见的皮肤病是特发性瘙痒症、接触性皮炎、手足癣、痤疮和湿疹。前17种皮肤病部队初诊与我院诊断符合率为56.2%(659/1173)。结论皮肤病在海军部队中仍很常见,其病种的构成比与部队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19.
湖北咸宁洪涝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咸宁洪涝灾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洪涝灾区包括当地受灾居民、政府救援人员、抢险救灾官兵等在内的1473例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有关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患者中同时患两种以上皮肤病者占67.83%。受灾居民皮肤病发病占前3位的是浸渍性皮炎、手足癣、虫咬皮炎,政府救援人员发病占前3位的是日光皮炎、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抢险救灾官兵占前3位的是足癣、阴囊皮炎、湿疹。结论洪涝灾后皮肤病多为急性起病,严重皮肤病少见,多为混合发病;浸渍性皮炎发病率最高,多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应以宣传皮肤病防治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The prevalence of atopic diseases has steadily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While genetic predisposit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ppear to be additional relevant trigger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giene hypothesis”. Current data indicates that atopic respiratory diseases seem to occur less frequently following helminth infections. This effect may be due to the induc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during the helminth infection. In contrast, atopic dermatitis seems to represent a separate entity influenced by more than “allergic sensitization”. Recent data demonstrate a reduced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following helminth infection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more closely examin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helminth infections and this chronic skin disease, as well as to identify immunolog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