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元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基本病因病机的观点因与实际临床不尽相符,近年来受到质疑。认为元气不足是消渴病原始病因病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继发改变之一,痰湿浊瘀的形成既是元气亏虚的病理产物,且导致消渴病的诸多并发症,又是妨碍元气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元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禀受于父母,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营养和滋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运行于全身,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具有鲜明的物质性、先天性、遗传性,同时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犹如抛物曲线,由渐到盛到衰。父母精气虚衰,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久耗损,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是导致元气虚衰的基本原因。元气虚衰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日常生活中保养元气的基本方法应注重生活起居,调摄精神,内养正气、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肖京阐发命门与元气学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发源于命门,与命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元气虚损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治病求本,固护元气,治疗重在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4.
《大家健康》2013,(1):43-43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体力充沛:如果肾中精气不足,人的精神和形体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则神疲乏力,哈欠连连。  相似文献   

5.
元气论始于《难经》,其理论基础丰厚。元气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肺与元气关系紧密肺脏可以推动元气的运行,促进元气的生成,元气充实亦可以提高肺脏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促进慢性肺疾病的康复。元气亏虚、肺气虚痿是慢性肺疾病发病的病机基础;元气亏虚,卫外不固,外邪侵袭是慢性肺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当以培元固本以扶正为根本治法,纠正机体邪盛正衰正胜则邪退,元气实可使脏腑调和,肺宣降功能恢复,则肺气可通。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医认为人体衰老的机制主要与阴阳失调、脏腑虚衰、精气衰竭等有关,衰老的进程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医有关衰老的理论中,一直将脾肾二脏置于延缓衰老的首要地位.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盈,则机体的生长发育良好,身体壮实,而房劳过度,耗伤肾精往往是导致肾气亏损、早衰的重要因素;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盛,身体强壮,可延年益寿.因此补肾、健脾也就成为历代医家驻颜防衰的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脾肾固然重要,也不能忽视了其他脏腑的功能与作用.除了脾、肾以外,机体的衰老与五脏之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初冬吃松茸     
周一海 《开卷有益》2013,(11):63-63
初冬如何食补也是一门不小的功课。中医学认为,冬季主肾,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均与肾中精气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冬季养生要重在养肾。  相似文献   

8.
气和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调和为人体正气充盛的物质基础.反之,气血失调则正气亏虚,百病丛生.从人体气血失调的角度探讨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气治法机理气病,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又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故气病与肺肾疾患影响尤深。血病与气亦有密切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因为气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病蛋白尿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属于中医学“精”,“精微”等概念。肾脏疾病出现蛋白尿,属于中医学“精气下泄”范畴。脾不摄精、肾不藏精,而精气不固,精微下泄是出现蛋白尿的直接病机;肝失疏泄、肺失布精,也可影响脾肾而出现蛋白尿;湿热、风邪、瘀血等实邪壅阻,精微外泄亦可致蛋白尿。结合病机认识,归纳慢性肾病蛋白尿治疗七法,即健脾益气摄精法、补肾摄精法、治肺摄精法、治肝摄精法、祛风固精法、清热祛湿固精法、活血化瘀固精法,并提出相应的方剂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肾为先天之本,立命之根.其禀于先天父母之精血,依赖于后天水谷之充养,借三然之通道,上下升降、内外出入、流布全身,以温养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直接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祖国医学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精”所化之气是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李中梓云:“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三焦之源,而人资元以为始者也.” 所以“肾”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并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的全过程,这一全过程“肾的精气”是始终起决定作用的.为此,就有关肾的精气阴阳及肾虚不同学术见解作一些初步分析,并提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谈精气     
<正> 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它有构成人体胚胎,促进生长发育,化生气血津液,藏神纳志,奉生后天,推动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精气秘藏于五脏,更旺于肾,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变化中,精气耗则正气不足,精气涸竭则生命夭亡。在临证治疗时,只能益补,不能戕伐。《灵枢·本脏篇》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所以说,精气是生命之根本。精气之说是中医学脏腑学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这一理论,尤其是在治疗方面成绩是更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13.
1气的分类由于气的活动范围不同,来源及作用不同可以概括分为以下几种:1.1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肾阴肾阳或元明元阳的合称。它是人体各种之气中最基本的的一种。元气禀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又称先天之气。元气通过三焦之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化生的源动力。在初生之前(形成胚胎阶段),元气不断从母体中吸取营养,出生之后,则不断地从饮食物中吸取营养。元气出之于肾而作用于全身,而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也要根于元气的资助,故元气有生命之根蒂的含义。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由先天元气,后天之水谷精气,自然界的清气所构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自然环境的健康与否与气的生成及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难看出,中医理论中所体现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与现代的环境保护科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周杰 《广州医药》2003,34(4):72-73
前人在治疗危急重症中对阴阳气血偏衰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疗法和方剂。如阴损及阳用益气养阴法 ,立生脉散 ;阳气欲脱取回阳固脱法 ,用参附龙牡汤 ;气脱用独参汤等。使不少危急重症患者重新获新生 ,但病至阴阳气血离绝 ,则再难挽回。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危重病患者在出现阴阳离绝前 ,往往先呈现元气欲脱的症候群 ,此时若能急固元气 ,就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生命。元气又名“原气”、“真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1] 。在生理上起着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即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  相似文献   

16.
"壮医气血均衡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本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由气所生,气血一阴一阳,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保持协调平衡,则人体内部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就能同步协调运行,并能与大自然的天气、地气保持同步运行,生化不息,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运用理中汤的思想基础:依据祖国医学的观点,人体的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元气”,因为元气是维持人体机能最基本的动力,如果元气不充,机体抗拒外邪的功能薄弱,最易产生疾病。这正如古代医家所说:“元气不足,诸病即生。”可见,人体内部的元气不足,是产生疾病的根源,但是元气的充沛与否,主要是在于脾胃之气有无亏损。清代名医林佩琴说:“元气根于脾土”。脾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人体自出生之后,其生命的活动能  相似文献   

18.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根于肾,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元气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元气的作用,认为元气运行至某一脏腑、经络,就属于那一脏腑、经络之气.养元的重点是养护各脏腑、经络之气.元气充沛、经络畅通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养元通络”是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核心是以脏腑为中心,辨证调养脏腑之元、疏通脏腑相关经...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论认为,肾中精气是脑的形成、发育和功能发挥以及维持整个人体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情志学说认为“肾藏志,在志为恐”,肾所藏之“志”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指记忆,包括了识记、保存和回忆3个基本环节。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精神应激作为一种信息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相当于记忆的生物性“痕迹”。作者结合中医理论以及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从情志活动调控的角度,以中医情志学说为指导,以机体的恐惧反应记忆为切入点,提出依据“从病理药效推导生理”的研究思路,结合恐惧记忆的形成、巩固、提取和消退以及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的可塑性,结合补肾方药的药理学效应,阐述恐伤肾的病理机制,并揭示肾(肾精)调控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作用方式与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在《黄帝内经》"肝脆则善病消瘅"的基础上,具体阐发了消渴病从肝论治理论。其认为情志失调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肝失疏泄是基本病机,并将消渴病从肝论治理论运用于临床诊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