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内括约肌切断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2001-06~2004-06在混合痔术中行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来完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侧位切断内括约肌治疗肛裂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肛管皮肤的全层纵形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称为肛裂,20 ~ 40岁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0:2.5,一般位于前后正中位,后位多见[1-4].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特点[5-9].肛裂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肛裂切除术、括约肌切断术、纵切横缝术、皮瓣移动术等.括约肌切断术临床应用广泛,但迄今为止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常根据经验、手术操作习惯及熟练程度来决定括约肌切断术术式,手术操作细节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肛裂是一种常见病,因肛管皮肤被撑裂、反复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引起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痛及便血。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是引起排便后肛门剧痛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局部血运障碍,影响裂口愈合,从而形成慢性(或称陈旧性)肛裂。我们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侧方闭式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二、三期)肛裂2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16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病例,男129例,女287例;年龄13~64岁,20~40岁344例,占82.7%;病程最长30年,最短15d;除44例单纯性肛裂外,其余均合并内痔、外痔或混合痔;肛裂位于前位57例,后位286例,前后均裂68例,侧位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合式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合式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以及术后首次排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闭合式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可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本人采取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肛裂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6例慢性肛裂行纵切横缝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肛门失禁,狭窄及其他不适,术后随访1 a无一例复发。结论:对慢性肛裂采用纵切横缝术效果好,副反应少,方法简单,很容易掌握,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术式的选择。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d,对照组为20d;治疗组术后并发大便失禁和痔脱垂发生率均为1.7%,对照组分别为26.7%和20.0%。2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能有效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式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配合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120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肛裂切除术联合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肛裂侧切术,观察组采用肛裂切除联合括约肌松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第1、3、7天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联合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肛裂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5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其中20~40岁41例。病程0.5~35a,其中1~5a47例。并发哨兵痔合并肛乳头肥大22例,合并肛裂瘘2例。发病诱因:便秘48例,其中产后便秘32例,痔术后5例,原因不明11例。  相似文献   

14.
15.
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是内括约肌痉挛诱发肛管供血不足日久难以愈合而形成陈旧性溃疡部,对于位于后正中位的肛裂,对于Ⅲ期肛裂合并严重便秘,排便困难,我们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术。即引流通畅有利于切口愈合。又扩大了肛门周径。我们的临床实践证实,肛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Ⅲ期肛裂,术后病人便秘都消失或有明显改善,且复发率低,无并发症,缺点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3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82例。结果本组82例均治愈,治愈率100%。无肛门失禁,大出血,伤口感染病例。结论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单纯性肛裂手术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以作为陈旧性肛裂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1986年至1988年采用肛门内括约肌潜行切断治疗肛裂,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女41例,男35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1岁。农民14例,工人29例,干部19例,卫生人员9例,司机5例。症状:本组均有排便时肛门剧痛及便血。便后肛门持续疼痛10~60  相似文献   

19.
从 2 0 0 1- 0 2至今 ,我们通过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肛门内括约肌肌电图和肛管区测压检查 ,发现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存在肛门内括约肌的痉挛和肥厚 ,并据此改良了手术方式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 2 9例 ,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2 6~ 5 6岁 ;病史 8个月~ 14 a;均经肛门指诊、排粪造影诊断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对照组 32例 ,男 10例 ,女 2 0例 ,均为正常成人。1.2 方法 肛门内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采用 Nicolet Viking 4 D型肌电图机 (美国 Nicolet公司产品 ) ,针式电极 ,患者取右侧卧位 ,左手食指…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扩肛、切口作褥式外翻缝合治疗陈旧性肛裂100例,与随机分组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100例相对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