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测64例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全肺灌洗术后煤工尘肺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升高,CD8降低;IgA、IgM有降低趋势,IgG明显降低.矽肺患者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CD3无明显差异;IgA、IgG、IgM有降低趋势,C3明显升高.提示全肺灌洗术后尘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增加,体液免疫功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尘肺患者77例为尘肺组,其中矽肺组42例,煤工尘肺组35例,同期职业健康检查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中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对照组,煤工尘肺组和矽肺组中CD8均高于对照组,矽肺组中CD4和CD4/CD8均低于煤工尘肺组;矽肺组中IgG和C3均高于对照组和煤工尘肺组;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贰+叁期IgG和C3高于壹期尘肺组和对照组,壹期矽肺组IgG和C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体液免疫亢进,这对阐明尘肺的免疫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5例乳腺癌患者、35例同期乳腺良性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 A、Ig G、Ig M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与癌症组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CD4+/CD8+比值越低,CD8+、Ig G、Ig M水平越高,Ⅱ期与Ⅲ期、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9^+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导致肺心病的肺慢性阻塞性疾病 ,其反复发作将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变化。本文以 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 ,检测了 5 0例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总T淋巴细胞 CD3、辅助性 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 T淋巴细胞 CD8和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以探讨 COPD患者免疫功能在缓解期和发作时的变化 ,提供 COPD免疫治疗的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COPD患者 5 0例 ,均为住院病人 ,男 2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5~ 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on heart failure,CHF)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了53例CHF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作分析比较.[结果]CHF组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而IgG、C3升高.[结论]CHF影响患儿免疫功能,并可激活补体系统,造成免疫损伤,加重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及亚群数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有机磷农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5 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在我院诊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下称中毒患者 ) 5 2例 ,男 2 1例、女 3 1例 ,年龄 2 1~ 4 8岁 ,平均 3 1岁。病例均经口服中毒 ,农药种类有氧乐果、10 5 9、160 5、敌敌畏。根据国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1] 对患者进行诊断及分级 :轻度中毒者 15例 (男 7例、女 8例 ) ;中度中毒者 2 2例 (男 9例、女 13例 ) ;重度中毒者 14例 (男 5例、女9例 )。以健康体检者 3 0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含量。结果 脑出血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4.48,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0.10;t=7.82;t=3.59,P<0.05)。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6.32;t=5.35;P<0.05),而IgA水平2组无统计学差异(t=0.58,P>0.05)。神经损伤的损失越严重,CD3+、CD4+及CD4+/ CD8+比值越低(F=7.84;F=3.65;F=1.32,P<0.05);CD8+ IgG、IgM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F=2.23;F=1.52,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 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C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T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为12周,另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组),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以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感染例次的变化。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T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gG、IgA、IgM、C3、C4、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2.20±3.98) g/L比(6.18±1.45) g/L,( 1.89±0.58) g/L比(0.63±0.15)g/L,(1.29±0.47) g/L比(0.51±0.13) g/L,(0.94±0.36) g/L比(0.58±0.20)g/L,(0.28±0.06) g/L比(0.11±0.04)g/L,(63.11±9.43)%比(53.26±9.08)%,(38.21±6.15)%比(31.56±6.02)%,1.48±0.37比1.25±0.43](P值均< 0.05),且与C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治疗后感染例次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6.7%(14/30)比133.3%(40/30),P<0.05],而C组患者治疗后感染例次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126.7%(38/30)比136.7%(41/30),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1.
检测49例尘肺患者、30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尘肺的井下煤矿工人(接尘对照)及41例非接尘井上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的血清及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中IL-1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尘肺患者血清中IL-12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尘肺患者血清及全肺灌洗液中IL-12水平虽略高于Ⅰ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尘肺患者血清IL-12与全肺灌洗液IL-12相关。提示IL-12参与尘肺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在尘肺患者全身和肺局部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在尘肺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是从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发展而来,是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方法,主要用于尘肺、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及误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对3363例患者进行WLL术后监护,予以吸氧,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336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51例,占7.46%,其中低氧血症5例,发热16例,低钾血症81例,静脉炎49例,静脉血栓4例,恶心、呕吐88例,应激性溃疡8例.结论 术后应注意监测低氧血症、静脉炎及低血钾的发生,对降低WLL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评价间歇加压通气、肾上腺素和加压灌洗在大容量全肺灌洗(WLL)中对残留液体吸收、改善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150例WLL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加压通气组(28例)、肾上腺素组(31例)、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29例)、加压输液袋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两肺分期WLL,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X线胸片表现、临床症状、肺功能等.结果 各组间各项临床症状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灌洗前比较,肾上腺素组肺活量(FVC)、25%肺活量流速(FEF25%)分别升高6.3%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灌洗前比较,对照组FVC降低5.7%、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和FEF25%分别升高10.9%和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指标灌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术中、术后,加压通气组、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0和12.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的灌洗液总量和肺部残留液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灌洗后3h胸片两侧光密度之差值最低为0.152±0.053,加压通气组为0.194±0.074,加压输液袋组为0.197±0.054,肾上腺素组为0.214±0.054,对照组为0.241 ±0.109,除肾上腺素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压通气、肾上腺素和灌洗液加压联合用于WLL,有利于肺部残留液体的转运吸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自1991年开始在呼吸机辅助下,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hole lung lavage,WLL)治疗尘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病症.WLL术是在复合静脉麻醉下,依靠呼吸机辅助单肺通气,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完成另一侧肺大容量全肺灌洗的.在WLL术中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和气压伤.我们通过病例分析,探讨WLL术中呼吸机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相似文献   

16.
我中心自1991年开始在呼吸机辅助下,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hole lung lavage,WLL)治疗尘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病症.WLL术是在复合静脉麻醉下,依靠呼吸机辅助单肺通气,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完成另一侧肺大容量全肺灌洗的.在WLL术中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和气压伤.我们通过病例分析,探讨WLL术中呼吸机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术后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50例WLL术后心动过速尘肺患者进行术前并发症情况、术中气道压、灌洗液残余量、液体出入量、术后并发症分析.结果 术后心动过速的50例患者,42.0%术前并发高血压病,26.0%并发慢性支气管炎,36.0%并发肺气肿,78.0%术中气道压增高;44.0%术后有并发症发生,28.0%血容量不足.结论 WLL术后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具有术前并发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疾患;术中气道压增高,血容量不足;术后发生低氧血症、CO2潴留、低钾血症、酸中毒、发热等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醉对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安全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3月至2009年6月进行的5114例次WLL治疗尘肺病患者的麻醉效果.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2003年前1964例(A组)采用硫喷妥钠、普鲁卡因、琥珀胆碱、哌嗜啶等麻醉药物,710麻醉机或900E呼吸机呼吸管理;2003年至今3150例(B组)采用丙泊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等麻醉药,Servoi或PB840呼吸机呼吸管理.结果 A组不良反应803例,占40.89%(803/1964);B组不良反应137例,占4.35%(137/3150),A组插管时应激反应、术中呛咳、拔管后烦躁、术后恶心呕吐、静脉炎分别为86例(4.38%)、116例(5.91%)、72例(3.67%)、98例(4.99%)、89例(4.53%),B组分别为17例(0.54%)、12例(0.38%)、3例(0.10%)、2例(0.06%)、2例(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停止麻醉后苏醒时间为(42.5±4.6)min,B组为(3.7±2.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麻醉药物的更新、性能优良的呼吸机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保障WLL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CP)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实施效果.方法 将130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CP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CP组65例实施CP,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CP组平均每人住院费用(8803.66±812.02)元,对照组平均(10534.69±1035.4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平均每人住院天数(9.7±1.3)d,对照组平均为(12.9±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