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机能具有调整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胃肠激素是20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至今发现的已达到50多种。近年来,许多医疗工作者及科研人员从针刺对胃肠激素紊乱的调整入手,研究其在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以探讨针刺对胃肠机能的影响与胃肠激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现将近20年来针刺对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刺调节胃肠功能活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饮食种类的复杂多样,消化道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实验研究也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吸收机能以及胃肠激素、神经方面,也具有调整作用。本文就近20多年来针刺对胃肠功能活动调节的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激素     
消化道激素是由分布在胃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机能,从而起到消化吸收作用。目前已经知道的消化道激素有促胃液素(qastin)、促胰泌素(Secretin)、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CCK-PZ)、抑制胃多肽(GIP)、肠血管活性多肽(VIP)、肠高糖素(enteroglucaqon)等。上述这些激素的发现,不仅对于胃肠疾病的发病机理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在临床上还应用这些激素作为诊断和治疗一些胃肠疾病的方法。消化道激素分泌细胞及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研究进展有以下方面: 现已发现的消化道激素共有四十余种。在胃肠和胰腺,已经发现和证实的能够分泌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有18种之多,它们分布于从胃至结肠的绝大部分胃肠道粘膜和胰岛。除此之外,消化系统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内源性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丛和中间神经元,含有大量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能产生多种胃肠神经肽。消化道激素和神经肽影响和调节着消化道的全部功能,包括胃液分泌和胰腺外分泌、胃肠运动、吸收、胆汁分泌、胃肠道血流、细胞营养等。例如,已知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蛙皮素——一胃泌素释放肽、胰多肽、胃动素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而生长抑素、促胰液索、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胰高  相似文献   

5.
胃肠激素与胃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这些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因此有脑-肠肽之称。胃肠激素是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可分泌多种神经肽类激素,参与调节复杂的消化道运动、分泌等功能。激素的含量和活性异常可能与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关,而许多消化道疾病又可导致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但目前胃肠激素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了解不同反流所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血浆内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以探讨部分胃肠激素与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消化道,其中以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最为常见。DGP是由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所致胃排空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高血糖、平滑肌损害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在DG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肠激素是由 APU D细胞分泌的主要以胃肠系统为效应器的一类激素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广泛参与调节消化道分泌、吸收、运动及其他激素的分泌 ,调节胃肠道血流和食欲 ,并具有营养和细胞保护作用。胃肠激素是近年来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中医界对胃肠激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有关资料综述于下。1 胃肠激素与中医病证的研究胃肠激素的中医研究多集中于脾虚证。金敬善等首先报道了脾虚证患者血清中胃泌素 (Gas)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1 ] ,此后此类报道逐渐增多。聂丹丽等也报道脾虚患者Gas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 ,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中 ,而且存在于一些消化道肿瘤中如大肠癌、胰腺癌、胃癌等。一些大肠癌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胃肠激素 ,而大肠癌细胞又表达该激素受体 ,前者通过后者调节大肠癌的生长。随着对大肠癌与胃肠激素关系深入的研究 ,人们有望运用胃肠激素或其拮抗剂给大肠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本文就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 ,胃肠激素作用于大肠癌的可能机制以及胃肠激素内分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1.1 大肠癌分泌胃肠激素 多数研究表明一些大肠癌组织能分泌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10.
胃肠激素     
一、前言内源性信息传递物质(化学信使),如果不是在腺体内生成,而是在器官组织中或分散在全身的单个细胞内生成者,都称为组织激素(Eeldberg,1955)。有人把胃肠激素看做是组织激素的一种,因为胃肠激素是由散在胃肠粘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在受到摄入食物和消化食糜的刺激时分泌的,它们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胃肠激素可通过血流的转运到  相似文献   

11.
朱薇薇  安丽  刘玉  田乃虎 《医学综述》2002,8(12):691-692
胃动素 (motilin ,MTL)是由消化系统分泌的兴奋胃肠运动的激素 ,是最重要的消化道激素 ,其含量的变化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具有极重要意义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cocarditis,VMC)是儿科常见病 ,急性VMC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较大 ,尤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儿误诊率最高 ,是心肌炎的主要误诊因素 ,也是造成患儿死亡和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经实验证实血MTL浓度升高与VMC患儿胃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 胃动素的生理作用及代谢方式MTL是胃肠运动兴奋性调节因素之一 ,是调节胃、十二指肠运动 ,分泌 ,…  相似文献   

12.
自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的胃肠肽类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以来,胃肠激素的研究经历了生理—生化—基因,以及从基础到临床的不同时期.胃肠激素的概念也由传统的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类激素样的生物活性多肽,扩展至广义的具有类生长因子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作为与胃肠激素密切相关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回顾近5年的相关研究,胃肠激素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胃肠激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动力和消化系统肿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中针灸治疗胃肠疾患,已有悠久历史,自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有些作者证明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和分泌机能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些作者看到,针刺足三里也促使肠的运动增强。查针灸的治疗作用,端在通达经络,调整阴阳;即当机能亢进时,针刺可使之下降到正常水平,反之,机能低下时,针刺可使之上升到正常状态。故调整作用的确定与调整机制的阐明,均有重大的理论与实用价值。本实验的目的,即在动物清醒状态下,探索针刺“足三里”,对正常家兔与注入毛  相似文献   

14.
胃肠激素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血浆和胃组织中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证实,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 物质(SP)等在消化道运动功能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探索胃肠激素与 DGP 发病机制,胃肠激素与 DGP 病程关系,可为 DGP 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各器官是机体最易遭受损伤的部份,常见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胰腺炎等都与细胞损伤有关。胰多肽(PP)是一种主要由胰腺分泌的胃肠激素,它的分泌主要受迷走神经调节,但对它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通过系统研究阐明了腹腔注射牛胰多肽(BPP)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有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5年来研究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病证结合的模型制作的献。中医药强固胃壁屏障作用机制、对模型鼠胃分泌、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对相关癌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胃泌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是1968年由McGuigan首次建立,它加速了胃肠道激素的研究,目前已公认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它释放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不仅具有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运动的作用,并有营养消化道粘膜的作用。如胃泌素对胃粘膜和胰腺腺泡具有营  相似文献   

18.
胃肠激素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初期 ,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了第 1个胃肠激素———胰泌素。2 0世纪 6 0年代 ,Gregory〔1〕首先纯化了胃泌素并阐明其氨基酸结构 ,推动了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 70年代以后 ,人们认识到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 ,而且存在于体内其他器官 ;不仅产生于内分泌细胞 ,而且也可由神经细胞等非内分泌细胞合成 ;不仅通过血液循环 ,而且也通过外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传递 ;不仅对消化系统 ,而且对肿瘤、胃肠道免疫与炎症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 ,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向…  相似文献   

19.
针灸调整胃功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的研究表明,针灸可双向调节胃运动,维持和增强胃运动的昼夜节律,影响胃酸的分泌,其作用机制与植物神经(迷走和交感)以及有关体液因素(如胃肠激素等)有关。针灸尚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前列腺素含量,从而对粘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的研究表明,针灸可双向调节胃运动,维持和增强胃运动的昼夜节律,影响胃酸的分泌,其作用机制与植物神经(迷走和交感)以及有关体液因素(如胃肠激素等)有关。针灸尚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前列腺素含量,从而对粘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