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决定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受周期素 (cyclin)、周期素依赖激酶 (cyclindepedentkinase ,CDK)和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CDKinhibitor,CKI)在多个层次上共同调节 ,从而使细胞顺利渡过G1/S、G2 /M两个转变点。近年发现的p2 7基因作为CKI成员之一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p2 7基因、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细胞肝癌 (HCC)中的研究作一综述。1 p2 7Kipl基因及其蛋白1994年polyak等[1,2 ] 在TGF - β和细胞接触抑制导致的静止细胞MvlLu提取物中 ,发现一种分子量为 2 7KD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素G(cyclinG)发现较晚 ,其功能还没有完全阐明 ,可能在细胞周期和DNA修复中起作用 ,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 ,并且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或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中 ,其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也是不同的[1] 。迄今尚未见到有关急性白血病 (AL)的cyclinG的报道。我们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AL患者cyclinG、P 2 1WAF1的mRNA表达 ,探讨其白血病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112例AL中 ,男 5 5例 ,女 5 7例 ,年龄 15~ 6 2岁 ,中位年龄 36岁 ,为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FAB诊断标…  相似文献   

3.
丹参酸乙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酸乙(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Ⅰ型胶原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位灌注、消化大鼠肝脏,分离肝星状细胞。以不同浓度SAB温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 1μmol/L SAB和10μmol/L SAB可分别抑制Ⅰ型胶原及c-fos基因表达,但1μmol/L SAB和10μmol/L SAB对SM α-actin mRNA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TGFβ1对体外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SM α-actin mRNA无明显影响,可促进Ⅰ型胶原和c-fos mRNA的表达。SAB可抑制TGFβ1促进细胞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活化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目前尚未能完全阐明其复杂机制,近年研究发现该过程与细胞周期调控紊乱有密切关系。现对近年来HSC活化和肝纤维化时HSC细胞周期调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柔肝冲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处理HSC,以貂肺上皮细胞(Mv1Lu)生长抑制MT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SC TGF-β1和胶原的表达.[结果]经柔肝冲剂处理的HS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其中对纤维肝HSC的作用更明显,抑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柔肝冲剂能显著抑制纤维肝HSC表达胶原,对Ⅳ型和Ⅰ型胶原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结论]柔肝冲剂能抑制HSC产生TGF-β1和胶原,阻断肝纤维化时HSC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自分泌放大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其活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分离大鼠原代HSC,于无包被的塑料培养板上分别培养2,3,4,5,6,7 d时予TGF-β15 μg/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及活化过程中TGF-β1Ⅱ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结果H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时间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反应不同.TGF-β1处理后,对培养2,3,4,5 d HSC的活化有促进作用,以对培养第3天的细胞作用最明显,其α-SMA表达增加78.05%,而培养6,7 d的HSC的形态和α-SMA变化不明显.培养第7天的HSC比培养第3天的细胞TβR-Ⅱ表达增高(3.30±0.83 vs 1.55±0.38,P<0.05).结论TGF-β1对处部分活化状态中某阶段细胞的活化具有促进作用.完全活化的细胞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不敏感,原因与TβR-Ⅱ的表达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大剂量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状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组以DMN50mg·kg^-1大鼠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6、12、24和36小时,2、3、5、7、10和14天,1、3、6和12个月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ctodermal dysplasia-1,ED-1)和转化生长因子15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内Ⅰ型胶原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损伤后出现6小时~5天、5—14天和14天~12月三个不同的反应阶段。6小时后中央静脉周围肝实质细胞开始出现点状坏死,于36小时达到急性亚大片出血性坏死的高峰,坏死区内无残存的肝星状细胞;3天时残存肝实质内出现α-SMA阳性的活化肝星状细胞。坏死区内大量ED-1阳性的巨噬细胞聚集,并表达TGF—β1蛋白;第5天时,坏死区内组织碎片和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清除。肝星状细胞不断活化、增生、并向坏死区周围及坏死区内移动。部分肝星状细胞开始表达TGF—β1蛋白;第7天时,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沿肝窦和中央静脉间纤细的纤维间隔内分布,并与巨噬细胞一起表达TGF-β1蛋白;第14天时,坏死灶完全被再生的肝细胞及纤维组织取代,中央静脉之间桥接纤维化完全形成。纤维间隔内存在大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后至12个月,肝纤维化形态始终保持,无其他进展性或可逆性变化发生。结论采用一次性大剂量DMN注射,可获得大鼠肝脏亚大片坏死后性纤维化的稳定模型。研究形成过程中的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等实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及其相关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文庭  贺永文  肖志宏 《肝脏》2009,14(1):30-3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经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不同时间后HSC表达β-catenin、smad3和α-SMA mRNA的变化,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ng/ml TGF—β1刺激2h后,HSC表达β—catenin mRNA、smad3 mRNA和α—SMA mRNA量最大,β—catenin mRNA表达与两者均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947,P〈0.01;r=0.950,P〈0.01)。结论β—catenin在TGF—β1活化HSC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内、外蛋白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质粒pcDNA3.1(+)-TGF-β3和pcDNA3.1(+)-TGF-β1。稳定转染: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DNA3.1(+)-TGF-β1转染HSC-T6,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pcDNA3.1(+)-TGF-β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再将pcDNA3.1(+)-TGF-β3转染HSC-T6克隆细胞,用W estern b lo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细胞内外TGF-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pcDNA3.1(+)-TGF-β3转染HSC-T6阳性细胞克隆后,与单纯阳性克隆组相比,TGF-β1、Ⅰ型胶原、TIMP-1细胞内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MP-2的表达也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TGF-β3能减少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的合成及分泌;通过调节MMP-9及TIMP-1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  相似文献   

10.
细胞周期素激酶抑制剂(CKIs)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蛋白,其CIP/KIP家族表达异常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TCF—β)等均可影响其表达。CKIs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激酶(CDK)活性使细胞停留于G1期,引起肾脏细胞肥大,与晚期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密切关系。明确CKIs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中的作用将为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防己碱(Tet)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这一作用可能与Tet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最近在动物实验发现较低浓度Tet(2.5-5mg/kg)亦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低浓度Te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低剂量Tet对静止期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其活化作用影响,以及此过程中TGFβ和其下游Smads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阻断,对鼠肝星状细胞(HSC)培养激活的影响。 方法 利用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HSCs中TGF-β信号传导。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SCs中Ⅰ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结果 感染AdT β—ExR与感染AdLacZ的HSCs相比,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2.99%(q=9.100,,P<0.001),α-SM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而细胞增殖指标5-溴脱氧尿苷的参入量,后者为前者的49.24%(q=7.835,.P<0.001)。 结论 阻断TGF-β信号传导能显著地抑制HSCs的培养激活,但促进HSCs的分裂。通过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TGF-β信号传导作为抑制肝纤维化的方法,还需深入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大量增殖,并合成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激活HSC并促进其增殖的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可促进ECM产生,导致并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本实验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在HSC中的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等研究TGF β1促进PAI 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讨PAI 1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 1)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并促进其胶原合成的最重要因子.TGF β 3被认为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功能.Carrington等[1]研究提示:TGF β 1与TGF β 3的比值是纤维化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本实验研究大鼠HSC中TGF β 3/TGF β 1 mRNA比值的变化及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关系,阐明TGF β 3是拮抗TGF β 1的重要因子,为TGF β 3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活性改变对HSC表达TGF β1的影响及在HSC激活中的作用。方法将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为3组:对照组(A组),PKC激动剂佛波酯0.5μmol/L组(B组),PKC抑制剂Calphostin C 100nmol/L组(C组)。加药后0、3、6、12h和24h分别检测各组细胞PKC活性的变化;作用24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 β1,Smad 4,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佛波酯作用后PKC的活性显著增强,而Calphostin C则抑制PKC的活性。PKC活性增强后,与对照组相比TGF 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ad 4的表达分别升高了4.8倍和13.1倍(P〈0.01);HSC的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分别升高了2.4倍、1.8倍和1.3倍(P〈0.01),并促进HSC的增殖;PKC活性被抑制后则能抑制以上作用。结论PKC活性的改变能调控HSC中TGF β1的表达,在HSC的激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配体是否通过阻断肝星状细胞的TGF β1型受体(TGF βR1)信号途径,阻止Smad3磷酸化而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胶原蛋白1αI的表达,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培养液预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使其呈现脂肪细胞的某些表型,从活化状态转为静止型,分别加用TGF β1或TGF β1加TGF βR1激酶抑制剂SB431542或TGF β1加PPAR γ配体Ciglitazone处理LX-2细胞。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荧光素酶分析的方法检测PPAR γ配体对LX-2细胞用TGF β1诱导前后Smad3磷酸化水平、PAI-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和PAI-1启动子活性、胶原蛋白1αI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培养液可使LX-2细胞出现脂质沉积与静止型肝星状细胞的标志物之一PPAR γ表达的增加。TGFD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胶原蛋白1aI和PAI-1 mRNA的表达在3h内增加3倍,PAI-1蛋白的表达在6h内增加8倍。TGF 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导致胶原蛋白1aI和PAI-1表达增加。PPARγ配体Ciglitazone与TGF βR1激酶抑制剂SB431542,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阻断TGF β1的上述作用,10μmol/L SB431542、10μmol/L的Ciglitazone可以阻断TGF 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胶原蛋白1αI mRNA、P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PPAR γ配体Ciglitazone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对TGF β1-TGF βR1信号传导、Smad3磷酸化的阻断作用有关,进而抑制胶原蛋白1αI和PAI-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β-连环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1)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β-连环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β-catenin]和绿色荧光质粒pEGFP-N1共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经TGF β1刺激后两组细胞smad3、β-连环蛋白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β-连环蛋白转染阳性的HSC-T6细胞株经TGF β 1刺激后表达smad3、β-连环蛋白及其mRNA明显强于未转染β-连环蛋白基因的HSC-T6细胞,更强于正常培养的HSC-T6细胞,smad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2±0.011、0.501±0.021、0.511±0.019、0.356±0.017,F=135.304,P<0.05;β-连环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3±0.021、0.543±0.033、0.538±0.024、0.212±0.019,F=267.340,P值均<0.05.smad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2±0.012、0.124±0.011、0.130±0.021、0.003±0.001,F=2823.813,P<0.05;β-连环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1±0.020、0.210±0.010、0.208±0.008、0.002±0.001,F=3440.982,P<0.05.β-连环蛋白和smad3蛋白质的表达均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r=0.901,P<0.01;r=0.939,P<0.01).结论 β-连环蛋白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促使HSC表达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增强,提示β-连环蛋白能增强TGF β1的致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