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并发耳领神经综合征较为少见。该综合征的特点是受味觉刺激后,手术侧耳颞神经感觉支所分布的颞部部份区域发生潮红、出汗等症状。停止进食,此症状逐渐消失。部份病人可表现为该区域隐痛及不适。一般发生最早约在术后三个月,长者达一年[1];也有少数患者早在术后几天发病或晚在术后三年才发病[2]。现将我院两例报道如下。例一,陈XX,女性,66岁。住院号276541。84年4月17日入院。临床诊断为右侧腮腺浅叶混合瘤。全麻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浅叶及混合瘤,术后切口1期愈合。病理诊断为腮腺混合瘤。一月后自觉每次进…  相似文献   

2.
耳颞神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进食时患侧颞部或颊部皮肤潮红、出汗,多见于腮腺切除术后,而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则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38岁,住院号H50986。1987年3月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同年4—7月行根治量放疗,鼻咽部剂量69.72Gy。放疗后7个月因鼻咽肿瘤复发而再次入院化疗。除鼻咽部症状外,还出现进食时右额、右眼眶周围大量出汗的典型耳颞神经综合征。经给予阿托品0.5mg口服,一日三次治疗1周,症状明显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对防止腮腺切除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7例腮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腮腺床与皮瓣之间植入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对缺损的腮腺筋膜修复重建;对照组不植入任何间隔材料。术后追踪随访,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肿瘤未见复发,试验组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10.3 %(3/29),对照组为53.6 %(1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为防止腮腺切除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神经末梢的迷走再生起到间隔屏障的作用,减少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腮腺混合瘤手术后合并耳颞神经综合征2例王改成,唐尚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合并耳颞神经综合征临床上极少见,文献很少报道,其特点是受味觉刺激后,患侧耳颞神经感觉支所分布的面部部分区域隐痛、潮红、出杆等不适。现将我院2例腮腺混合瘤手术后合并耳颞神经综合征报...  相似文献   

5.
许浩  李玉红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7):1257-1258
直肠癌根治术后,约15%-20%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5%-2%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术后DVT的形成十分重要。本科2000年至2006年共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6例,术后发生DVT24例,其中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PE)死亡1例,经确诊后积极治疗,于1周后症状消失22例,并发DVT后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nerve,GAN)对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腮腺、耳大神经、并发症等为关键词对1997-04-2013-04期间PubMed、万方数据库等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2项涉及术后耳廓区暂时性感觉异常的研究中,共有366例出现症状,总发生率为50.76%,实验组(保留耳大神经)113例占27.56%,对照组(切除耳大神经)253例占81.3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发生率降低53.79%,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为0.09(0.06~0.13),z=11.99,P〈0.01;6项关于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的研究中,共74例出现症状,占总例数18.73%,实验组15例占7.50%,对照组59例占30.26%,前者较后者低22.76%,0R及其95%CI为0.18(0.10~0.35),z=5.18,P〈0.01;13项涉及影响生活质量并发症的研究中,243例出现不同症状,占总例数的31.93%,实验组62例占14.22%,对照组181例占55.69%,前者显著降低了41.47%,0R值及其95%CI为0.12(0.08~0.18),z=10.77,P〈0.01。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手术能够对GAN进行功能保全,其不仅能够降低术后耳廓区暂时性感觉异常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还能对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加以控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涛  任峰  梁洪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1):877-877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4%~5%。我院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病率约4.5%。就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小瑞  路平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1210-1210,1212
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3月误诊的10例因异位抗利尿激素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而延误肺癌诊断病例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位居我国肿瘤死亡的第二位.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为56.4万人,其中约55%发生在中国,即中国肝癌发病30.6万人,肝癌死亡30.0万人。目前手术切除是根治肝癌的首选方法,但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肝癌的总体疗效。据国内外较大系列的临床资料报道,肝癌术后3年复发率为40%-50%左右,5年复发率为60%-70%乃至更高。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2%~35.0%,而国外为15.5%.35.0%。本院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乳胶管持续负压吸引,待腋窝引流液体量低于5ml后,继之更换细导尿管引流,大大降低了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吻合器的发展和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越来越多,术后吻合口漏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国外报道为3%~19%,国内报道为2.5%~9.3%,另有报道显性漏10%~20%。隐性漏30%~50%;吻合口漏与许多因素有关。我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术73例,4例发生吻合口漏,均行保守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两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王力红  李彬  梁传余  陈建超  王少新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33-1335,1339
目的:比较传统腮腺切除术与改良腮腺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寻找更适合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法.方法:将2001年5月~2004年6月10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术式(A纽)与改良术式(B组),对两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的面瘫、面部畸形、Frey’s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及3个月时,A组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术后1年以后两组面瘫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将耳前切口改为耳屏内切口.并将传统向颌下延长的“S”形切口改为向耳后延长,如此使得整个切口更为隐蔽,术后面部瘢痕不显著,对患者术后面容影响较小。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和程度A组均高于B组(P〈0.01)。Frey’s综合征术后3个月时A组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2%.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在术后3年内的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海绵窦综合征(Cavernous Sinus Syndnome)即 Foix 氏综合征,又名外侧壁综合征(LateralWall syndrome)。本病比较少见,病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本病多继发颜面部感染,肺癌术后并发本病,实为罕见。现将我们遇到一例,报道如下。病历号6298,男,53岁,右肺中叶周围型腺癌浸犯上叶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于92年4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中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扩清术。术中遵循先处理静脉后处理动脉的无瘤技术进行操作。术中及术后前四  相似文献   

14.
神经双卡综合征(double crush syndrome,DCS)指神经局部损伤后引起神经对压迫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轻微的损伤性刺激即会造成神经的其余部位出现明显损伤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多见于颈神经根卡压合并腕管、肘管综合征等[2]。既往报道腰椎DCS可发生于腰骶移形椎横突肥大增生并压迫L5神经同时合并椎管内压迫者[3],即far-out综合征[4-6]。在老年人群中,腰椎间孔狭窄合并椎管内压迫者并不少见,但中青年人因L5 DCS就诊却很少,若重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Liu LX  Hu ZJ  Zhao C 《癌症》2006,25(3):335-338
背景与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是食管癌手术后的一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术前肺功能状况极大地影响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术前传统肺功能试验与术后发生ARDS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2年的1488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前传统肺功能试验的三个主要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及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术式、术前心功能、早期加强监护治疗等与术后发生ARDS的关系。结果:1488例患者中,49例术后发生ARDS。FEV1%、(FEV1/FVC)%、MVV%、年龄交互作用后与术后ARDS的发生明显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5,0.048);术前重度肺功能受损的49例患者中,术后随即入ICU32例,发生ARDS2例,ARDS发生率6.2%,术后回病房17例中发生ARDS5例,ARDS发生率29.4%。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治疗能明显降低ARDS发生(P〈0.05)。结论:传统肺功能试验与开胸术后ARDS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治疗是预防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因甲状腺癌而行颈清扫术或改良清扫术者日益增多,且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其术后的并发症亦屡见不鲜。我院在1994年至1998年间共施行颈清术126例,其中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30岁,术前B超提示右甲状腺瘤,住院行甲状腺瘤切除术,术中病理报告“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Ⅰ期”,进而行患侧及岬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患侧颈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炎症反应性增生”。术后6天发现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同侧面部不出汗。术后1个月患侧眼球明显内陷,诊断:霍纳综合征。例2,女性,35岁…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性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70%,其中10%-20%肿瘤复发后进展为浸润性肿瘤或发生转移。因此,预防术后复发及探讨复发后的治疗是改善膀胱肿瘤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我们对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单纯应用丝裂霉素C(MMC)膀胱内灌注和58例膀胱肿瘤患者改用术中肿瘤切除前、切除后切缘注射MMC,术后交替灌注MMC、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及肌肉注射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方法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肋间臂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各种并发症中,有关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ICBN)损伤的问题常被忽视,但由此引起的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却严重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解剖和临床研究,提出了ICBN综合征(ICBN syndrome)的概念以及应在乳腺癌腋清扫术中保留ICBN的观点.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卫东  吴艳春  陈健  张佩文 《肿瘤》2006,26(5):492-492,494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0%,其死亡率在50%左右。作者10年来共收治食管贲门癌1526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19例,颈部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2.1%,治愈29例,死亡3例,治愈率90.63%。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吻合口疾是食管癌、资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国内报道为0.4%-13%和28%-61.5%,国外报道为5%-21%和0%-100%[1].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线上某处愈合欠佳造成消化道内容物外溢,临床上多将吻合口瘘包括吻合口以外的疾(食管穿孔、胃壁穿孔),故吻合口疾似以吻合区疾较妥贴。通常将吻合口瘘分为早期(术后3天以内),中期(术后4-14天),晚期(术后2周以上)[2]。一、吻合口疾病理[3]1.食管穿孔或食管肌层撕裂。2.吻合口部分裂开或全部脱开。3.胃壁坏死穿孔。二、吻合口疾的病因及预防近年来,多数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