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山东省HGV感染状况,探讨HGV感染与HCV或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77例非甲至戊型肝炎患者和361名献血员进行了血清抗-HGV检测。结果 共检出血清抗-HGV阳性者53例,阳性率3.49%。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93%)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3.32%)(χ2=8.80,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4.82%)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0.79%)(χ2=10.79,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00%)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χ2=10.23,P<0.01)。结论 HGV感染可表现为病毒携带状态、亚临床型和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患者较乙型肝炎患者更易重叠感染HGV,HGV与HCV或HBV重叠感染可能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抗原进行的第一代抗-HCV试验往往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起病后1~6个月进展为慢性疾病时才检出阳性,而大部分未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HCV仍为阴性.目前的第二代试验系统还包括HCV核心抗原.作者利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4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IgM抗-HBc和IgM抗-HAV均为阴性)的冷冻血清,对Abbott第二代抗-HCV酶免疫试验(EIA)诊断急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9例患者(73%)在入院后  相似文献   

3.
以ELISA 方法检测152例临床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3%(20/152)。其中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HBsAg 阳性者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抗-HCV 阳性率分别为10%、18%、16%、和11%。抗-HCV 阳性患者中HEsAg 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AV-IgM 阳性者(58.33%V.S15.91%)HBsAg 阳性和阴性组抗-HCV 无明显区别(16.92% v.s 10.34%)。证实HCV 和HBV 的重叠感染率高于HAV 和HBV 的重叠感染,同时提示抗-HCV 和HBsAg 系两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整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Ig M)诊断试剂临界值,使该指标能够区分急性乙肝(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急性期患者。方法选择A公司国产和美国雅培(Abbott)公司Anti-HBc-Ig M检测试剂,平行检测2658份疑似AHB患者血清标本。利用R语言程序软件(R Programming Software,R)的VGAM程序包,通过最大似然法求得各自的分布参数和估计的阳性率,采用最大似然法、最大准确率法和固定特异度法,以及试剂说明书提供方法求得两种检测试剂的临界值、估计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最大似然法确定临界值,临界值调整前后A公司试剂阳性率为51.58%、12.23%,雅培试剂为28.37%、10.27%。两种试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接近于1,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大似然法、最大准确率法和固定特异度法与试剂说明书参考值比较,前三种方法得到的阳性率较为接近,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试剂说明书参考值法,灵敏度均较低,假阳性率过高。结论本研究中调整Anti-HBc-Ig M检测试剂临界值的方法,可以使Anti-HBc-Ig M区分AHB和CHB急性期患者的能力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阳性情况。方法该院检验科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完成34080例患者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标本HIV抗体(抗-HIV1/2)初筛阳性率为0.3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1.34%、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0.4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为3.08%,其中男性抗HIV1/2、HBsAg、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1);四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中,抗HIV1/2、HBsAg、抗-HCV以3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较高,且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测出HBsAg阳性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着循环HBsAg与IgM的复合物(HBsAg/IgM)。这种复合物可能反映HBsAg和抗-HBs的免疫聚合,或是因理化亲和性使IgM与HBsAg发生非特异性结合。9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检测HBsAg/IgM的阳性率为100%。大部分病人于入院第3周(16天),其血清中抗-HBe转阳;随后于第4周(平均25天),发现有86%的病人这种HBsAg/IgM被清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检测IgM特异性抗-HCV在诊断和监测丙型肝炎患者上可能的作用,作者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改良抗-HCV免疫检测法,以检测IgM抗-HCV。对14例急性、97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作系列的血清IgG和IgM抗-HCV检测;对20例健康供血者、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和20例急性、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血清IgM抗-HCV检测。结果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病例93%(13/14),慢性病例91%(88/97)检出IgG抗-HCV。101例IgG抗-HCV阳性的患者中,58例(57%)IgM抗-HCV阳性。健康供血者、急性甲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近三年来齐齐哈尔地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对于防治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对出入境人员中发现的乙型肝炎病例,以及齐齐哈尔传染病院住院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16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BsAg阳性组106例中,抗-HCV阳性48例,阳性率为45.28%,其中急性肝炎抗-HCV阳性率11.76%,慢性肝炎42.00%,肝炎后硬化64.10%;在HBsAg阴性组的62例中,抗-HCV阳性47例,阳性率为75.81%,其中急性肝炎阳性率为62.50%,慢性肝炎69.57%,肝炎后硬化83.87%.结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二者有共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两种双重感染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干扰素是否确实可以降低急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作者对45例与输血相关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45例患者中,36例(80%)血清抗-HCV呈阳性,对此36例中的26例行血清HCV 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另10例未作HCV RNA检测;9例(20%)血清中未查出抗-HCV,其中2例治疗前血清HCV RNA阳性,另7侧重复检测H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及预防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 37 655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 65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8.29%、0.41%、0.49%和0.07%;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及各单项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患者中,以年龄>60岁患者群体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最高(10.29%);消化肝病科室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15.90%)高于其他科室;86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以乙型肝炎合并梅毒感染最多(35例)。结论部分门诊及住院患者在检查或治疗前已存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感染,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TP>抗-HCV>抗-HIV,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查,可减少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不同病因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急性期蛋白(AP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转铁蛋白(Trf)和结合珠蛋白(HgL)的动态变化,作者应用JCSⅡTM自动分析仪对9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重度甲型肝炎25例,中度乙型肝炎25例,重度乙型肝炎33例,中度丙型肝炎9例)和6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20例,丙型肝炎20例,乙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9例,丁型肝炎12例)进行了APP测定。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4±3.2岁。对照组为25例健康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急性期血清,提取抗-EHNANBV IgM,用恢复期血清提取抗-EHNANBV IgG,然后与酶交联制成酶标记抗体,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抑制法检测EHNANB病人的早期粪便和急性期血清,结果表明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检测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急性粪便抗原和血清抗体,为简便而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抗_IFN及血清分型与派罗欣(聚乙二醇IFNα_2a注射液)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2例,用ELISA法进行血清分型及抗_IFN的测定。结果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血清1型、血清2型及血清1 2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50.00%(16/32)、31.25%(10/32)及18.75%(6/32)。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抗_IFN检出率为53.13%(17/32),其中HCV血清1型、2型及1 2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31.25%(10/32)、15.63%(5/32)、6.25%(2/32),血清1型与2型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派罗欣治疗后,血清2型患者HCVRNA含量<103拷贝/ml,血清1型患者HCVRNA仍>103拷贝/ml。结论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血清1型为主;派罗欣治疗后血清2型效果优于血清1型。  相似文献   

14.
吴瑜霞 《现代医院》2004,4(8):55-55
目的 了解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 (HBV)、丙型肝炎 (HCV)和丁型肝炎 (HDV)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相关的试剂盒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2 17例体检人员HbsAg的阳性率为 8 3% ,抗 -HBs阳性率为 5 7 6 % ,抗 -HCV阳性率为 1 8% ,抗 -HDV(IgM ,IgG)阳性率为 0 99%。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 ,同时也存在丙型、丁型肝炎的感染 ,提示我们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胡晓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47-2649,2652
目的探讨用3种方法检测2013年5月赣州市某小学暴发的一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方法采集患者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荧光PCR);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用荧光PCR扩增检测到了13份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2.9%。14份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到10株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71.4%。14名患者中有9名患者双份血清的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HI试验恢复期抗体比较急性期抗体有4倍或以上增长(阳性率为64.3%)。结论该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3种检测方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法检测225份临床疑似乙脑患者血清抗体并将该法与CF进行了比较。ELISA法阳性155份,阳性率为63.9%; CF阳性75份,阳性率为33.3%。ELISA法几何平均滴度为1:20.2; CF为1:1.2。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呈正相关(r=0.56, P<0.001)。此外还检测了乙型肝炎、脊髄灰质炎患者的阳性血清和乙脑非疫区的其他患者血清,均未发现阳性反应。结果表明ELISA法敏感、特异、简便,只需少量试剂,结果读取客观,且所用试剂、器材都容易获得。因此这一技术可用于实验室诊断,且适于乙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来发展用部分HCV基因克隆制备重组抗原的ELISA检测抗-HCV。在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者中,抗-HCV的阳性率>90%,而急性肝炎的阳性率较低。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抗-HCV阳性率和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为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131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35.4岁)。全部病人的血清抗-HDV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昌平区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防控学生传染性肝炎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昌平区2007年9月入校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4402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IgM,HBsAg,HBeAg,HBeAb,HBsAb,HBcAb,抗HCV,抗HEVIgM水平。结果4402名寄宿学生中ALT阳性率为4.82%,HBsAg阳性率为1.93%,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02%;未检出抗HAV-IgM、抗HEVIgM阳性学生。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ALT阳性率分别为0.83%,3.33%和8.34%,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46%和2.27%,乙型肝炎现患率为0.4%。结论北京昌平区寄宿学生肝功能异常(ALT阳性)以大学生为主,其次为中学生。病毒性肝炎感染以乙型肝炎为主,因此要切实做好寄宿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HCV-RNA和抗-HCV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CV-RNA和抗-HCV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及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1、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模式在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85.7%(48/56),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45.9%(28/61);2、抗-HCV阴性和HCV-RNA阳性模式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49.2%(30/61),在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10.7%(6/56);3、抗-HCV阳性和HCV-RNA阴性在61例急性丙型肝炎和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的百分率均较低分别为4.9%(3/61)和3.6%(2/56).结论:1、临床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明确诊断;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的血清模式,可以出现在急性丙型肝炎的恢复期和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HCV-RNA浓度出现低谷时.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及HCV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检测沈阳地区 390 2例不同人群血清的抗 - HCV,并应用引物特异 PCR法对其中 10 0例血清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结果 :正常人群抗 - HCV阳性率为 0 .4 2 %~ 1.66% ;输血后及散发性肝炎 (除外 HAV、HBV、EBV、CMV感染 )、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除外 HBV感染 )、原发性肝癌等组抗 - 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的非肝病病人组 ( P<0 .0 1) ;10 0例血清标本中 HCV- 型感染占 58%、HCV- 型 2 7%、 / 混合型 14%、未分型 1% ,正常人群HCV感染者中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 80 %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HCV基因型以 型为主( 91.7% )。提示 :各类肝病病人是 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沈阳地区 HCV感染以 型为主 ,其次为 型及 / 混合型 ,HCV基因型可能与丙型肝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