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我科确诊的小儿手足口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确诊的86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发脑炎者,可表现为嗜睡、精神食欲差、持续发热、呕吐、惊厥.从流行病学方面,好发于1~3岁,占总数的87.2%.幼托儿多见,占总数的73.3%.本病虽好发于夏秋季,但冬季发病仍不可忽视.本病愈后良好.结论 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手段,以抗病毒、对症治疗为主,治疗要及时、早期治疗,做好小儿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发病特征以及诊治手足口病的经验,从而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由手足口病引起的医院内部感染爆发的方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自2010年07月~至2011年06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一共分析了9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发病的高峰期是4、5、6、10、11月,一共60例,占66.67%;12月至来年的三月较少,一共11例,占12.22%;7~9月一共有19例患者,占21.11%,从中不难发现,发病时间明显有集中性;小于5岁的患者一共有55例,所占比例为61.11%;所有患者中,男性与65例,女性25例;临床上会出现皮疹和发热等现象,治疗及时,没有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严格的隔离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抽查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数据,筛选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共报告3 039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91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6.28%;重复感染者第1、2次发病时间间隔为17~1 328 d,平均371.14 d。重复感染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最多为6月;男、女重复感染率分别为6.95%和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11);重复感染病例中4~7岁儿童所占比例最大,为32.98%;重复感染病例以托幼机构儿童为主,占46.60%。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占重复感染病例总数的9.95%,主要以其它肠道病毒为主,占42.12%。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较高,应做好重复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江市某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有效保障儿童的健康。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人口统计局收集内江市某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监测和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其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结果:2663例病例中,3岁以下儿童占92.14%。男女性别比为1.56∶1;散居儿童占83.78%,托幼机构儿童占14.42%;全年以每年4月至6月为发病高峰期。实验室确诊的597例病例中,EV71感染272例(占45.56%),COXA16 43例(占7.2%),其它肠道病毒感染282例(占47.24%)。结论:目前某区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在流行季节应对3岁以下儿童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严防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3年九江地区引发手足口病病原变化和相应临床特点,指导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护,并能为国内手足口病的预防及病原学的变化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度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居住地、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学结果和临床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病原学通过咽拭子RT-PCR方法分析。结果:4 222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在4个月-11岁。1-5岁患儿占该病发病人数占94.5%,城郊及农村病例多于市区,占61.5%。普通型病例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皮疹(88.7%),发热(73.3%),心肌酶升高(78.5%);重症病例达419例,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该类患儿年龄多在1-3岁,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现象,重症病例的病原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占77.1%,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5.5%,其它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占7.4%。结论:手足口病已成为幼儿常发病,高发人群为1-5岁的儿童,城郊及农村仍是该病防治的重点区域;手足口病导致神经和循环系统并发症是危害患儿的主要并发症;重症、危重症病例主要见于EV71感染,但是随着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数量的增加,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比率将会上升;各年度病原学变化有待进一步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2年南宁市良庆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了解2012年我城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并对监测的79例(含28例重症病例)手足口病患儿肛拭或粪便标本的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9月份南宁市良庆区手足口病率814.46/10万;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9月份共监测临床诊断病例79例(含28例重症病例),监测结果:EV71阳性占83.54 %,CoxA16阳性占5.0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6.32%,结果阴性占5.06%;96.42%重症病例由EV71 感染所致.结论:2012年南宁市良庆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是容易引发重症病例的EV71病毒,应加强监测,特别是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沧区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对海沧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沧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 15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94/10万,重症4例,均为EV71肠道病毒感染,死亡0例;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4-7月份,9月份有个小高峰;男女比例为1.58∶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96.65%),0~5岁占96.11%,其中≤3岁占84.39%。结论海沧区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较高,每年4-7月份期间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及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是本区手足口病的防治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淮北某综合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方法 对2017—2021年淮北某综合医院报告的手足口病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21年该医院共报告手足口病4769例,病例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93.04%。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性别比1.51︰1。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占66.39%。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 手足口病为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多发于5岁以下散居儿童,应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健康教育、感染控制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华 《当代医学》2013,(17):64-65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共90例手足口病儿童,使用口服液及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聚肌胞、利巴韦林联合葡萄糖酸锌、喜炎平药物。结果经治疗后90例手足口病儿童中显效为46例,占51.11%,有效为43例,占47.78%,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死亡,占1.1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要及时隔离,同时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厚军  杨少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18-3120
目的分析罗山县2008—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水平。方法收集2008—2018年罗山县手足口病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8年罗山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 68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5.50/10万,死亡2例。发病高峰为5—6月,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报告4 496例,占病例总数的95.88%,其中3岁以下儿童最多,共3 964例,占84.54%。男女性别比为1.66∶1。患儿以散居儿童为主,其次为幼托儿童。结论罗山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重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报告70例(死亡8例),全部集中在流行季节的3~7月;发病地区以县城所在地的宾州镇为最多(30例,占42.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58例(占82.86%);其次为托幼儿童12例(占17.14%)。年龄全部集中在5岁以下,尤其1岁及以下最多(1岁组35例占50%,0岁组11例占15.71%);经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人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57人检出EV71核酸阳性占81.43%,且死亡的8例全部系EV71核酸阳性。结论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是以EV71感染为主,病人以5岁以下尤其以1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年来莱芜市手足口病发病态势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方法对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莱芜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967例,其中重症病例40例(占0.45%),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是139.59/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50.11%)。患者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34岁,5岁以下病例7 981例,占发病总数的89.00%。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病优势病毒型别分别为2009年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 71)感染31例(100.00%),2010年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 A16)感染53例(72.60%),2011年EV 71感染91例(85.05%),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0例(51.55%)。结论莱芜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态势与病毒型别有关,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加强疫情监测,管理好传染源,做好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对防控手足口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我院住院部儿科和门诊部儿科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住院部和门诊部儿科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5例,以〈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6.67%,流动人口儿童占总发病例数的89.36%;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66.67%;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89%。结论 2010年东莞市横沥镇的手足口病发病强度显著上升,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笔者分析了2008年5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16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03例(占62.42%),女62例(占37.58%),发病年龄在8个月-14岁,其中:婴儿5例(占3.03%),1-4岁149例(占90.30%),5-14岁15例(占9.09%),伴发热116例(点70.30%),伴咳嗽31例(占18.79%),伴流涕者22例(占13.33%),伴腹泻者3例(占1.81%),皮疹累及臀部57例(占34.55%)、累及膝部14例(占8.48%),复发病例1例(占0.61%),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9例(占5.45%),心肌酶谱增高66例(占40%),并发肺炎14例(占8.48%).所有患儿经抗病毒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本组患儿为手足口病轻症病人,一旦发现患者应积极治疗,要重点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手足口疱疹伴发热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在儿童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现患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措施,散居儿童的防治重点应放在家村.  相似文献   

15.
陈华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17-1018
目的对本院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10年本院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19例,男女性别比为1.51∶1;1~4岁年龄组发病最高,病例数437例(70.60%);发病主要集中在5、6、7月,占63.9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4.28%;报告病例集中在两个区(下关区与浦口区),占77.87%;门诊或居家隔离治疗占90.9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例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5月至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市各大医院的99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脑脊液、咽拭子、粪便等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在检测的682份EV阳性标本中,EV71阳性率偏高,为总数的48.9%,而CA16阳性率较低,为总数的5.71%;在99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占62.12%,女性患者相对较少,占37.88%;0~4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占所有患者的92.99%;5~7月的夏季为手足口病感染的高峰期,其阳性率占98.9%。结论惠州市2010年5月~12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0~4岁的男性儿童是感染肠道病毒的高危人群,5~7月的夏季较为高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32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32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口腔溃疡,部分伴有发热、口腔疼痛等.发病年龄以1~3岁婴幼儿最多107例,占81.06%.并发症以肺炎最为常见.合并肺炎23例,心肌损害的8例,抽搐患儿(高热惊厥)2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全部患儿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特异预防疫苗,加强疫情报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曾思良 《中外医疗》2013,(18):94-94,9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脑炎(EV71感染)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脑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手足口病脑炎(EV71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以6个月~3岁发病人数最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占72%)。多以发热(占100%)为首发症状,均有皮疹;半数以上患儿有易惊(占79.4%)、肢体抖动(占70.6%)或精神差(占47%)和(或)嗜睡(占38.2%)等重症表现,多在病程第2~5d进展为危重症;并发症主要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升高,双肺炎症病变;早期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甘露醇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多在治疗第5~7天好转,治愈58例,好转7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及早识别手足口病脑炎(EV71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时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流行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住院的54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发病人数为121人,2009年为361人,2010年1~3月为66人。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的儿童(占72.45%),尤其是1~3岁儿童(占50.73%)。男女之比为1.597∶1。所有病例均有皮疹,所有病例中发热患儿233例,占42.52%,心肌损伤者210例,占38.32%。548例病例中普通病例546例,占99.64%,重症病例2例,占0.36%。结论:本市手足口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普通病例为主,多见于1~5岁的幼儿,表现为皮疹及发热,可伴有心肌损伤。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州区手足口病例流行特征,探索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原州区2008-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手足口病例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95例,2009-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66.70/10万、61.13/10万、54.16/10万,5~10月份报告病例占86.82%,6岁以下儿童占91.28%,托幼儿童占31.84%,散居儿童占60.89%。结论固原市原州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平稳呈常年一般发病率水平,呈稳定下降趋势,病例聚集性不明显,流行高峰为5~10月份,且以散居儿童为主,高发人群年龄小,城乡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