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经Localio(经腹、骶入路)切除一例巨大恶性脊索瘤和一例恶性脂肪肉瘤,结果:肿瘤达到根治切除,结论:强调广泛切除骨盆内巨大肿瘤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提示肿瘤存在的临床表现以及直肠检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6年。结果15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有原发肿瘤远处转移存活3年;8例术后膀胱功能、大便控制基本正常;2例术后出现切口缘坏死Ⅱ期清创局部皮瓣转位后愈合。结论骶骨肿瘤手术治疗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防治出血,注意保护神经,重建腰骶部稳定性,是保证肿瘤顺利切除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前后联合入路在巨大骶尾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耻骨联合髂腹股沟部前切口与臀骶部后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巨大骶尾部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前后联合入路,边缘切除9例巨大骶尾部肿瘤.3例患者劈开髂骨切除肿瘤后重建了骨盆稳定性.术后病理诊断:脊索瘤6例,畸胎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全部患者术后都进行了放化疗.结果所切肿瘤体积23cm×18cm×15cm~40cm×28cm×23cm,重2100~4000g,未出现医源性损伤情况.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8—52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无脑脊液漏,大小便功能均存在,无便秘及尿失禁,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愈合.7例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患者骶尾痛及坐骨神经痛需扶拐行走.1例术后6个月因肿瘤复发行半骨盆切除术,肿瘤最大的1例患者术后1a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运用经耻骨联合髂腹股沟部前切口与臀骶尾部后切口联合入路可较完整地边缘切除巨大骶尾部肿瘤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骶骨肿瘤37例手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骨肿瘤摘除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的特点,麻醉中的突出问题是控制出血量和防止失血性休克[1,2]。本文总结骶骨肿瘤37例手术的麻醉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7例均为骶骨肿瘤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男21例,女16例,年龄18~65岁,... 相似文献
9.
10.
骶骨肿瘤7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骶骨肿瘤在脊柱肿瘤中较为多见 ,往往因发现较晚或已侵犯骶神经 ,给治疗带来难度和危险性 ,但手术切除仍为多数骶骨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 7例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作一报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例 ,男 3例 ,女4例 ,年龄 2 8~ 6 5岁 ,平均 4 6岁 ;肿瘤性质 :骨软骨瘤 2例 ,骨囊肿 1例 ,骨巨细胞瘤 1例 ,脊束瘤 2例 ,转移性肿瘤 1例。侵犯部位 :骶 2以上 3例 ,骶 2以下 4例。1.2 治疗方法 除骨科常规准备外 ,手术前 3d作肠道准备 ,当日清洁灌肠 ;术前 2 4h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 ;备血 8~12u。1.3 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骶骨肿瘤经后路次全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低位骶骨肿瘤经后路大块切除的患者施行术前心理护理、饮食管理、括约肌及大小便功能训练、DSA栓塞术护理、肠道处理及术前备血等;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神经功能观测和下肢功能锻炼,以及出院后康复指导等。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8.6±5.2)个月,23例患者中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好转17例(73.9%),进步5例(21.8%),无效死亡1例(4.3%),总有效率95.7%。结论专业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在低位骶骨肿瘤经后路次全切除术中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入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行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及VAS评分.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7.41±1.78)分、(12.64±2.31)分及(14.31±1.98)分,VAS评分分别为(3.98±1.62)分、(1.64±0.45)分及(1.41±0.52)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与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5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2~5年。结果18例无术中死亡,16例功能恢复满意(88.9%),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2例(11.1%)。结论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Langenbeck(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 74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回顾性分析及随访 ,其结果为 :总切除率 90 .5 % ,术后 1个月死亡 1例 ,占 1.35 % ,术后并发症 8例 ,占 10 .8% ,全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5 .1%、36 .9%、2 5 .0 %。认为提高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 ,降低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 ,必须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正确选择术式 ,扩大切除范围 ,并开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出血控制的效果.方法 在骶骨肿瘤患者切除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10例,回顾骶骨肿瘤11例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326±9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50.7±644.1)mL,有1例骶神经损伤.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70±69.3)min,术中出血量为(7388±706.99)ml,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3例,骶神经损伤有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1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t=1.2127,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t=4.9446,P<0.001;并发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骶骨肿瘤手术时,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有效控制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相似文献
19.
杜晓辉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1):051-054
Background The Da Vinci system is a newly developed device for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advanced stereoscopic vision, lack of tremor, and the ability to rotate the instruments surgeons find that robotic systems are ideal laparoscopic tools. Since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is a challenging procedure, we have sought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the Da Vinci robotic system in anterior resections for rectal cancer.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2010 and December 2011, a total of 22 patients affected by rectal cancer were operated on with robotic technique, using the Da Vinci robot. Data regarding the outcome and pathology report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in a dedicated database.
Results There were no conversions to open surgery and no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of any patient.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220±46) minutes (range, 152–286 minutes). The medi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harvested was (14.6±6.5) (range, 8–32),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margin was negative in all cases. The distal margin was (2.6±1.2) cm (range, 1.0–5.5 cm).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8±2.6) days (range, 7.0–13.0 days). Macroscopic grading of the specimen was complete in 19 cases and nearly complete in three patients.
Conclusions Robotic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surgery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experienced hands. Outcome and pathology finding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bserved in open and laparoscopy procedures. This technique may facilitate minimally invasive radical rectal surge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