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畸形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畸形出现的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12例(14个肢体),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骨髓炎骨缺损1例,矫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例。结果:24例均达到预期畸形矫正目的。在股骨和胫骨畸形矫正中发生轴向偏移35.29%,针道感染29.41%,肌肉关节挛缩35.29%,延迟愈合5.88%。并观察到带架下地活动时下肢外展,足呈外翻位致截骨处出现外翻应力是轴向偏移重要因素。延长超过4cm将出现肌肉关节挛缩,强力功能训练不能克服8~10cm延长所致的挛缩。足畸形矫正中跖骨切割33.33%,跗间关节强直、针道感染分别高达55.56%和77.78%。结论:克氏针足够张力和改变引起下肢出现外翻应力的姿态以及对严重短肢畸形分次延长可减少轴向偏移和肌肉关节挛缩。Ilizarov技术不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下肢畸形虽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但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效果也不理想 ,本文介绍我院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1~ 1998年我院共收治 31例下肢畸形患儿 ,详细情况见表 1。其中 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及 4例骨髓炎后骨不连均接受过一次以上的植骨内固定手术 ,8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 5例均接受过常规的手术治疗。本组 31例下肢畸形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 ,均获预期目的。二、Ilizarov技术治疗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采取交…  相似文献   

3.
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肢体短缩成角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掌握肢体延长过程中成角畸形矫正的规律 ,避免并发症。方法 延长矫正肢体短缩成角患儿 2 5例 ,成角 5°~ 32°不等 ,平均 17°。结果 随访 2~ 12年 ,平均 7.4年 ,所有病例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大矫正成角 32°。结论 通过截骨后即刻纠正轴线 ,矫正成角 ,简单省时 ,容易掌握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支架治疗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治疗的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4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所有骨折均于6~16周愈合,无感染,无骨不连,肢体不等长,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lizarov外固定器的加压和稳定功能及其他有关因素对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疗效。方法:用Ilizarov外固定器加压治疗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系,同时局部行病变切除,植骨髓内针控制角度以及用足部配件以稳定踝关节。结果:经0.6-5年随访,4例患儿假关节愈合,已拆除外固定器,在支具的保护下负重,1例患儿2次采用本法治疗后愈合。结论: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在于强调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行胫骨近端骨延长术可能影响远端假关节的愈合。早日手术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6.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很多 ,目前较常用的手术多数为一次性矫正畸形 ,对于僵硬型马蹄内翻足容易引起皮肤缺血坏死、继发感染和术后瘢痕挛缩等 ,远期疗效往往欠佳。 1990年3月~ 1999年 3月 ,我们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例 10足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右侧5例 ,左侧 4例 ,双侧 1例 ,共 10足。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小足畸形 ,其中 6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 ,患足矢状轴短缩 0 .5~ 1.5cm ,平均 1.2cm。手术年龄 3~12岁 ,平均 6岁。术后随访 1.5~ 8年 ,平均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6年5月由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X线透视下复位后行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固定术。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个月,平均7. 4个月,环形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3~6. 2个月,平均4. 5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治疗效果:优14例,良1例。结论 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适合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儿。  相似文献   

8.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胫骨干骨折是小儿常见骨折,闭合复位、生物学固定、保护骨骺不受损伤及尽早恢复患肢活动是目前小儿骨折的治疗方向。弹性稳定髓内钉又称钛合金弹性钉(titanic elastic nailing,TEN)由法国Nancy医院的Ligier医生最早报道,随后TEN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得到了流行,2000年以后国内陆续有报道使用,成为儿童长骨骨折中又一可供选择的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出消化道重复畸形新的分型方法,以利于早期的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肠重复畸形268例:肠梗阻型37例,腹块型58例,腹膜炎型49例,出血型52例,异位开口型16例,其他56例。结果 全部经手术治疗,死亡5例(占1.8%),多因中毒性休克,按此分型,使诊断率提高到60%以上。结论 该临床分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对治疗和预后判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范围涉及从食道至肛门的各个部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病因和遗传学的研究上也有很大的进展。宫内诊断为早期发现畸形儿提供了基础;手术前后的监护护理,静脉营养的广泛应用,为治疗成活提供了保障;治疗技术、手术器材、微创手术等,已使目前婴儿成活率、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本文仅对消化道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做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 9年我院收治的小儿脑血管畸形 6 5例 ,男 37例 ,女 2 8例。所有患儿均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真丝线段 2 9例 ,NBCA胶栓塞 2 1例 ,真丝线段与NBCA胶联合栓塞 15例。结果 脑血管造影显示 :血管畸形位于基底节及中线部位为主者 2 8例 ,以皮层为主者 2 3例 ,后颅窝 14例。颈内动脉分支供血 7例 ,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者 38例 ,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 2 9例 ,大脑后动脉分支供血 19例 ,基底动脉分支供血 14例。病灶最大直径 5 .0cm× 5 .0cm× 6 .0cm。最小直径 2 .0cm× 3.0cm× 3.0cm。血管内治疗一次栓塞 4 3例 ,二次栓塞治疗 18例 ,4例巨大型病灶行三次栓塞。 2 4例解剖治愈 ,病灶闭塞 80 %~ 90 % 2 1例 ,闭塞 6 0 %~ 70 % 15例 ,闭塞5 0 %以下 5例。 38例随访 5个月至 9年 ,18例解剖治愈者无复发 ,残存病灶者中有 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3年再次出血 ,其中 1例死亡 ,1例偏瘫。 1例术后 3个月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血管内治疗对小儿脑血管畸形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治疗与长期转归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s)的发生率约占成活新生儿的1/3500,经数十年外科手术技术沿革,其转归有明显改善,但仍在排尿与控便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况且90年代前曾施行过腹会阴手术而致尿、粪失禁的病儿现已处于青少年期或已达成年期,对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这一患者群体。  相似文献   

13.
痉挛性脑瘫前臂、腕和手严重畸形的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痉挛性脑瘫引起前臂、腕和手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较常见 ,治疗方法也较多。笔者近年来 ,应用前臂多肌腱一次性移位 ,矫正痉挛性脑瘫引起前臂、腕和手严重畸形并恢复手的部分功能 ,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4例 ,女 4例。年龄为5 .5~ 1 8岁 ,平均 1 0岁。左侧 4例 ,右侧 4例。 8例均为单瘫 ,其中 7例为早产儿 ,1例为脑外伤引起 ,既往未行任何手术治疗。头颅CT显示无明显异常 5例 ,3例显示有轻度脑软化灶或萎缩。本组痉挛性脑瘫患儿引起的上肢多关节畸形为 :在肌挛缩时 ,前臂旋前 ,腕关节屈曲尺偏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膝和足畸形治疗。方法:回顾性报告1980-1997年治疗35例42膝和66足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临床资料。根据Sodergard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膝关节伸直型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疗效均强于屈曲型,足初次术后畸形复发占73.3%,有的足需三次手术,结论:膝部屈曲型治疗结果差,足部手术治疗应在1岁前行彻底的软组织松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阴茎畸形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近2a收治的阴茎畸形患儿143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埋藏阴茎48例(33.57%),隐匿阴茎35例(24.48%),尿道下裂25例(17.48%),蹼状阴茎13例(9.09%),阴茎下弯10例(6.99%),阴茎扭转7例(64.90%),小阴茎5例(3.50%)。结果埋藏阴茎48例中41例一期住院手术,术后随访0.5~1.0a,阴茎外观形态满意38例(92.68%),1例出现包皮口疤痕狭窄,2例阴茎仍轻度埋藏;7例院外误诊为包茎或包皮过长,已行包皮环切术,二期住院手术,阴茎外观形态明显改善。35例隐匿阴茎29例一期就诊,6例院外误诊为包茎或包皮过长,并误行包皮环切术,病例门诊随访均行非手术治疗。25例尿道下裂中18例一期住院手术,治愈15例(83.33%),4例院外手术住院仅行尿瘘修补术,2例会阴型尿道下裂院外误诊为女童,1例单纯阴茎下弯院外手术2次,就诊时阴茎体腹侧中部排尿,均住院行尿道成形术。5例小阴茎行保守治疗,其余阴茎畸形均做阴茎整形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阴茎畸形的正确诊断、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防止非专科医师误诊误切包皮,可提高阴茎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基础研究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多种治疗方法长期随访结果的逐步明确 ,对小儿肛肠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有了新的改进。一、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1.手术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几种手术方式Swenson、Duhamel和Soave及其各种改良术式受到挑战 ,而腹腔镜辅助下的直肠内结肠拖出术和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日益受到广大小儿外科医生的接纳和采用。此手术不但对患儿创伤小 ,切口美观 ,而且有切除痉挛段粘膜彻底 ,吻合口低且能同时处理肛门内括约肌病变等优点。手术的关键如下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开展了髓内棒固定伴自体骨移植、Ilizarov外固定器加压固定、带血管的自体腓骨游离移植等方法,提高了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以下简称为CPT)的愈合率,由60年代的55%提高到2000年的75%,但仍然是一种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而且不同方法的治疗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别。Traub等对30例33个CPT的远期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中的15个胫骨假关节每例经历了平均4.7次手术后,还是选择了截肢手术;而最终假关节实现了愈合者,经历了平均2.8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43例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43例两性畸形的诊断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两性畸形的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43例中社会性别男11例,女32例;真两性畸形10例(23.2%),男性假两性畸形17例(39.5%),女性假两性畸形15例(34.8%),全部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征,46XX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1例(2.3%);通过内、外科治疗后选择男性抚养12例,女性抚养31例。结论 两性畸形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治疗效果及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性别选择时应对外生殖器、生殖道、性腺优势、性染色体核型、患儿及家长的意愿、社会性别、社会融入等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的特殊类型。我科自 1999年 ,收治 2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4个月。出生时即发现腰骶部正中偏左有一脂肪瘤 ,有增大趋势。脊柱轻度侧弯 ,左下肢活动障碍 ,肌力Ⅲ级 ,左足跟腱松。脊柱MRI提示 :腰骶部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伴脊髓纵裂 (图1)。手术可见L5以下椎管左侧缺损 ,脊膜向左侧膨出 ,表面覆盖大量脂肪。L5以下脊髓一分为二 ,右侧一根在椎管腔内 ,左侧一根疝出到膨出的脊膜囊内 ,与囊壁粘连、牵拉。S12 处硬脊膜囊内有一骨嵴 ,与脊髓纤维粘连。手术将疝入膨出脊膜囊内的脊髓分离下来 ,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6月-2007年9月60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重复肾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6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55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5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均提示重复肾,其中2例上下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下肾部膀胱输尿管返流、下肾部输尿管膀胱交接部梗阻各1例.结果 重复肾畸形患儿6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上肾部切除及其输尿管切除58例,重复肾并上下肾部积水手术2例,其中1例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上肾部及其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囊肿萎陷,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解除,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IVP,下肾部肾盏杯口清晰,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疗效满意;另1例为下肾部输尿管返流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输尿管囊肿切除,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6个月复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返流消失,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术前诊断不明或误诊的原因多系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类似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强调对可疑征象的辅助检查.如重复肾畸形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