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和临床症状.结果15例中12例为早产儿,孕龄30~36周,平均孕龄33周.足月儿3例,其中2例有窒息缺氧史、1例有新生儿肺炎病史.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及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脑室周围白质显著减少,脑皮质与脑室缘之距离变小.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3例、智力低下9例、视力异常5例,抽搐及癫痫发作4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MRI表现比较有特点,临床表现与MR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 11例中9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2例,35~38周1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9例、智力低下5例、癫痫3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FLAIR高信号,上述区域白质减少,侧脑室扩大及形态异常,胼胝体异常,侧裂池加深增宽.根据MR表现将PVL分为轻、中、重3度,本组属于轻、中、重度各3、6、2例.结论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白质损害在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niski用“白质疏松”来定义。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头颅CT扫描时发现的脑室周围白质异常低密度或磁共振(MRI)检查时T2加权图像上见到的双侧性、弥漫性大脑自质高信号即白质高信号灶。  相似文献   

4.
白质损害在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niski用“白质疏松”来定义。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头颅CT扫描时发现的脑室周围白质异常低密度或磁共振(MRI)检查时T2加权图像上见到的双侧性、弥漫性大脑自质高信号即白质高信号灶。  相似文献   

5.
冯中全  洪斌  蒋忠仆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80-81,F0003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证实的38例PVL的MRI表现。结果早产儿29例,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9例;MRI表现为脑室周围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脑室周围白质减少,侧脑室不同程度变形及/或扩大,部分患儿还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 PV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1]。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灶,MRI表现为边界不清的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近年来研究表明,LA与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脑白质弥漫性水肿,累及双侧顶枕叶及小脑白质和额叶,皮质亦见受累.病灶在CT上表现为等-低密度,常规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扩散成像检查可显示血管源性水肿,DWI低信号和ADC图高信号的典型改变.磁显葡胺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治疗后,其中3例复查头颅MRI或CT均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MRI检查是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9.
白质损害在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 Haehniski用"白质疏松"来定义.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头颅CT扫描时发现的脑室周围白质异常低密度或磁共振(MRI)检查时T2加权图像上见到的双侧性、弥漫性大脑白质高信号即白质高信号灶[1].  相似文献   

10.
脑白质疏松症是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传导纤维脱髓鞘疾病,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CT表现为脑室旁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低密度带,在MRI T2加权像上为弥漫性高信号。本文对脑白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特点及其发病机制作如下综述。1987年加拿大学者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A)一词来描述皮质下脑白质的异常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逆性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1例妊高征子痫患者首次MR检查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弥漫性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皮质也可见受累。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经治疗两周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水肿消失,仅可见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另1例SLE患者,MR表现为双侧颞枕顶叶及部分额叶以白质为主长T1长,T2信号,皮质可见受累。累及基底节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DWI呈等及稍高信号。患者入院3d后因DIC死亡。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MRI有一定特征性表现,DWI反应为血管性水肿。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可早期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MRI信号表现为等、短T1,等、短T2信号,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局灶性病灶和弥漫性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区.结论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RI中DWI序列对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具有特异的敏感性,适合早期检查及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Binswanger病     
Binswanger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1894年Otto Birkswanger在三篇关于麻痹性痴呆的论文中报告8例特殊类型的脑动脉硬化病例,全部起病于60-70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智能障碍,伴有癫痫或卒中发作,尸检白质广泛萎缩,脑室周围以及颞枕部最为显著,基底节和大脑皮层不受累,笔者认为白质萎缩与动脉硬化有关。1962年Olszewski首次提出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名称。可是当时Binswanger并没  相似文献   

15.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灶,MRI表现为T1W1为等、低信号,T2W1高信号。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LA越来越多地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现。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白质广泛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近年来有关L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发病机制等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几年有关脑白质疏松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以及病理基础和诊断分析。方法搜集具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76例,分析其B超、CT及MRI表现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上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呈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上表现为侧脑室旁、两侧半卵圆中心、深部脑白质之对称或不对称的长T1长信号效应,部分患者脑萎缩。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表现更优于CT表现,其能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产儿围生期窒息颅脑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26例,足月儿24例)、不同窒息程度早产儿的颅脑CT表现、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脑白质CT值。结果26例早产儿可见脑实质密度弥漫性降低(CT值16Hu),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足月儿均为脑皮质与皮质下白质低密度灶(CT值18Hu),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NBNA评分、脑白质CT值低于足月儿(P0.05);轻度窒息组NBNA评分、脑白质CT值高于重度窒息组,脑白质损伤率低于重度窒息组(P0.05);围生期窒息早产儿NBNA评分与脑白质CT值呈正相关(r=0.352,P0.05)。结论窒息对不同发育阶段脑组织病理损害不同,其中围生期窒息早产儿颅脑CT病变集中于脑室周围白质,随窒息程度加重,脑白质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诊断价值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经MRI确诊的6例早产PVL患儿生后7d内、2~4周内及6个月后的常规MRI及DWI资料。结果全部惠儿首次检查DWI序列均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异常高信号,而4例常规MRI中脑实质均未见异常信号影。第二次检查DWI序列脑白质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或囊性低信号影,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点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影或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第三次检查3例于半年后进行,DWI序列示双侧脑室旁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长T1长T1信号影;另外3例分别于8个月及12个月后检查,显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及变形、胼胝体变薄及脑萎缩。结论MRI对早产儿PVL的诊断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大临床意义,DWI序列可作为早期诊断PVL首选的检查技术,而常规MRI是评价PVL后期脑白质损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6例肠道病毒性脑膜脑炎新生儿,其中5例婴儿表现为长时间的癫痫发作,1例婴儿表现为全身性肠道病毒性疾病。脑部超声检查发现脑室周围白质的回声增强,MRI检查证实所有婴儿存在轻度至重度的白质损伤,这种损伤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看起来相似。2例婴儿进展为脑瘫,1例在18个月大时有疑似神经系统病变,3例婴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