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色糖多孢菌变温发酵生产红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温度(29~34℃)对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红霉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Ⅳ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为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大响应区间,最后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化结果,硫酸镁0.106%(w/v),甜菜碱0.0185%(w/v),硫酸铜0.106mmol/L,氯化钴0.0003%(w/v).优化后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3.
vgb在红色糖多孢菌表达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红色糖多孢菌进行改造,提高红霉素产率。用PCR技术克隆vgb,采用电穿孔法与红色糖多孢发酵菌染色体整合,鉴定采用Western blot与Southern blotting分析。VHb活性分析采用一氧化碳(CO)差示光谱法,红霉素效价测定采用管碟法。结果克隆了含vgb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质粒(pBlueV),筛选了重组红色糖多孢菌株。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细胞发酵密度分别为1.37与2.82,红霉素效价分别为3.8与5.1,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重组红色糖多孢发酵菌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并优化出一种适用于红霉素发酵的合成培养基。方法利用单因素缺失实验设计来减少培养基组分,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优化组分浓度。上述实验都是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的。结果最初选取了38种与生长和次级代谢相关的物质;然后通过2次单因素缺失实验将培养基组分减少到了19种;最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19种组分的浓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各物质的浓度。5L罐发酵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优化后合成培养基生成的红霉素A产量是采用现有文献报道合成培养基得到红霉素A产量的13.6倍。结论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该方法适合于优化培养基的组分。采用本论文中得到合成培养基可以对红色糖多孢菌的胞内代谢特征和红霉素A合成的关键代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这些代谢特点和影响代谢的关键因素,本文可以更加理性地对红霉素A的发酵过程进行调控,进而提高工业红霉素A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果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出现在第二时段(约38h),原始菌株达到了0.4g/L,而重组菌株只有0.25g/L;第三时段原始菌株出现了游离葡萄糖浓度高峰而重组菌株未出现。在两个菌株中生物物质浓度[以总蛋白质(g/L)表示]存在不同,重组菌株比原始菌株约低27%。红霉素效价,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分别为3.98和5.15g/L,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结论重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糖多孢红霉菌eryG基因编码产物为红霉素3"-O-甲基转移酶(EryG),失活eryG基因能阻断红霉素A的生物合成,积累其中间产物红霉素C。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版,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eryG基因两侧约1600bp DNA片段(ΔG),其中去除了EryG上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区域对应的290bp 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WHM3,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ΔG。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ΔG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中,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突变染色体上eryG基因。利用薄层层析、PCR和质谱方法筛选出一株eryG基因突变的糖多孢红霉菌A226G-突变体,此突变体主要积累中间产物红霉素C而不再合成红霉素A。通过eryG基因的功能补偿,糖多孢红霉菌基因工程菌A226G-G 可以恢复红霉素A的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是目前在基础研究中广泛被应用为养料来营救因营养缺失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1])。据报道,在多种代谢酶发生突变如IDH1或SDH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当应用DM-2KG干预后,这类代谢物进入细胞后即可转化为PHD活化的辅助因子α-KG,激活PHD酶活性,促  相似文献   

8.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同时探讨了前体物质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结果得到优化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37.8,糊精42.0,棉籽粉22.3,脱脂奶粉9.0,CaCO3 3.0。发酵30h后添加10mmol/L的正丁醇效果最佳,优化后多杀菌素的效价为394.1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56%。  相似文献   

9.
研究红色糖多孢菌发酵生产红霉素过程中几种氨基酸对产量及组分的影响。通过摇瓶实验证实了0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数种氨基酸,对红霉素的产量与组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甘氨酸在红色糖多孢菌发酵中对产量和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h添加0.05%的甘氨酸产量明显提高(72.2%),红霉素A组分相对百分含量提高9.7%,红霉素C组分减少78.7%。通过50L FUS-50(A)发酵罐进行验证,红霉素产量达到8939u/ml,比对照提高12.2%,EMA:EMC从5.1:1提高到8.2:1。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及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任榕娜 《海峡药学》2004,16(1):89-91
对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及小剂量红霉素在儿科临床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综合征、喂养不耐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和消除大剂量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药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考察了基础培养基添加豆油以及不同发酵时间流加豆油对头孢菌素C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2h,84h,96h三个时间添加点中,以72h添加豆油为最佳:72h的豆油添加中以0.8%的添加量效果最好,其脂肪酶活比对照平均高出14.8%,放瓶效价提高6.6%.为以后进行的发酵罐实验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豆油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PM1 1 0 8为出发菌株 ,经波长为 2 54nm、功率 30W的紫外诱变处理 50s,筛选豆油耐性突变株 ,得到一株螺旋霉素高产菌株SPM2 89,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 2 5 %。以此为试验菌株 ,采用含豆油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 ,结果表明 ,豆油的最佳加入量为 2 0 % ,加入时间以 0~ 1 2h为宜。采用上述含豆油培养基并补加前体正丙醇 ,发酵效价比不添加前体提高 2 1 %。此工艺应用于 50m3发酵罐工业生产 ,月平均发酵水平较原工艺提高 30 %~ 50 % ,产品质量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发酵过程次级代谢的混沌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参数相关分析的发酵过程优化理论对红霉素发酵过程进行研究 ,发现红霉素产生菌发酵初期的菌体生长状态对整个发酵过程及最后的生产水平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即所谓红霉素发酵次级代谢的混沌现象 ,通过对红霉素早期的有效控制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滤去除红霉素发酵液乳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发一种超滤法去除红霉素发酵液处理过程中乳化现象的新工艺。方法采用自制的三种中空纤维超滤膜(UF-1、UF-2和UF-3)对红霉素发酵液去除乳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结果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UF-3膜能够去除红霉素发酵液中蛋白质等引起乳化的杂质,超滤膜可以再生使用。结论超滤法可达到去除乳化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萃取的收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大豆异黄酮低[40 mg/(kg·d),SI1组]、中[120mg/(kg·d),SI2组]、高[360 mg/(kg·d),SI3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8周末检测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肾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ephrin表达。结果 SI3组尿蛋白(0.88±0.15)mg·d-1、肾指数(4.16±0.36)mg·g-1与DM组尿蛋白(1.26±0.45)mg·d-1、肾指数(6.13±0.76)mg·g-1比较明显降低(P<0.05);SI2组TC(2.07±0.52)mmol·L-1、TG(0.99±0.07)mmol·L-1、LDL-C(0.75±0.03)mmol·L-1和BUN(13.37±5.393)mmol·L-1与DM组TC(2.75±0.47)mmol·L-1、TG(1.36±0.35)mmol·L-1、LDL-C(0.83±0.01)mmol·L-1、BUN(24.32±6.31)mmol·L-1比较亦有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nephrin蛋白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但SI使nephri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SI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机制可能部分与增加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张鉴 《药学实践杂志》1995,13(6):332-33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霉素做为胃肠动力促进剂的体内外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党参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polysaccharide from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PCPN) on resisting senility.METHODS To observe effect on organs and systems of rats with senile model caused by D-galatose(D-gal) and meanwhile administered 50 o  相似文献   

18.
党参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党参多糖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同时党参多糖50或150mg.kg-1.d-1连续灌胃8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器官及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50或150mg.kg-1.d-1党参多糖能使衰老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明显下降及SOD活力明显上升,脑组织中LF明显下降,肾组织中GSH-PX活力及NOS活力明显升高。结论党参多糖有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氧化槐果碱(OSC)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温浴法、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OSC的镇痛作用,并分析其镇痛作用与Ca2+的关系.结果 80、40 mg·kg-1 OSC可显著延长小鼠的热板反应舔足潜伏期(P<0.05,P<0.01);80、40、10 mg·k-1 OSC均可延长温浴...  相似文献   

20.
鹅不食草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棉球肉芽肿、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结合荧光分光技术,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及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大鼠炎症组织中组胺的含量。结论: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与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