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黄泻心汤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常规平皿法(37℃厌氧培养48 h)对痤疮的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并且观察其在不同浓度情况下三黄泻心汤的体外抑菌效果,求出三黄泻心汤水提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浓度相对比.结果 三黄泻心汤在浓度为6.25 mg/mL时对痤疮丙酸杆菌完全抑制其生长.结论 三黄泻心汤对痤疮的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对痤疮主要致病菌体外的协同抑菌作用,并寻找最佳配比。方法:测定不同比例混合的芦荟-丹参复方凝胶及单方凝胶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芦荟-丹参复方凝胶抑菌效果优于单方凝胶,配比以1:2为最佳,复方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75 mg/L。结论:芦荟-丹参复方凝胶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两者的作用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助溶剂作用下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一定实验参考,同时为开发利用桉叶油资源提供支撑. 方法 采用平板牛津杯法及试管法,观察桉叶油在不同助溶剂作用条件下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 纯桉叶油(80%浓度)、桉叶油乙醇溶液(40%浓度)及桉叶油丙酮溶液(40%浓度)对痤疮丙酸杆菌能表现出完全抑菌作用, 平板上无细菌生长, 阳性对照药 (16 μg/mL 红霉素) 对痤疮丙酸杆菌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9.44 mm;助溶剂95%乙醇及丙酮对痤疮杆菌无抑菌作用;空白对照(蒸馏水)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当以丙酮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浓度0.625%;当以95%乙醇为助溶剂时,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结论 桉叶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助溶剂95%乙醇、丙酮对痤疮丙酸杆菌无抑菌作用;助溶剂对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丙酮为助溶剂时较95%乙醇为助溶剂时最低抑菌浓度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芩与葡萄糖酸锌联用对痤疮致病菌是否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检测黄芩和葡萄糖酸锌单用及联用时对痤疮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两者单用及联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药物相互作用。绘制时间-生长曲线进一步考察药物作用特点。[结果]黄芩与葡萄糖酸锌联用后对痤疮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MIC均下降。两者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I为0.75,表现为部分协同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的FICI为0.25,表现为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对痤疮致病菌的抑菌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结论]黄芩联合葡萄糖酸锌对痤疮致病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可为新型抑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黄消痤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00例寻常痤疮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银黄消痤胶囊,每日3次,每次4~5粒;对照组给予口服丹参酮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组均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同时采用微量板、常规平皿法分别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培养并观察不同浓度药物的抑菌效果,分别计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丙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75、15mg/m L,而丹参酮胶囊的MIC分别为0.94、1.88 mg/m L。结论银黄消痤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较好,其主要机理是对痤疮丙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易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运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测定提取物对9种常见泌尿生殖道易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常见条件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其中,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强,其MIC为0.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MIC均为0.25mg/ml.结论 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常见条件致病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曲焕章牙膏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试验,测定曲焕章牙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曲焕章牙膏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MIC均为0.0019 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313 g/mL。结论曲焕章牙膏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对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好。曲焕章牙膏不同剂量细菌抑菌作用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对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为目标菌,采用二倍稀释法,制备药敏板,观察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空白微乳及微乳凝胶、载药微乳及微乳凝胶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同时观察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对痤疮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256μg/mL;对于痤疮丙酸杆菌,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MIC为64μg/mL。痤疮患者使用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无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微乳及微乳凝胶的体外抑菌效果与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相近,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白痤疮膏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平板法,用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头孢曲松钠、维A酸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抗菌实验.结果 黄白痤疮膏方煎液、维A酸乳膏、头孢曲松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mg/mL、500mg/mL、4μg/mL.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mg/mL、500mg/mL、16μg/mL.结论 黄白痤疮膏方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厚朴不同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厚朴不同部位的水提物溶液;利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厚朴(皮)作用最好,厚朴果实活性较低,厚朴叶居两者之间。其中厚朴(皮)对大肠埃希菌作用最强,MIC=0.125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25g/m L,对铜绿假单胞菌MIC=1g/m L;厚朴果实水提物在1g/m L的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厚朴叶水提物在1g/m L的浓度下对3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厚朴不同部位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拟筛选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型化合物。方法 通过96孔板法从美国FDA已经批准上市药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可抑制金葡菌生长的化合物。通过酶标仪测定600 nm波长吸光度值(OD600)以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浮游菌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奥扎尼莫德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对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本研究筛选发现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SA113株(筛选参考菌株)的生长,MIC为25.00 μmol/L。奥扎尼莫德对119株金葡菌临床株[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为65株,耐甲氧西林株(MRSA)为54株]的MIC为12.50或25.00 μmol/L,MIC50和MIC90均为25.00 μmol/L。本研究发现6.25 μmol/L、12.50 μmol/L、25.00 μmol/L的奥扎尼莫德显著抑制了2株MSSA和2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12.50 μmol/L)显著抑制了14株MSSA和11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但对这些菌株的浮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 奥扎尼莫德可抑制金葡菌包括MRSA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亚抑菌浓度的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的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的抗炎和抑菌作用,为血竭及其剂型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检测比较两种血竭凝胶抗炎作用效果,通过肉汤培养基比色法比较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44%、13.75%、4.44%、1.85% 36.67%、1.11%、0.08%。;棉球肉芽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组和龙血竭凝胶低剂量组(6 mg)对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8.26%、9.61%、4.44%、28.65%、36.67%、1.37%、13.40%。。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麒麟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 mg/mL,龙血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50 mg/mL;对白色念珠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对大肠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均为100 mg/mL。  结论  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均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龙血竭凝胶在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和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优于麒麟竭凝胶;麒麟竭凝胶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抗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优于龙血竭凝胶,两种血竭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苦参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苦参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6g/L,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2.5g/L。结论:苦参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敏感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6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其中的4个菌株有抑菌活性,它们的抑菌活性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层对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叶在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皮科血毒清胶囊灌胃给药对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影响以及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造成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皮科血毒清胶囊对造模所致的化脓性炎症病理变化;观察皮科血毒清胶囊对体外培养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体内抗菌作用;通过皮科血毒清胶囊对小鼠耳廓肿胀、腹腔白细胞游走、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影响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同时观察皮科血毒清胶囊对去势小鼠的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从而了解其作用是否与激素样作用有关。结果 皮科血毒清胶囊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化脓性炎症病变,体内体外均有抗菌、抗炎作用,对去势小鼠的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皮科血毒清胶囊无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调节蛋白1(IRP1)及铁调节蛋白2(IRP2)在芒果甙保护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4μmol/L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25~200μmol/L芒果甙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大鼠心肌细胞24,48h及72h,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IRP1、IRP2mRNA表达。结果:25~200μmol/L芒果甙模型组在干预24h后IRP1、IRP2表达水平较柔红霉素组(4μmol/L)降低,干预48,72h后,二者表达较柔红霉素组升高。结论:芒果甙能改变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毒细胞中铁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细胞内铁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熊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二倍稀释法测定熊果酸与左氧氟沙星对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紫外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结果 熊果酸对S.aureus的MIC为0.27 mmol/L,左氧氟沙星的为0.000 6 mmol/L,不同浓度熊果酸不仅对S.aureus浮游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能显著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左氧氟沙星和熊果酸单独应用相比,熊果酸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更能显著抑制S.aureus生物膜形成,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熊果酸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抑制S.aureus生物膜形成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二甲基亚砜是常用化学溶剂,探讨二甲基亚砜体外抗菌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浊度试验判断二甲基亚砜的抗菌作用;通过微孔板倍比稀释法分析二甲基亚砜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二甲基亚砜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当其浓度为0.18mol/L时,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35 mol/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明显;当其浓度为0.70 mol/L时,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显著。结论二甲基亚砜对人类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在临床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抗菌药物实验中,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要注意其本身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和敏感葡萄球菌(MSSA)临床分离株对替考拉宁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18株,采用PCR检测耐药 mecA基因,琼脂稀释法测定替考拉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MIC值.结果 9/18株为MRSA,9/18株为MSSA对替考拉宁均为敏感.替考拉宁对MRS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