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Souliene A对LPS与IFN-γ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与机制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LPS与IFN-γ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Griess法测定NO。West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OS,COX-2,IL-6,IL-1β,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信号通路。ELISA法检测PGE2和IL-6,IL-1β,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内ROS生成。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SoulieneA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内ROS的产生。SoulieneA还能抑制NF-κB的活化与Akt的磷酸化并能有效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钩藤碱对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用1μg·mL<'-1>LPS激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刺激其分泌IL-1β、TNF-α和NO,并大量表达iNOS mRNA.用不同浓度的异钩藤碱和LPS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孵育.检测异钩藤碱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这些炎性因子释放的含量.结果:异钩藤碱有效地抑制了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并降低了i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异钩藤碱具有较好的中枢炎症抑制作用,为传统中药钩藤作为治疗缺血性脑病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Griess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5%以上。LPS组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及NO。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这些作用,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能明显对抗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及NO增加的抑制作用。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亦能有效对抗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IL-1β、IL-6、TNF-α及NO分泌的增加;特异性iNOS抑制剂SMT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NO分泌增加。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多糖(NDP)对脂多糖(LPS)作用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制备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NDP作用于LPS刺激的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体系中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结果 NDP作用于LPS刺激的大鼠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后,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较单用LPS作用的模型组相比,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NDP能抑制LPS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2.5、5、10μmol·L-1丹皮酚组,0.5 mg·L-1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κBα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及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1),胞浆IκBα蛋白表达受抑(P<0.01),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5、10μmol·L-1丹皮酚能减少LPS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P<0.01),增加胞浆IκBα蛋白表达(P<0.05或P<0.01),抑制LPS上调的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丹皮酚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模型。方法不同浓度LPS(0.01,0.1,1,10,100mg·L-1)刺激原代纯化的小胶质细胞及BV2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LPS(1mg·L-1)可以明显激活原代小胶质细胞,但不影响细胞活力,OX-42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轴突变短变多,形似"阿米巴状";LPS(10mg·L-1)可以激活BV2细胞,且不降低细胞活力,镜下观察发现BV2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结论采用LPS(1mg·L-1)刺激原代小胶质细胞,LPS(10mg·L-1)刺激BV2细胞株,可以建立稳定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叶的化学成分及化合物五味子醇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时所分泌的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并通过波普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以Griess法检测化合物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以MTT法检测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细胞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从北五味子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五味子醇乙(2)、五味子乙素(3)、五味子丙素(4)、五味子酯乙(5)、五味子醇甲(6)、(-)-戈米辛M1 (7)、及(-)-戈米辛L1(8)。五味子醇甲可显著抑制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的NO释放。结论 首次系统分离并鉴定北五味子叶的化学成分,其中五味子醇甲能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别以P2X7、外泌体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为作用靶点,研究青蒿素(ART)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炎症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鉴定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MTT法检测AR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脂多糖(LPS)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ART组,外泌体抑制剂组,P2X7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激动剂组,通过ELISA法和吸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TNF-α、IL-1β、IL-6及NO)。结果 GFAP阳性细胞数达95%表明成功分离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300 ng/mL的LPS处理12 h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炎症模型的最佳浓度和时间;10μmol/mL的ART处理12 h可以达到最佳的抗炎效果,并且当浓度小于20μmol/mL时,对细胞活性基本无影响;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和外泌体的释放均能降低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但不能与ART产生协同降低的效果;抑制TRPV1受体增加了细胞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N...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pIκBα-NF-κBp65-炎性因子通路的影响。方法 脊髓组织块法培养神经胶质细胞。将分离的神经胶质细胞接种于多孔板培养48 h后,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pIκBα抑制剂组、LPS+甲氨喋呤组。随后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分的pIκBα与胞核及胞浆NF-κBp65水平变化,酶免疫法(ELISA)测定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 神经胶质细胞经LPS诱导后,pIκBα、胞核NF-κBp65和细胞上清液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甲氨喋呤可明显抑制经LPS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胞核NF-κBp65水平和细胞上清液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结论 甲氨喋呤对LPS诱导的脊髓神经胶质细胞pIκBα-NF-κBp65-炎性因子通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阿魏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研究阿魏酸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阿魏酸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定量PCR和蛋白印迹分析阿魏酸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定量PCR技术和ELISA分析阿魏酸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进而检测阿魏酸对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0μmol·L-1的阿魏酸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阿魏酸浓度依赖性降低NO的浓度,可以明显抑制i NOS、CO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提前给予阿魏酸共同孵育对LPS引起的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结论阿魏酸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神经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阿魏酸通过ERK信号通路发挥对炎性分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匹那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胞质游离钙浓度及其分泌的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培养和荧光指示剂方法,测定AM内钙浓度及其生成的NO和IL-6含量。结果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内钙浓度、NO和IL-6均较对照组胞内钙浓度、NO和IL-6增高(P<0.01);②脂多糖(LPS)刺激以后,胞内游离钙浓度、NO和IL-6均较刺激前增高(P<0.01);③先加匹那地尔孵育AM再加入LPS,胞质内游离钙浓度、NO和IL-6较仅加LPS时减少(P<0.01)。结论匹那地尔可抑制LPS引起的[Ca2+]i增加,对LPS刺激的NO和IL-6升高也有抑制作用;匹那地尔可调节AM激活,抑制NO和IL-6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对PC12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加米诺环素组;以LPS刺激激活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用米诺环素干预BV2细胞的激活;将各组BV2细胞与PC12细胞进行共培养24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共培养体系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的含量,MTT法检测PC12细胞生存率。结果 BV2细胞与PC12细胞共培养24h后,LPS组上清液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明显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米诺环素能抑制以上趋势。结论 MG激活对PC12细胞存在明显损伤效应,米诺环素可保护MG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可能与通过下调炎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瓜子金皂苷己(polygalasaponin F,PS-F)对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炎性因子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LPS+PS-F (0.10、1.00、10.00μmol·L~(-1))给药组。运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的分泌量;real-time PCR检测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NLRP3、caspase-1、ASC、caspase-1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LIS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PS-F能有效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IL-1β(P<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F可以下调NLRP3、caspase-1、ASC、caspase-11的蛋白表达,其中ASC、caspase-11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F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中炎性因子IL-1β的释放,且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抑制caspase-11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槟榔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BV2细胞分为空白组和LPS(0.01、0.1、1、10、20μg/m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另取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槟榔碱(10、20、4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IL-1β、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表达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p-p65、p65、环氧化酶2(COX2)、iNOS、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01~20μg/mL LPS诱导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1μg/mL LPS诱导显著上调了细胞中NO含量;槟榔碱在1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生物总碱对外源性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及诱导其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石斛生物总碱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MTS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TNF-α炎性因子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①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MTS检测吸光度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降低LPS所致的TNF-α蛋白的高表达(P<0.05);③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降低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吸光度的升高,同时明显抑制LPS所致的TNF-α、IL-6 mRNA的高表达。结论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拮抗LPS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其作用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炎症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去氢丹参新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去氢丹参新酮预孵育BV2细胞后,用LPS刺激引起神经炎症相关反应。Griess试剂法检测去氢丹参新酮对活化的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释放量,Confocal观察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氢丹参新酮可明显抑制LPS刺激BV2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包括NO、TNF-α和IL-6的水平,同时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的表达。机制研究发现,去氢丹参新酮对PI3K/Akt的过度磷酸化以及NF-κB的过度活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去氢丹参新酮具有很好的抑制神经炎症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NF-κB的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 所致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引起其炎症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β(IL-8)表达情况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 检测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后诱导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P<0.05),iNOS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EGCG干预组均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一定程度上减轻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醒脑静注射液8种单体(吉马酮、莪术二酮、β-榄香烯、樟脑、莪术烯醇、麝香酮、天然冰片、龙脑)中抑制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研究其对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8种单体(10 μmol/L)对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10 μmol/L的8种单体孵育BV-2细胞0.5 h,用0.1 μg/mL脂多糖(LPS)进行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Grei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浓度。不同浓度的麝香酮孵育BV-2细胞0.5 h,用0.1 μg/mL LPS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Grei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法检测TNF-α、IL-6、白介素1受体α(IL-1Rα)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各个单体成分对正常培养的BV-2细胞无毒性作用。LPS刺激BV-2细胞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NO、TNF-α、IL-6、IL-1Rα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麝香酮5.0、7.5、10.0 μmol/L浓度可显著抑制NO、IL-6的产生,10 μmol/L麝香酮可显著抑制TNF-α的产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7种单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2.5、5.0 μmol/L麝香酮组IL-1Ra的释放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麝香酮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石菖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提取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用LPS刺激2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石菖蒲对一氧化氮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8、TNF-α水平,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结果 LPS能够激活神经胶质细胞,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大鼠血清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IL-1β、IL-8、TNF-α水平,抑制细胞内iNOS mRNA表达(P<0.05).结论 石菖蒲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cubin)对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的体外神经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N9细胞激活建立体外神经炎症模型,加入桃叶珊瑚苷处理细胞24 h,对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细胞活力进行检测,显微镜拍摄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Iba-1水平,Flowsight检测CD11b水平和CD86/CD206比值,并用试剂盒检测IL-4,IL-10,TGF-β,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桃叶珊瑚苷组可有效改善细胞形态,降低细胞上清NO含量,降低细胞标志物CD11b水平和CD86/CD206比值,并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结论:桃叶珊瑚苷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抑制N9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最终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