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e抗原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CHB治疗组和CHB对照组,每组30例,C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对照组。第48周时CHB患者抽血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和HBV DNA载量以及肝功能,健康人对照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HB对照组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P<0.01),CD3+变化不明显(P>0.05);CHB治疗组与CHB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显著升高,CD8+,HBV载量显著下降(P<0.01),CD3+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复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Gc球蛋白在肝病患者,尤其是重症肝炎患者血中的浓度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肝病患者血清Gc球蛋白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体外检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游离Gc球蛋白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的浓度。结果重症肝炎组较急性、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Gc球蛋白浓度下降得最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Gc球蛋白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在各种肝病中具有相关性。结论 Gc球蛋白的浓度的改变和肝脏坏死程度关系密切,Gc球蛋白可以作为诊断重症肝炎的敏感指标;Gc球蛋白和上述4种细胞因子在不同的肝病类型中具有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肾清透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开始和第48周时抽血检查HBV DNA,HBV-M和肝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毒标志物HBV DNA,HBsAg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23.3%(7/30),16.7%(5/30)和36.7%(11/30),HBeAb阳转率为16.7%(5/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下降,A/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补肾清透方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栽量,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转化率,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拉来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行细胞因子TNF-α、CRP、IL-4和IL-10测定,比较其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36/39),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分别为(3.01±0.27)mmol/L、(1.87±0.21)mmol/L、(2.02±0.15)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IL-4水平分别为(54.7±21.1)pg/ml、(3.1±1.1)mg/L、(22.1±7.8)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较佳,调脂效果较好,还可改善细胞因子异常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NF—α、IFN-γ、IL-12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HBsAg阳性患者21例(A组),单纯肺结核患者30例(B组),健康对照组30例(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2浓度水平。【结果】A组和B组TNF-α水平均高于C组(P〈0.01);但A组T组和B组之间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C组(P〈0.05);而A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能存在着显著的Th1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l)(包括IL-2、IFN-γ)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包括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0例(UAP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4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IFN-γ、IL-2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均<0.05)。结论外周血中Thl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IL-6、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者及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值随着肝炎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上述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多发性硬化(MS)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42例MS患者(其中发作期25例,缓解期17例)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0进行测定,并进行各组间分析。结果MS患者发作期TNF-α、IFN-γ水平比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水平比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TNF-α、IFN-7可能与MS免疫病理过程有关,可作为评价MS活动性的辅助指标之一。IL-10对MS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重要作用,可作为MS缓解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与痰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肺结核患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集痰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者中的IL-4、TNF-α、IFN-γ、TGF-β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结核菌的感染程度。结果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P0.01);痰菌量4+的痰上清液中的IL-4、TNF-α、IFN-γ、TGF-β的水平显著高于痰菌量+~3+的(P0.05);痰上清液中IL-4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5),血清中IFN-γ与TGF-β呈正相关(r=1.137,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随着痰菌量的增多,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李守玮  李霞 《检验医学》2012,27(7):595-59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ITP患者治疗前血清IL-2 IL-6、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治疗后除IL-6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 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有效治疗后则多数细胞因子恢复至正常。因此,临床上对ITP患者应定期观察其血液中IL、TNF-α和IFN-γ水平变化,以判断其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流产大鼠的保胎机理。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寿胎丸组、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及低剂量组、黄体酮组(B~F组)6组别自妊娠第1天起灌服生理盐水、寿胎丸、补肾安胎冲剂高低剂量及肌注黄体酮,孕11天B~F组灌服米非司酮,A组灌服生理盐水,24小时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的胚胎数、流产情况,检测腹主静脉血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流产率显著升高,TNF-α值升高I,L-4值降低;补肾安胎低、高剂量组可降低流产率,升高血中IL-4、降低TNF-α的水平。结论:补肾安胎冲剂的保胎作用可能与其纠正Th1/Th2免疫失衡状态及降低流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参与其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现对健康者与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进行对比,探讨其对哮喘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AIT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 AITD患者治疗前后的水平 ,以探讨细胞因子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Graves病 (GD)、桥本氏病 (HT)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L- 6、IL- 10、TNF- α水平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 6在 GD组增高 ,而在 HT组降低。IL- 10只在 GD组显著增高 ,TNF- α在 GD、HT组均增高。且 IL- 6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关 ,TNF- α则与 TM、TG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与 AITD免疫异常及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IFN-γ、IL-10水平,初步探讨慢性荨麻疹患儿免疫相关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观察组)及42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9.32±2.91,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9.89±9.48,pg/ml);而血清IL-10(7.48±1.81,pg/m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6±0.39,pg/ml)。结论慢性荨麻疹儿童存在免疫失衡,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使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细胞因子的角度来阐明中药方剂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1例AP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5例,B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A组同时加用清胰汤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AP患者血清中TNF-α、PAF的水平;并以13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TNF-α、PAF的水平作为对照。结果B组AP患者血清中TNF—α、PA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组AP患者血清中TNF-α、PAF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清胰汤可以降低AP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TNF—α、PAF水平,中和细胞因子是其治疗AP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肝脏损害程度与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4例均作肝穿,观察肝组织损害程度,并检测血清HBV-DNA定量、TNF-α、IL-6及IL-8的含量。结果(1)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2)各型肝炎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TNF-α、IL-6、IL-8的含量也随之增多。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随着体内病毒含量的增加及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TNF-α、IL-6、IL-8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同时也说明TNF—d、IL-6、IL-8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与IFN-γ及IL-4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N-γ、IL-4分别属于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CV RNA含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患者HCV的载量。我们通过对CHC患者外周血清中HCV RNA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IL-4含量的检测,探讨其间的关系,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为CHC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PAF、sICAM-1.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TGF-β1及PA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苦参素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GF-β1、PAF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