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涎腺导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导管癌是一类主要发生于腮腺的,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侵犯周围组织,淋巴及血行转移率高,患者预后差,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癌极为相似;其组织来源为排泄管的储备细胞,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为主,并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2.
涎腺导管癌     
作者回顾分析最近两年所诊治的涎腺导管癌资料,讨论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了特征和治疗方法。该肿瘤系高度恶性,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发病部位为肋腺,临床表现浸润性强,易经淋巴和血运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 :本研究对 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点为 :主要发生于腮腺 ,次为颌下腺 ,好发于老年男性 ,生长迅速 ,病程较短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血行转移率高 ,易侵犯神经 ,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 :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 ,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 ,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 ,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 ,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 ,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 :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 ,预后较差 ,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 ,根治性颈清为主 ,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1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且完成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6~89岁,平均(64.7±12.7)岁。8例累及腮腺,2例累及颌下腺。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或颌下区肿物,可伴有近期突然增大,局部神经侵犯症状。影像学发现局部占位性病变,边界多为不清,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6例予以放疗,4例未放疗。随访至术后7~9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7.5个月。10人均随访满1年,其中1例复发,1年无病生存率为90%(95%CI:55-100),8人随访满3年,其中3人复发,3年无病生存率为62.5%(95%CI:24-91),7人随访满5年,其中3人复发,5年无病生存率为57.1%(95%CI:18-90)。结论: 涎腺导管癌较罕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该疾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术后需联合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新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婷姣  王如等 《口腔医学纵横》2002,18(1):30-31,I002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6.
涎腺导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导管癌系高度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部位为腮腺,临床表现肿块浸润性生长,易经淋巴和血运转移,组织来源于排泄管的储备细胞,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11例涎派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 ( 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5例 S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 ( CK) ,平滑肌肌动蛋白 ( SMA)在 SDC中的表达 ,并与腺样囊性癌对照。结果  1例术后 2年死于全身广泛转移 ,2例带瘤生存 2~ 5年 ,2例失访。5例 SDC镜下呈典型导管癌表现 ,侵犯神经、血管壁和周围的软组织。 2例曾误诊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 CK阳性 ,SMA阴性 ,示肿瘤细胞为导管上皮。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涎腺癌 ,易发生转移 ,预后差。彻底手术联合放疗和 (或 )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徐天舒  路和平 《口腔医学》1999,19(2):100-101
本文根据1985~1997年间我科诊治的12例涎腺导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在32~75岁之间,中位年龄54岁.2临床表现:肿瘤发生在腮腺9例...  相似文献   

10.
涎腺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80年代初由Issacson和Wright首先报道[1],因其具有不同于其它类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年来成为淋巴瘤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原发于涎腺的MALT淋巴瘤的报道尚不多见,为了更好的认识此病,我们对本科近年来遇到的涎腺恶淋及其它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进行回顾性观察,现将其中2例通过高年资病理医生确诊,并经免疫组化证实的MALT淋巴瘤病例报道如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涎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例涎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例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的临床资料,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2例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岁和50岁,无痛性肿块。镜下见该瘤由上皮成分和显著的淋巴样间质组成,上皮形成实性岛状、腺腔样结构或囊腔样结构,无皮脂腺细胞分化。结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正>甲状舌管囊肿发病率约为7%,其形成过程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远端发育形成的甲状腺甲状舌管未完全退化消失,形成甲状舌管囊肿[1]。甲状舌管囊肿发生癌变的病例非常罕见,约占1%。自1911年Bretano等报道第1例甲状舌管囊肿癌变病例以来,目前国内外共报道约300余例[2-3];其中国内仅见10余例,以个案报道为主[4-12]。甲状舌管癌约80%的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皮脂腺癌是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以眼睑多发,发生于唾液腺者甚为少见,主要发生于腮腺。本文旨在报告1例发生在61岁男性右侧腮腺区的皮脂腺癌,并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组织学特点、治疗及其预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1985~2008年期间确诊的3例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5例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P63和maspin)做比较观察。结果:两种肿瘤几乎全部由透明细胞构成,在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可见少量梭形细胞,透明细胞癌中可见少量含有嗜酸性胞浆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3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S100,vimentin,P63和maspin,2例阳性表达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透明细胞癌中,5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P63和maspin,而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都很罕见,二者可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鉴别。由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现不同的肌源性分化,因此联合运用多种提示肌上皮源性的标志物如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对二者鉴别诊断有帮助。P63和maspin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大涎腺上皮性肿瘤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大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按照WHO 1991年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212例经病理确诊的大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讨论良、恶性肿瘤的不同临床特征。结果 212例肿瘤中,腺瘤166例(78.3%),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涎腺癌46例(21.7%),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腮腺是最主要发病部位。涎腺腺瘤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涎腺癌常伴有疼痛和(或)神经麻痹等症状。结论 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