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坏死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和CD34的表达情况,微血管的计数采用Weidner的计数方法。分析评价T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P与微血管密度(MVD)明显相关,转移高危组(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和有坏死组TP蛋白表达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无坏死组(P<0.05)。结论:TP是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并与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Xiao YS  Zhou J  Fan J  Zhao Y  Sun RX  Liu YK  Ye SL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098-2100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SMMC-7721在干扰素-α(IFN-α)的作用下,对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其与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TPmRNA表达水平,利用MTF法检测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IFN-α上调TP mRNA表达具有时间一剂量依赖性。10000U/ml的IFN-α处理SMMC-7721细胞8h后TP mRNA表达水平开始升高,至12h达到峰值,此后维持较高水平至72h。5000U/ml与10000U/ml IFN-α处理肝癌细胞24h,T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未用IFN-α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α能明显提高SMMC-7721细胞对5′-脱氧-5-氟尿苷(5'-dFUrd)的敏感性,在10000U/ml IFN-α作用下,5’-dFUrd的IX50由(102.1±18.4)μmol/L降低至(34.2±4.1)μmol/L(P〈0.05)。而IFN-α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影响不大,IC50与对照组(6.3±1.4)μmol/L相比,10000U/ml IFN-α作用时为(5.8±2.0)μmol/L。细胞对5′-dFurd敏感性的增加与IFN-α上调TPmRNA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Pearson检验P=0.008)。结论:IFN-α显著增强肝癌细胞SMMC-7721对5一Fu前体药物5′-dFUrd的敏感性,与其上调肝癌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IFN-α上调SMMC-7721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及病例资料65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化疗科1995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住院患者,根治性切除47例,姑息性切除13例,探查手术5例,且随访满5年,提取其库存蜡块,重新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行化疗,其中男3  相似文献   

4.
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临床胃肠道肿瘤的单用反应率低不超过20%。氟尿嘧啶类化疗药均需要在胸苷磷酸化酶(TP)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抗癌活性与TP酶密切相关。但人们对于TP酶表达及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已知道多种细胞因子和一些药物、微环境(低氧、pH值)等均可上调TP表达,其中干扰素γ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食管癌中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的表达情况 ,探讨肿瘤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分析TP表达和肿瘤MVD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 6 5例食管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TP表达及MVD。结果 T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4 5 / 6 5 ,6 9.2 % )明显 (P <0 .0 0 1)高于正常食管粘膜 (4 / 2 4 ,16 .7% )。食管癌的MVD(4 5 .0 9± 8.76 )与正常食管粘膜的MVD(2 7.4 8± 8.4 4 )的差别显著 (P <0 .0 0 1)。食管癌TP阳性的MVD的均值是 (4 6 .5 3± 7.18) ,TP阴性的MVD的均值是 (4 1.85± 11.0 8) ,前者明显 (P =0 .0 4 6 ) 高于后者。食管癌的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MVD却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 =0 .0 35 ) 及分期(P =0 .0 18) 有关 ,而且只有MVD才是食管癌的一个预后指标(P <0 .0 0 1)。结论 食管癌的TP表达与MVD密切相关。TP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MVD与肿瘤的浸润发展有关 ,同时只有MVD才是食管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及与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结直肠癌标本及16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T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P<0.01);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301,P=0.015);TP表达阳性率随肿块体积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1和P=0.00);TP表达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为30.56%,而未表达者为68.97%(P=0.0106)。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P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鳞癌组织、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P的表达.结果:①食管鳞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81.25%(39/4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41.67%(10/24,P<0.01)).②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TP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抑制TP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阻断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P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患者术后均辅以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定量测定TP的水平;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胃癌组织中的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TP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的T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中的TP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在浸润和转移情况一样时,胃癌TP高表达组的预后优于TP低表达组.结论 胃癌组织TP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作为患者对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疗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癌组织、24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计算MVD.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为81.25%(39/48),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41.67%(10/24)(x2=35.848,P<0.01).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食管癌组织MVD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且TP表达阳性的食管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结论:TP是食管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胃癌组织及2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选择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TP和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9.74%和(34.99±9.46)%,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2.0%和(12.6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和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大体分型无关。TP阴性表达者的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33组的胃癌患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优于MVD>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TP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TP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其表达和MVD呈正相关,并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Huang X  Wang L  Shi HB  Zhang XJ  Men XW  Chen B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27-313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高表达41例,低表达35例.PD-ECG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D-ECGF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60.98%)显著低于PD-ECFG低表达患者(9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均与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71、9.702、6.790,95%CI:3.010~107.290、1.835 ~ 51.305、1.156 ~ 39.894).结论 PD-ECGF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D-ECGF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新建立的人肝癌转移细胞系(MHCC97)转移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的瘤组织,通过体外2获得首株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除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外,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观察转移相关因子在MHCC97细胞及其裸鼠肝内移植瘤和肺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该细胞  相似文献   

13.
对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中10例患者的HCC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的肝组织及5例精原细胞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行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蛋白表达的检测.各类组织中Nanog蛋白表达的比例分别为42%( 17/40)、1/10、0/10和5/5;Nanog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HBsAg阳性、肿瘤分化情况、Child分级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Nanog蛋白可作为HCC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自发性肺转移人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Li Y  Tang Z  Ye S  Liu Y  Chen J  Xue Q  Huang X  Chen J  Bao W  Yang J  G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01-605
目的 从人肝癌裸鼠肺转移灶中建立人肝癌细胞系 ,为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高转移性人肝癌克隆细胞株MHCC97 H接种裸鼠 ,进行 3次肺转移筛选 ,取肺转移瘤建成皮下接种后自发性肺转移的细胞系。检测下列指标 :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运动速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检查、HBVDNA、成瘤性和转移性。结果 从裸鼠肺转移灶中培养出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为多边形上皮性癌细胞 ,亚三倍体核型 ,染色体众数范围 5 5~ 5 8条 ;细胞倍增时间 34 9h ;克隆形成率 32 4 %± 3 2 % ;细胞运动速度 (2 0± 2 ) μm/h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甲胎蛋白、白蛋白、细胞角质蛋白 8、P16阳性 ,P5 3、nm2 3、HBsAg阴性 ;细胞基因组中有HBVDNA整合。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 10 0 % ,5周后自发性肺转移率为 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12 1个 /裸鼠。瘤组织原位接种于裸鼠肝脏 ,5周后腹壁转移 10 0 %、腹腔内转移 80 %、肝内转移 10 0 %、膈肌转移 70 %、肺转移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2 6 8个 /裸鼠。结论 建成一个皮下和原位接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的人肝癌细胞系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军  黄明文  崔海宁  闫庆峰  严平雄 《海南医学》2013,24(11):1582-158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切除的肝癌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蜡块中的TP和MVD的表达水平,并在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数。结果 TP阳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MVD明显高于TP阴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中TP具有促进组织中血管增生作用,TP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可选用卡培他滨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率、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 蜡块组织中的TP的表达水平及MVD。结果:TP阳性肿瘤的MVD明显高于TP阴性肿瘤。病理分级G1的TP阳性率明显高于G2、G3肌层未受螺或侵犯肌层≤1/2的TP阳性率明显高于侵犯肌层>1/2者,手术分期Ⅰ期、Ⅱ期总的TP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结论:TP具有促血管增生作用,且主要在子宫膜癌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