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吉林地区汉族妇女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在2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216例对照人群中的表达。结果: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中,GSTM1空白基因型分布频率0.463,内异症人群中空白基因型分布频率0.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基因型患内膜异位症的危险是功能基因型的1.896倍;内膜异位症Ⅰ、Ⅱ期与Ⅲ、Ⅳ期空白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Ⅳ期患者的OR值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结论:GSTM1空白基因型与内膜异位症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29-131
目的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标本并提取DNA,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包括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Msp A1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确定CYP17基因的基因型,分析CYP17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的CYP17基因型TT、TC、CC频率分别为36.7%、46.7%、16.7%,对照组CYP17基因型TT、TC、CC频率分别为20.0%、43.3%、36.7%,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CYP17基因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T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CYP17等位基因T、C频率分别为60.0%(36/60)、40.0%(24/60),对照组受试者CYP17等位基因T、C频率分别为41.7%(25/60)、58.3%(35/60),2组受试者CYP17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7基因的TC基因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风险无关联(P>0.05);CYP17基因携带TT基因型个体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CYP17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相关性,可能为该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CYP17基因携带TT基因型个体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254 T/C(rs2096525)及-173G/C(rs7556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病理学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MIF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分析两组MIF基因型的分布及MI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MIF基因+254 T/C多态性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4%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66%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T基因型为参照,病例组携带CC基因型是对照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危险的4.89倍,95%可信区间为1.01-23.83;且携带C突变基因的个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OR及其95%可信区间为1.86(1.15-3.02)。病例组和对照组间MIF-173G/C各G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基因+254 T/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易感性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发生的遗传易感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936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健康对照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内异症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CC基因型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TT型者。结论:VEGF+936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例组,含61例内异症患者和59例腺肌病患者)和65例非内异症及腺肌病女性(对照组)进行CYP17基因分型。结果①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A1/A1、A1/A2、A2/A2基因型频率和A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合并为病例组后,病例组和对照组A1/A1、A1/A2、A2/A2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4,P=0.003)。内异症组和对照组A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4%和41.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0,P=0.001);③A1/A1和A1/A2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是A2/A2型个体的3.371倍和2.05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和腺肌病具有相关性,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发病机制相似,A1等位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PCR-RELP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XRCC3基因Thr241Met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病理过程的关系。结果XRCC3基因多态性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Thr/Met基因表达在内异症组显著增强(P<0.05);Thr241Met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具有XRCC3 Thr/Met基因型或Met等位基因的个体对内异症的发生有易感性,但与内异症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TENⅣS4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64例对照者的PTENⅣS4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PTENⅣS4基因野生型(-/-)、杂合型(-/+)、突变型(+/+)频率分别为11.6%、83.7%、4.7%及10.9%、73.5%、15.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5%、46.5%及47.7%、52.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PTENⅣS4基因杂合型(-/+)和野生型(-/-)与突变型(+/+)相比,携带PTENⅣS4突变型基因(+/+)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OR=3.796,95%CI=1.1328~12.7227,P0.05)。结论PTENⅣS4基因多态性中,突变型基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一4)基因外显子1的A/G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90名GD患者和90名健康人外周血CTLA-4基因外显子1的基因型并行分析。结果GD患者的CTLA-4外显子1的A/G49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CTLA-4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中GD的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87例正常人群(对照组)与76例EMS患者的TNFα和TNFβ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中,TNFα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474和0.9253,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0526和0.0747;TNFβ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05和0.5115,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395和0.4885.对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P>0.05.结论 TNF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妇女内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TNF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存在人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人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 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2014 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150 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VEGF基因rs3025040C/T、rs10434G/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分析等位基因 及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内异症发病的风险关系。结果:内异症组患者VEGF-rs3025040C/T位点C、T等位 基因频率分别为76.67%和23.33%,对照组为58.0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62, P <0.001, OR =1.800,95% CI =1.410~2.298),提示在VEGF-rs3025040C/T位点上携带有C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 内异症组患者VEGF-rs10434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00%和40.00%,对照组为81.67%、1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4, P <0.001, OR =1.344,95% CI =1.207~1.497),提示在VEGF-rs10434G/A位 点上携带有A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结论:VEGF-rs3025040C/T、rs10434G/A位点多态性与内异 症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 like receptors/TLRs)9基因rs187084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04例EMs患者(EMs组)和10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的TLR9基因rs187084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中,TLR9基因rs187084位点的AA、AG、GG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30%、28.85%、28.85%和52.00%、34.00%、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3%、43.27%和69.00%、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GG基因型明显增加EMs的发病风险(OR=1.911,95%CI 1.113~3.282)。结论 TLR9基因rs187084位点多态性与EMs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的多态性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进行DNA定量及NAT2基因分型.结果:内膜异位症组快乙酰化17.50%,乙酰化38.75%,乙酰化43.75%;对照组快乙酰化45.00%,乙酰化33.75%,乙酰化21.25%.结论:通过对NAT2基因多态性检测,以有效地筛选出有可能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人群,其进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Graves病(GD)又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toxicgoiter),是一种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一抗TSH受体抗体(TRAb),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感染和压力等环境因素在GD易感人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双胞胎的研究显示约有80%的GD易患性是由基因导致的。人们应用很多遗传学方法确定具有GD倾向的基因变异,候选基凶包括:CD40、HLA、CTLA-4、TSHR、VFPN22、FCRL3、SCGB3A2、SASZFAT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汉族妇女中NAT2基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间NAT2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NAT2基因的三种常见多态与中国人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AT2基因的多态可能不是中国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力求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技术)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80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位点(TNF-α-308)的多态性,并分析TNF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42 9,χ2=0.640,均P>0.05)。结论TNF-α-308位点上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存在可能与内异症无明显关联,TNF-α-308位点的突变基因可能与广东汉族妇女内异症遗传易感无关。 相似文献
17.
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族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族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广西地区汉族GD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TLA-4基因外显子4的3,非翻译区包含(AT)n[CTLA-4(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结果广西地区汉族人CTLA-4(AT)n有18种等位基因;汉族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6bp等位基因在GD组中显著增高(P<0.05),汉族正常对照组104bp等位基因频率较GD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LA-4基因与广西汉族GD患者明显相关,CTLA-4(AT)n106bp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汉族GD的易感基因,104bp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汉族GD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72(T/C)位点和外显子1中的+49(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76例SLE患者和100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72(T/C)位点和+49(A/G)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CTLA-4基因-1772位点TT和C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升高(32.9%比14%,χ2=8.938,P=0.003;11.8%比2%,χ2=7.139,P=0.008),TC基因型频率明显降低(55.3%比84%,χ2=17.533,P=0.000);+49位点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者频率总体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LA-4基因+4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SLE无明显相关性,而-177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SLE明显相关,CTLA-4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多态性是否与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68例子宫肌腺症、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78例正常健康妇女ERα基因型.结果 ERα PvuⅡ基因频率pp、Pp、PP在子宫肌腺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2%vs39.7%、42.6% vs 48.7%、19.1% vs 11.5% ;XbaⅠ基因型频率xx、Xx、XX在子宫肌腺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7% vs 56.4%、32.4% vs 41.0%、5.4% vs 2.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uⅡ基因型频率pp、Pp、P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6%和39.7%、37.5%和48.7%、17.9%和11.5% ;XbaⅠ基因型频率xx、Xx、X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2%和56.4%、32.1%和41.0%、3.6%和2.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多态性与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分期也无关联.结论 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是内异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因子,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此外,TNF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且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该文将就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