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机升降,是宇宙运动的一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本是“相应”的。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  相似文献   

2.
宋鸿元 《四川中医》1995,13(11):5-6
古人对机体内的升降功能极为重视.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又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后来王冰在该文后注述:“大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这是古人对大自然生物的动态分析.说明了升降出入的规律是一切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重要依据.人体的生理功能固然如此.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身的阴阳气血以及各脏腑器官的营养转输和废物排弃,全赖升清降浊的的功能作保证.  相似文献   

3.
子痈、子痰生于睾丸,囊痈、脫囊生于阴囊。治此四病,必先明其經絡所主。《內經》謂“厥阴病則舌卷囊縮”,舌卷是手厥阴証,囊縮是足厥阴証,睾丸一說属肝,如《內經》謂:“厥阴气絕則卵上縮而終”,一說属腎,如《外科真詮》謂:“子属腎,子之系又属肝”。由此可知,睾丸和阴囊疾患,总不离乎肝腎两經。  相似文献   

4.
运气七篇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运气学说,通过学习可对《六微旨大论》中关于物质运动变化关系及其具体形式一升降理论有较深理解,这里谈谈笔者体会。一、运气中有关升降的论述帝曰:“其升降何如歧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自然界,天地间,天气以降,地气以升,有降才有升,有升才有降,交感相斥,物化而现,即“变作矣”。人的产生也是这种物化的结果。运气中六气、六部之运行,六气,岁运的交合相配体现了这种升降运动变化。六气总呼在  相似文献   

5.
升降为人体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脏腑经络都是气的升降运动场所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不仅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而且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以具体表现。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又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 ,故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 ,而作变矣。”这种升降运动 ,在人体表…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方剂配伍理论与升降相因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变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土居中皇,是为四象,转运之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各种物质的运动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形式。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毛”是最原始的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故曰“其细无内”;它充塞于宇宙之间,故曰“其大无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故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气的这种升降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进展。祖国医学在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影响下,对生命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给予了唯物主义的说明。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也是物质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以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  相似文献   

8.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黄坤载《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深度发掘,发现"升"为肝之性,"降"为肺之性。《素问.五运行大论》里"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所说的"右行"是下降,"左行"是上升。"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是"上下升降就是一周,如此反复往来",正符合《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相似文献   

10.
1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 ,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 ,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 :“水火相交 ,阴阳相应 ,乃为和平”观点 ,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此观点进步于《内经》唐代孙思…  相似文献   

11.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12.
升降相因学说在治疗癃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康福 《中医杂志》2001,42(4):208-209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变矣”。人体正是由于升降出入的相互协调,不断运动,促进了阴平阳秘,生命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否则易产生疾病。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必须顺应气机升降的客观规律,遵循气机升降的辩证关系,这在治疗癃闭中有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13.
论肝肺"气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气交理论秉承了<周易>的"气交"概念,用以说明生命系统与自然界及生命系统自身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阴阳二气相互感应交合在人体内的过程引申,创立了人体气机升降学说.<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即中医的气机升降出入指的是"气交",升降出入运动是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保证,是维持人体机能正常的生命活动.肝肺"气交"是体内子系统之间"气交"之一,对维持人体机能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中的气,可分为二类: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的称为内气,存在于自然界的称为外气。内气和外气是相互沟通的。内气是一个概括名詞,实质上是指真气而言。因为真气是体内諸气的根本。所謂脏腑之气、营卫之气、宗气、阳气、經絡之气、胃气等,无非是依真气的不同分布、不同性状,从而发揮不同生理功能而有不同名称而巳。一、真气的概念 (一)眞气的来源:《内經》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又說:“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說明人体后天的真气,虽有秉賦于先  相似文献   

15.
一般以为寸口診脈始于难經,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內經中已有很多診取寸口的資料。也有以为起于齐梁之际,那种說法更属臆測。又有以为难經寸口的三部九候与內經的三部九候不同,而加以斥責的,那也是偏执己见。茲引論于下,以明是非。一尺寸之来源尺寸之义,来源甚古,說文:“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脈,謂之寸口,从又一”。段玉裁注:“却、犹退也,距手十分动脈之处,謂之寸口,故寸从又一会意也。周礼注云:“脈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說文:“尺,十寸也,人手却一分动脈为寸口,十寸为尺,周制:寸、尺、咫、寻、常、(?),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說文:“脈、血理分袤行体中者。”“段玉裁注:“脈大候在寸口。”孙渊如亦曰:“血理謂之脈,动脈謂之寸口。則尺寸二字原出人体,古人以人体为度量法,医家以其脈动,故取此部位作診,故曰寸尺。”张山雷說:“据許叔重說文訓詁,知造字之源,即从人体取义,且因寸口动脈而制寸尺之字,可见診脈最重寸口,由来已古,且在文字之先”。按古人布指知  相似文献   

16.
十二經筋早在《灵樞》內已有专篇記載,从循行、主病到治疗,均有詳細的論述。它是經脉以外但与十二經脉有密切联系的筋肉組織,在某些方面则起到了补充經脉不足的作用。在生理上它受經脉濡养,循行部位亦頗相类似。楊上善說:“十二經脉主于血气,內营五藏六府,外营头身四肢;十二經筋內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藏六府。”(《黄帝內經太素》經筋篇注)說明經脉  相似文献   

17.
张珍玉关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机升降失常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基本病机,张珍玉教授对于气机升降理论有着许多独到见解,并用之 于临床。其经验主要包括:气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具有升降作用之药物亦然,应注意用量大小及配伍;气机升中 有降,降中有升,因此强调治肺咳外感宜升宣中稍佐降,内伤宜沉降中稍佐以升。治肝亦升中有降,散中有收。治脾 胃升降相因,各有主次,相反相成;气陷强调补气为本,升提为标,应先治本,再顾及标。  相似文献   

18.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位在胃,病机为胃气上逆。但五脏之气相应,病气相传,久吐不愈,或反复发作,又每多关于五脏。笔者从平调五脏入手,结合和胃,治疗顽固性久吐不已着,每天获良效,现结合临床,分析介绍如下。1.中虚气陷运脾升清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为阳土,得阴始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体升降,无器不在,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故脾虚气陷而升清无权者,必影响胃之和降。临证见呕吐久久不止,伴腹胀便溏、面黄不华、四末不温或伴见脱肛、便血、肛门虚坠者,可辨属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所致。治…  相似文献   

19.
药物有升降浮沉之性用不同,治法亦有升降浮沉之因势利导。两者参合而行之,则治法甚多,变化无穷。李东垣说:“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厚者浮而长,味厚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但酸成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而升者引之以成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  相似文献   

20.
我们根据李东垣脾胃論“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后天之本”观点,用于治疗肺病八例,心病五例,肝病十例,腎病二十八例,都收到良效。脾胃和人体元气有密切的关系。元气卽真气,是人体生活动力,又是支持人体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五脏內伤的形成,就是人体內部元气不足的原因,而元气所以不足,又是脾胃虛弱的結果。《灵枢五味篇》說:“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入胃,五脏六腑皆稟气于胃也。”这是說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紐,升則上輸精气血液于心肺,降則下输精微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