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对休克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由微循环阶段进入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代谢紊乱在休克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细胞在缺血缺氧时出现的能量代谢紊乱是细胞活性降低、坏死和最终导致各系统及脏器功能衰竭的起点,并与液体复苏的效果有密切关系。休克认识上的深化.导致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注7.5%盐水院前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6年,我院“120”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中,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输入小剂量7.5%高渗盐水,以恢复其心输出量、升高血压,为回院后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防治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有效循环量丧失1500ml,BP0~8/0~4kPa的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其中外伤出血53例,妇产科失血5例,急性消化液丧失2例。按出诊先后交替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方法在接诊地点立即进行分诊并给予院前急救的其它护理,病人建立外周静脉双通道,留置导尿。实验组5~10min静脉加压滴…  相似文献   

3.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患者中最常见的休克类型。当血液或体液的丢失足以导致血管内容量明显减少,而机体的代偿机制又不能保证组织的正常灌注,则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丢失的病因不尽相同,失血多见于创伤、肝脾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浆丢失可见于烧伤、急性胰腺炎或肠梗阻,但最初的全身反应及治疗基本上是相同的。 1.病理生理 机体的代偿机制在恢复机体的内稳定状态、保证生命中枢器官有足够的血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在血压下降时上传脑干血管运动中枢的传入冲动减少,导致交感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因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92例患者的APACHEII评分、入ICU6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9.8±15.2)%vs(9.8±9.1)%,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1.3%vsP42.9%,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5.
羟乙基淀粉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兔毛细血管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观察6%羟乙基淀粉(6%HES)、复方氯化钠实验研究和生理盐水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阶段的治疗作用及对毛细血管渗漏的影响。方法确立实验因素为液体种类、给液剂量和给液时机,实验水平数为三水平,由此选用L9(34)正交表。随机选择27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正交表顺序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在不同时机输入相应的液体。输液后,由颈内静脉注入伊文思蓝(EB),观察3h后处死,(1)取右肺中叶0.5g组织,计算含水率;(2)用EB标准品测出EB标准曲线,计算出伊文思蓝含量回归方程;(3)取右肺中叶0.1~0.3g组织,碾碎后用甲酰胺萃取EB,离心后用分光光度仪测EB吸光度,根据EB回归方程计算出EB含量;(4)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肺含水率和EB含量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A(液体种类)、B(给液剂量)和C(给液时机)三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A为主要因素,其次为B,再次为C。病理结果A1B3C2组肺损伤最轻,其他由轻到重依次为A1B2C2、A3B3C2、A1B3C3、A3B2C1、、A2B2C3、含B1的三组,A2B3C1肺损伤最重。结论选择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20ml/kg于休克代偿期输入,可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及肺损伤,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肺毛细血管渗漏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因病情复杂、危重,不仅救治难度大,且病死率高。本院自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此类伤者38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严重战、创(烧)伤能导致致死性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和脏器功能损害,如不能及时进行液体治疗,伤员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现场救治战、创(烧)伤休克的最有效方法是及时充分地进行液体治疗。但在战争或突发事故及灾害(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时,短时间内常出现批量休克伤员,由于医疗资源匮乏、交通破坏、后送延迟,尤其是液体供不应求等困难使常规静脉液体治疗难以实施或延迟实施,从而使病死率或并发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9.
张声敏 《护理学杂志》1991,6(4):163-164
产后出血,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我科1984~1989年抢救82例产后休克,由于对休克前期症状发现及时,处理正确,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均属足月妊娠头位产。人工流产史1次者25例,2次以上者34例;年龄19~24岁者8例,25~29岁者59例,30岁以上者15例。院外分娩后急诊入院发生休克者66例,其中胎盘滞留者59例,软产道损伤者3例,子宫复旧不良者4例;我科分娩发生休克者16例,其中先兆子痫者3例,子痫6例,  相似文献   

10.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振龙 《普外临床》1990,5(3):166-168
  相似文献   

11.
12.
创伤休克初期血容量扩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振南 《普外临床》1989,4(4):199-201,213
  相似文献   

13.
14.
多数休克病人,无论病因如何,静脉补液对他们均有较好疗效,因此脓毒症、药物过量和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补液同样会增加他们的心输出量(CO)和组织灌流,这与血容量明显丢失病人(如出血、烧伤和消化道梗阻)的反应十分相似。各种类型休克,往往都合并血容量的相对或绝对减少,因此低血容量的判定和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韦红英 《护理学杂志》1996,11(5):283-285
7.5%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低容量性休克40例的护理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韦红英低容量性休克多由于急性、快速失血或严重失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液和血浆丧失而引起。如不及早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则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我科1991~1993年应用7.5%氯化钠...  相似文献   

16.
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进展蔡秀军,彭淑牖近年来,对休克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由微循环阶段进入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代谢紊乱在休克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细胞在缺血缺氧时出现的能量代谢紊乱是细胞活性降低、坏死和最终导致各系统及脏器功能衰...  相似文献   

17.
低容量性休克分为三期:Ⅰ和Ⅱ期容易治疗;Ⅲ期治疗除补充容量外,还需要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压和增加组织灌注。容量治疗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更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心指数、氧释放和氧消耗。补充容量中应注意细胞外液中的低钠现象,故障液选择应以含钠的溶液为主。  相似文献   

18.
低容量性休克分为三期:Ⅰ和Ⅱ期容易治疗;Ⅲ期治疗除补充容量外,还需要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压和增加组织灌注。容量治疗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更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心指数、氧释放和氧消耗。补充容量中应注意细胞外液中的低钠现象,故溶液选择应以含钠的溶液为主。同时也应注意胶体渗透压的降低,补充胶体溶液时白蛋白虽可大量输入,但价格太贵。人工胶体溶液如右旋糖酐、明胶溶液和羟乙基淀粉等也有效,但只能限量输入。药物治疗中还是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各种炎症反应介质的抑制剂,效果不甚确切。小剂量多巴胺对肾有利,大于10μg·kg~(-1)·min~(-1)则以收缩血管为主。多巴酚丁胺以正性肌力作用为主,对血管床无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14只犬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失血量的增加,犬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均逐渐降低,周围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则逐渐升高。SV、CO对失血后反应最为敏感,且能反映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提示临床在大型手术,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或需对失血性休克情况作出判断时,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兔失血性休克时一氧化氮(NO),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变化及其在休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休克组经股动脉放血至MAP达6.67kPa,维持30分钟后于0.5,1、3及6小时采血,测定NO2^-,NE和E的水平,对照组于相应时点采血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休克组在实验后各时点的NO2^-,NE及E水平均较实验前及对照组相应时段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