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材料及介入治疗设备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2],作者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共参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4个,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熊伯芳  吴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12-213
目的:探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疗效。方法:对1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栓塞治疗,并在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压变化,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失语、肢体麻木或无力、颈强直、意识障碍等征象出现,及时发现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或血栓栓塞。要根据血压来调节输注速度,并避免单独输注尼莫地平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结果:12例行GDC栓塞术后,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穿刺点血肿1例。经对症处理12例均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佳、痛苦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任千里 《安徽医学》2004,25(6):509-510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可靠的.电解可脱弹簧圈(GDC)在熔断前具有可回收性,操作简便、更加安全;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近十年来发展迅速[1-3].近年来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用GDC栓塞治疗,或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5].  相似文献   

4.
电解脱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笔者总结了我院近 2年来 11例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情况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1例 ,ASA ~ 级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7岁 ,神经系统损害分级见表 1。 ~ 级 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  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个,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4例动眼神经麻痹中3例完全恢复,1例稍有好转。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例,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传统上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目前介入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我科自2004年开展铂金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介入手术以来,高质量的手术和精心的护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电解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的数字减影造影(DSA)图片及随访中DSA的图片,并比较前后图像中动脉瘤填塞情况是否有变化,从而去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结果初次治疗结果:所有动脉瘤完全栓塞61个(68.6%),次完全栓塞26个(29.2%),不完全栓塞1个(1.1%),栓塞失败1个(1.1%),术后死亡3例;复查结果:完全栓塞69个(81.1%),近完全栓塞12个(14.2%),不全栓塞4个(4.7%),其中再通3个(3.5%),3个再通动脉瘤接受2次治疗。结论应用可电解铂金弹簧圈对颅内动脉瘤的闭塞具有较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2例患者共34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1例,采用支架辅助后栓塞。结果34个动脉瘤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4个动脉瘤,95%以上栓塞8个,90%栓塞2个。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病人出现再出血或死亡。结论使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电解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的数字减影造影(DSA)图片及随访中DSA的图片,并比较前后图像中动脉瘤填塞情况是否有变化,从而去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结果初次治疗结果:所有动脉瘤完全栓塞61个(68.6%),次完全栓塞26个(29.2%),不完全栓塞1个(1.1%),栓塞失败1个(1.1%),术后死亡3例;复查结果:完全栓塞69个(81.1%),近完全栓塞12个(14.2%),不全栓塞4个(4.7%),其中再通3个(3.5%),3个再通动脉瘤接受2次治疗。结论应用可电解铂金弹簧圈对颅内动脉瘤的闭塞具有较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随访方式确定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后影像学变化,评定Matrix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再通的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局麻下行脑血管造影,常规取正位、侧位和栓塞工作位。对比栓塞后即刻影像和随访影像。结果 48例患者共49枚动脉瘤接受脑血管造影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75个月。栓塞后即刻造影和复查造影:完全栓塞率分别为34.7%和53.1%,次全栓塞率分别为42.9%和24.5%。不全栓塞率分别为22.4%和22.4%。共14枚动脉瘤发生再通,再通率为28.5%,严重再通率14.3%。结论 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后影像比较稳定,再通率不高于GDC等裸金属圈栓塞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1.5T的MR血管成像(MRA)在可脱落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65例接受可脱落弹簧圈治疗的患者在栓塞术后3至12个月行DSA和1.5T的MRA检查。MRA图像评价有无动脉瘤的残留,DsA作为参考标准。结果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可信区间(CI):51.9~95.7%),100%(97.5%CI:93.5—100%)和95.7%(95%CI:88.0—99.1%)。阳性和阴性预测率为100%和94.8%。DSA与MRA的评价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T的MRh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1例。结果:60例栓塞后均无死亡和永久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和肢体瘫痪,经治疗,24h后恢复。造影证实54例完全闭塞,6例大部分闭塞。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疗效好,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颖  陈维福  程远 《重庆医学》2005,34(5):730-731,737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3月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术前按Hunt氏分级: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4例(80%),闭塞达90%以上6例(20%),2例死亡(占6.6%),20例随访半年~1年无复发.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巧及结果.方法 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0例.结果 栓塞程度:致密柃塞15例,栓塞90%以上3例,90%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1例死亡.结论 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Z”型覆膜支架通过介入治疗技术旷置主动脉瘤或闭合夹层动脉瘤破口。结果:1例降主动脉瘤及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Ⅲ型)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优势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157枚动脉瘤,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患中,预后良好(GOS>3分)为100%,Ⅲ、Ⅳ-Ⅴ级患中分别为95.0%、76.0%;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92.4%、5.7%、1.9%,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80.8%、13.5%、5.8%,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大小有关,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