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焦氏头针及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取C3-6颈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焦氏头针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焦氏头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焦氏头针及电针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醒脑益神法针治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  方桂梅 《中医杂志》2002,43(6):426-427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顽固性面瘫等病症,是临床常见的比较缠绵难愈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方桂梅主任医师学习,综合运用“小醒脑”针法,辨证取穴,治疗上述3病,取得较理想效果,特报道如下。1 小醒脑针法简介小醒脑针法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针对部分神志病变及头面部疾患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醒脑益智方对SAM-P/10老化痴呆鼠脾细胞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智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防治AD药物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选择SAM-P/10老化痴呆鼠56只治疗后观察其脾细胞IL-6水平及中药醒脑益智方对其影响。结果:SAM-P/10老化痴呆鼠在9月龄对其脾细胞IL-6水平升高与SAM-R/1系同龄正常老分鼠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醒脑益智方预防方、1号方、2号方都能调节或抑制白介素-6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各组中药对免疫的调节作用依次为预防方>醒脑益智方>醒脑益智2号方。说明了醒脑益智方有较免疫调节作用及积极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琳  鲁晓娟 《光明中医》2010,25(8):1372-1373
目的探讨补肾醒脑方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以反复缺血再灌注法所致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喜德镇为对照组,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喜德镇组、补肾醒脑方高剂量组、补肾醒脑方低剂量组进行补肾醒脑方对脑生化及组织病理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补肾醒脑方高、低剂量组可以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醒脑熄风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术组及微创术加醒脑熄风方组各88例。微创术组:根据头颅CT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穿刺血肿,注入血肿液化剂,根据颅内血肿引流情况及时拔针,术后给予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微创术加醒脑熄风方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熄风中药,3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术组和微创术加醒脑熄风方组二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3.0%、92.O%(P>O.05),显效率分别为44.3%、72.7%(P<O.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18.2%(P<O.01)。结论:两组总有效率虽无明显差别,但显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微创术加醒脑熄风方组优于微创术组,证实这一疗法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8只。分别灌胃等体积蒸溜水、尼莫地平片与不同剂量的丹龙醒脑方。连续灌胃7d后观察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与脑梗死面积。结果: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方面,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组及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大中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症状,减少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 <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解毒方对大鼠单疱病毒脑炎后脑内神经营养分子如NGF、BDN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HSV-1悬液经角膜划痕接种结膜囊内复制大鼠HSV脑炎模型,用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实验动物治疗前后脑内NGF、BDNF的mRNA与蛋白含量。结果:HSV脑炎大鼠及正常大鼠服补肾醒脑解毒方后脑内NGF、BDNF mRNA及蛋白均增高。结论:补肾醒脑解毒方对HSV脑炎后大鼠脑内NGF、BDNF表达有促进作用,提示补肾醒脑解毒方对HSV脑炎后遗症潜在着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额叶、海马、胼胝体、视束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及醒脑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诱发的VD模型。给药14天后,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额叶、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LFB染色观察大鼠胼胝体、视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醒脑方0.84 g组第3、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醒脑方0.42 g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醒脑方高、中剂量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程度与脑复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与模型组相比,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穿台次数均增加(P0.05),与脑复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醒脑方能改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胼胝体、视束组织病理学形态。结论:醒脑方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与脑复康相当,其作用靶点可能与额叶、海马、胼胝体及视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是由菊科植物短亭飞蓬,即灯盏花中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类有效成分灯盏花素制成的新型中成药,味辛,性温,微苦,功能活血通络,散寒除温。目前临床已较多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我科在2000--2002年间收住院的老年肺心病病人,应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后从血流变学、血气分析方面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益智方对2型糖尿病痴呆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昆明小鼠为空白组,将KK-Ay小鼠血糖≥13.9 mmol·L-1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拉西坦组、醒脑益智方组。吡拉西坦组ig吡拉西坦片(150 mg·kg-1),醒脑益智方组ig醒脑益智方(7.2 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用等体积生理盐水ig。给药前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并记录潜伏期。小鼠麻醉后迅速取血、大脑海马及额叶皮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α,Erβ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吡拉西坦组和醒脑益智方组第5天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醒脑益智方组促黄体生成素(LH),T水平明显下降(P0.05),E2,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吡拉西坦组比较,醒脑益智方组LH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醒脑益智方组Erβ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结论:糖尿病痴呆的出现可能与性激素通路有关,醒脑益智方对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提高血浆E2,P水平及雌激素受体Eβ表达水平,降低LH,T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观察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并加以治疗。观察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补肾醒脑方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补肾醒脑方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补肾醒脑方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对VD血清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桃仁承气汤对动物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龚传美  周东沈 《中成药》1997,19(11):29-30
报道了桃仁承气汤能降低大白鼠血粘度、血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血糖.也能降低小白鼠的纤维蛋白原,但对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无影响。从而为降低脑血管病伴高粘血症的血粘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春壮  马英  张春军  董凯 《中医研究》2011,24(12):10-12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能力及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醒脑方组和阿米三嗪萝巴新片组并加以相应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能力,采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补肾醒脑方组大鼠跳台实验的反应期较模型对照组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醒脑方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阳醒脑法治疗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顺益  李汉民 《针刺研究》1999,24(3):220-222
本文以头部经穴及督脉为主穴,十二井穴及患肢经穴为配穴,采用电针、速刺、梅花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 88. 8%,血流变学多项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别(M±S,P<0.05~0.01)。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塞98例,另设对照组应用脑心通94例,同时在治疗开始及6周治疗后测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好转率两组均较明显,同时血脂,血流变指标改善较明显,经统计学t检验有统计意义,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醒脑方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老年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1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参芪醒脑方高剂量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参芪醒脑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日Morris水迷宫实验、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开始前20 min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记忆障碍建立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层及海马组织ChAT、AChE蛋白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对新事物探究能力明显下降、分辨指数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分辨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ACh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低、中剂量组小鼠脑皮层ACh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脑海马组织ACh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ChAT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参芪醒脑方能明显改善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脑内AChE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通髓醒脑方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都按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补肾通髓醒脑方水煎口服。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智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相比较,以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智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更好。结论:补肾通髓醒脑方有助于提高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并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活血醒脑方对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40只6周龄SPF级大鼠体质量200±30g,采用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重度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低剂量活血醒脑方组(Low HXXNF)和高剂量活血醒脑方组(High HXXNF);使用TUNEL法原位检测损伤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颅脑组织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数目、凋亡细胞指数(ACI)、Caspase-3、Caspase-9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模型组,活血醒脑方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数目、凋亡细胞指数、Caspase-3、Caspase-9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高剂量活血醒脑方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活血醒脑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且高剂量活血醒脑方组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剂量活血醒脑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醒脑方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因子抑制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神经细胞凋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闫文革  刘更祥  崔晓波 《河北中医》2001,23(12):896-89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加醒脑息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术组及微创术加醒脑息风方组,各88例。微创术组根据头颅CT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穿刺血肿,注入血肿液化剂,根据颅内血肿引流情况及时拔针,术后给予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微创术加醒脑息风方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息风方,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微创术组和微创术加醒脑息风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92.0%,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分别为44.3%、72.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18.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术加醒脑息风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微创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