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便秘是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顽症,也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症.本文选择病人36例,施以按摩点穴方法,得以快捷而有效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斜颈在临床上可见多种类型,肌性斜颈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法与手术治疗,手术疗法须待患儿1岁后方可施术;且对本病继发的脊柱侧弯等症状难以纠正,而手法治疗则优势较大,不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头偏向患侧,双侧颈面肌不对称。本病虽对身体其它各部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却直接影响外貌美观,头颈转动阻碍和限制。如不及时治疗,可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所以,为此人们常忧虑重重,四处求医。多年来,笔者采用按摩手法及特定经穴,为近百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故报道如下,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核心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铭  指导:傅瑞阳 《新中医》2020,52(10):121-124
小儿肌性斜颈(CMT)属先天性疾病,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三大先天性疾病之一,在小儿外科矫形手术中占5.2%~12.4%。其主要特点是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导致头颈向患侧歪斜,且患侧颈部常伴或不伴大小不等的肿块。笔者筛选近十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推拿治疗CMT的文献资料,对其中的推拿手法进行归类,并分析其操作部位、操作时间、操作力度及疗效。认为CMT推拿治疗的核心手法主要为形变类和放松类,具体包括被动牵伸法、旋转扳法、按揉、推揉、拿捏、弹拨等手法。操作部位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肿块为主。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手法力度轻柔适度。2类手法结合治疗CMT,疗效确切,依从性好,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8年1月至1989年12月,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重症小儿肌性斜颈50例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斜颈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时缩短疗程,探索中医推拿手法对此病的治疗规律,对其中30例症状  相似文献   

6.
张利群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49-849
小儿肌性斜是指小儿常头偏向一侧、面部旋向健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的一种常见颈部畸形,失治误治会影响小儿发育甚至发展到两侧颜面有大小、代偿性斜颈、胸部畸形等.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肌性斜颈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代替。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多数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还有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最终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34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30例,顺产4例;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9例,在中段的23例,在下段的2例。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治疗时间最长6个月,最短30天,一般3~4个月。2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采用行气活血、软坚消肿的治疗原则。原理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肌化的血肿吸收消散,缓解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条索状肿物消散...  相似文献   

9.
米新 《陕西中医》2013,34(8):979-981
目的:观察手法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穴位按摩及外敷药物的方法,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88%。结论:手法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以下简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使头部受到牵拉致颈部侧斜、活动受限的一种畸形。早期无任何不适及严重的机能障碍,不易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甚至发生颈椎侧弯。对此,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效果不甚满意。笔者采用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金华  王明杰 《河南中医》2011,31(3):265-266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儿给予整脊手法治疗,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结果:痊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整脊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婴儿刚出生或出生数日内,一侧颈部肿块,头前倾,偏向患侧,颜面旋向健侧,并以颈部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小儿疾病。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本病大多是在为患儿清洗脖颈及喂奶时发现,少数是在患儿月龄较大时头歪而发现。患儿颈部包块大,细心的家长发现较早;包块小,质地软或无包块者,家长不注意或不重视,发现较晚,来院检查也较晚。笔者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此病,获得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3.
手法分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新 《山西中医》2002,18(5):43-44
目的:观察手法分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穴位按摩及外敷药物的方法,分型辨证治疗肌性斜颈90例。结果:痊愈8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9%(95%可信区间为93.8%-100.0%)。结论:手法分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手法牵引与按摩方法对4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为法,行手法牵引与按摩治疗,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痊愈26例,占54.2%;基本痊愈11例,占22.9%;好转6例,占12.5%;无效5例,占10.4%;总有效率89.58%;且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手法牵引与按摩手法为主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确实有效,是一种操作简便,痛苦少,不遗留疤痕的绿色疗法。  相似文献   

15.
彭小燕  刘俐  马玉琼  欧旭聪 《陕西中医》2010,3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弹拔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特效。方法:采用轻弹拔手法治疗患者3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弹拔手法本病能纠正小儿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16.
17.
手法加热敷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紫红 《陕西中医》2008,29(5):537-538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与热敷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推揉及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并采用伸展扳拉手法,同时配合中药桃仁、红花、血竭等热敷,治疗本病46例。结果:总有效率98%。提示:本方法能明显缓解肌肉痉挛,消散肿物,纠正颈部姿势,改善和恢复颈部正常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马坚  李涛  郑宝  王振 《新中医》2013,(1):122-123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手法治疗。结果:治疗4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5%,随访12周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儿斜颈是指头向患侧倾斜,倾前或旋转向健侧以及面部变形为特点的一种儿科病征。亦称先天性斜颈或肌性斜颈。笔者从73年起用按摩治疗此类患者多例,疗效满意,现将记载完整的2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半岁以下者未统计)男9例,女11例;年龄:6个月—1岁9例,1—2岁2例;2—3岁4例;3—4岁3例;4—6岁2例。部位:左侧11例,右侧9例。一般均经西医诊断,准备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儿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造成的颈项歪斜。肌性斜颈多由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 ,多认为本病与分娩时局部损伤有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了一套治疗小儿斜颈的康复方法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拇指捻法 :医生站在患儿的一侧 ,先用自制推拿介质涂擦患部 ,然后用左手固定患儿头部 ,将其转向一侧 ,右手用大拇指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边揉边压 7~ 1 0 min,以达到温通气血之功。捏提法 :经前法按摩后 ,局部皮肤发红 ,再用拇食指腹沿胸锁乳突肌方向轻轻捏住硬块 ,作两侧上下来回提捏约 5 min,然后将其硬块提起数次。目的是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