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的不同可反映阶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后QTd明显延长,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观察,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翠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2):113-113
QT离散度 (QTd)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的差异 ,反映在体表心电图导联为QT间期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AMI患者的QTd及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82例患者 ,男 116例 ,女 66例 ,平均年龄66.4岁 (3 8~ 76岁 )。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 61例 ,前壁心肌梗死 45例 ,下壁心肌梗死 45例 ,广泛前壁 18例 ,下后壁及下后壁并发右室心肌梗死 1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10 8例 ,其中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 94例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8例 ,尖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72例AM I患者QTd结果及其衍变过程。结果QTd、JTd及QTCd在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及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及Ⅰ~Ⅱ级室性心律失常组(P均<0.01);在心律失常死亡组亦高于心律失常生存组(P<0.05)。结论AM I患者Q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程度愈严重,病死率亦越高。QTd可作为预测AM I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72例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 (QTd) ,计算校正QT离散度 (QTcd)。分析QTd ,QTcd以及室性心律失常 (VA)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QTd和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AV)组 ,P <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d≥ 6 0ms者 ,其VA发生率显著高于QTcd <6 0ms者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或QTcd值越大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6.
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高 ,主要原因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为了解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现将我院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的心电图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5~ 1998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0例 ,男 40例 ,女 30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年龄 (45 0± 9 5 )岁。其中前壁AMI 10例 ,下壁AMI 18例 ,前间壁AMI 17例 ,广泛前壁AMI 2 0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AMI 5例。按其合并心律失常的程度分为Ⅰ组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 (频发室性早搏、多源多…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动态变化,探究其与室速和室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AMI患者于入院后第1,2,3,7,14,21,28天的心电图QTd进行测定,并将其分为室速和室颤组与非室速的室颤组对比分析。结果 AMI患者QTd入院后显著升高,第3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室速和室颤组的QTd在各时点的明显高于非室速室颤组,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QTd的动态变化类型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 (QTd) ,计算校正QT离散度 (QTcd)。将患者分为 3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Ⅰ组 )、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Ⅱ组 )、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Ⅲ组 )。比较QTd、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QTd、QTcd在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 (80 9± 1 5 8)ms与 (92 5± 1 8 4)ms;(59 6± 6 7)ms与 (69 3± 1 9 2 )ms;(49 9± 6 8)ms与(56 1± 1 6 4)ms。 3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QTcd值的增大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值越大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QTd增加系心室肌复极不均匀的表现 ,最大的QT值存在于病变区域 ,这种区域性复极化不均匀 ,极易产生折返激动 ,引起心律失常 ,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 ,研究表明 ,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与QTd的增加密切相关[1] 。本文旨在探讨AMI起病时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AMI组 为 1993年 3月— 1999年 5月我院AMI的住院病例 ,共 12 0例 ,其中男 9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 8.3± 2 4.9)岁 ,AMI的诊断按WTO标准 ,并排除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正常对照组 :5 8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钾浓度与校正QT离散度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 82例 ,于入院即刻抽血测血清钾浓度 ,记录体表心电图 ,测量QTcd ,同时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82例AMI患者血钾浓度平均为 (3.5 1± 0 .6 5 )mmol/L ,低血钾共 36例 ,占 43.9%。低血钾组QTcd平均为 (6 1.3± 15 .1)ms,正常血钾组QTcd平均为 (34 .1± 15 .3)ms。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低血钾组为 80 .5 6 % ,正常血钾组为 19.5 7%。结论 AMI后早期血钾浓度降低者QTcd明显增大 ,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其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SVA)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AMI患者(AMI组)和6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其QTd和QTcd,并根据AMI伴有或不伴有SVA的发生将AMI组再分为SVA组和无SVA组,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早期QTd与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SVA组的QTd、QTcd也较无SVA组增大(P<0.01);若以QTd≥60 ms为AMI早期发生SVA的预测值,则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64.2%.假阳性率为35.8%,假阴性率为31.8%.结论AMI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增大有密切关系,QT离散度在AMI早期预测SVA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 (QTd)与猝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索其变化的规律性 ,我们对 5 6例AMI患者QT离散度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 ,选择发病 6h之内的 5 6例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 )。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 5 2 .6岁。全部患者皆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 6例AMI患者 2 4h之内猝死 5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60… 相似文献
13.
近年QT离散度 (Q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QTd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A)有关。本文旨在讨论QTd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1992年 7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冠心病患者 56例 (其诊断标准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确定标准 ) ,典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8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8例 ,其中男4 0例 ,女 16例。年龄 50~ 76岁 ,平均 54 2岁。分为两组 :A组为仅伴有室性早搏者 38例 ,其中AMI4例 ,B组为伴有室性早搏且在以后观察中经心电图或心电监…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2004~2008年住院AMI患者66例,男49例,女17例;年龄30~80岁.平均58.53±14.83岁。均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描记12导联体表ECG。共分两组,1组为无心律失常组41例;2组为心律失常组25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多源窄性早搏,成对性窄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窄颤动)。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且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 ,体表心电图 (ECG) QT间期离散度 (Q T dispersion,QTd)的增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1 ] 。本文对 5 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心电图的 QTd测定分析 ,探讨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 QTd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 6 .2± 1 1 .0 )岁 ,符合 1 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1 4例 ,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16.
对6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测定结果分析表明:(1)AMI组与对照组比较QTd、QTcd明显延长,有显性差异(P<0.01)。(2)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QTd,QTcd明显延长,有显性差异(P<0.05)。(3)QTd异常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QTd正常组,说明QTd大于65ms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不同部位梗死,多部位梗死间QTd,QTcd比较无显差异。提示QTd延长对预测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QT离散度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校正的QT离散度(QTcd)≥60ms的观察组和QTcd〈60ms的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f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QT离散度能够较好的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比(QTd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早期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对比QTdr及QTd(QT间期离散度)和AMI时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组QTd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QTdr高于QTd(70.37%和62.16%).结论:QTdr预测AMI时室性心律失常有肯定价值,优于QTd;4周后QTdr增加,可能与远期猝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杨俊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2):127-127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AMI后QT离散度(QTd)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观察38例AMI患者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