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脑瘫家庭康复指导作为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例脑瘫患儿,由治疗师康复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家长问卷调查对此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脑瘫患儿康复显效率45.0%,有效率91.7%;家长对于此模式认可度86.7%.结论: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能力进步,是值得推广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脑瘫家庭康复指导作为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例脑瘫患儿,由治疗师康复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家长问卷调查对此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脑瘫患儿康复显效率45.0%,有效率91.7%;家长对于此模式认可度86.7%.结论: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能力进步,是值得推广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外脑性瘫痪治疗现状,详细回顾了国内采用针灸为主体治疗脑瘫的具体方法及其机理研究,探讨中国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特点及模式。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脑瘫有着极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宜探索建立以针灸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脑性瘫痪综合康复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患者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对120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和现代康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功能训练等措施,观察不同年龄段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在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和日常生活能力(ADL)上的评分。结果:<8个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8个月~2岁组和>2岁组(P<0.05);治疗前后三组在DQ、MI和ADL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尤其以<8个月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脑瘫儿童应用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其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对患儿开展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使用语言认知康复系统,比较两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76.67%。结论语言认知康复系统能够促进脑瘫儿童语言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核心肌肉及其作用的研究,总结核心控制能力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旨在提升患儿的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小儿脑瘫康复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采用相适应的特色针灸疗法,辨证与辨病相渗透,在促进脑细胞功能的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多种针法的综合运用更是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影响脑瘫患儿康复的相关文献收集与分析,归纳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的各种方法及相应针灸临床经验总结,肯定了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指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是目前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康复疗法和传统医学疗法的密切结合为脑瘫患儿最大限度的康复带来了希望。有研究指出,脑瘫患儿除了综合性康复治疗外,还必须对其进行康复护理[1],而家庭康复护理作为一种贯穿患儿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明显促进患儿康复[2]。本院儿童康复中心自开展穴位注射结合家庭康复护理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来,收到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瘫儿童康复教育训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的发展特点,分析和讨论如何对此类儿童实施康复教育和训练,为此类儿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教育和训练的脑瘫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各种训练方法和环境对其影响效果。结果:脑瘫儿童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经适当教育训练后,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对重度脑瘫儿童的教育训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中教育训练效果不同。结论:脑瘫儿童应实行全面干预,而不仅限于肢体康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而且干预应从儿童发展较好的方面做起。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教育训练方式是目前教育和训练重度脑瘫儿童较适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F-CY框架下脑瘫“3+1”全人康复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44例脑瘫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康复干预方法,观察组依据ICF-CY评定结果,从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3+1”全人康复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10周,应用脑瘫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身体功能ICF限定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活动和参与ICF限定值与治疗前比较亦有降低(P<0.05);两项ICF限定值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阻碍因素与活动和参与ICF限定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CF-CY架构下的脑瘫“3+1”全人康复模式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环境因素是影响康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今脑瘫发病仍呈上升趋势,防治关系到民族素质,涉及社会、家庭和人生,已受到多领域关注,治疗康复手段也在改进、拓展。“十五”和“十一五”前三年,我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手段配合的综合疗法,已形成较为规范的治疗模式,遵循“四贵三结合”原则,临床实践证明此疗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脑瘫儿童患者3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疗法,治疗组予计算机辅助语言认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9,(10):1477-1482
目的:对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以明确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按照排除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含1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OR=4.01,95%CI(2.95,5.46),Z=8.83,P<0.01],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在改善MAS分级[MD=-0.51,95%CI(-0.68,-0.34),Z=5.89,P<0.01]和提高GMFM评分[MD=6.82,95%CI (3.69,9.94),Z=4.28,P<0.0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比单纯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规范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现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脑瘫怠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为3-4.5个月.结果:所有患儿经康复训练与护理后总有效率为88.5%.结论:系统性、综合性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其费用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脑瘫发病率上升和神经康复理念的普及,脑瘫家长逐渐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但长期高额医疗费用,漫长的康复过程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我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倡导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因此,家长树立正确心态是完成家庭康复的核心.家庭康复不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贫寒患儿享受康复,而且更能保证脑瘫终身康复的需求.社区家庭结合康复模式为家长学习康复知识和技术手法提供平台,为最终转向长期的家庭康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65例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如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饮食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积极康复护理能提高脑瘫患儿的治愈率,宜尽旱开展。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是继小儿麻痹后肢体致残的首发疾病。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31万,患病率1.86‰,并且仍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脑瘫的康复强调早期康复、综合康复、全面康复。全面康复的涵义为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脑瘫儿童只有全面康复,才能提高潜在功能,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技能,为其回归社会,自立于或半自立于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fMRI技术动态观察研究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对脑瘫大鼠模型大脑再塑、功能重组的影响,以阐明脑瘫大鼠大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的组织结构、细胞功能与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脑瘫大鼠缺血缺氧模型,应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脑组织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透射电镜对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超微病理检测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脑瘫鼠经针刺加康复运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大脑病变区超微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瘫肢体运动功能,并在改善大脑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同时,对脑组织病变区的超微病理结构亦具有明显的促进其恢复作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透射电镜超微病理检测结果与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呈正相关。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有效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是通过恢复大脑病变皮质区脑细胞的线粒体、突触数及密度,激活脑细胞功能代谢来实现的,主要基于大脑的再塑与功能重组。结论:fMRI技术对脑瘫康复过程中疗效结果的无创追踪分析与评估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倩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2014,9(7):857-863
目的:对国外癌症康复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在癌症康复方面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回顾,结合作者从事癌症康复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分析中药、针灸、情志、食疗及运动在癌症康复中的应用,探讨中医药在癌症康复应用中的方法与模式。结果:癌症康复在国外已普遍受到重视,但难以满足癌症患者的需要,尚缺乏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推荐意见。中医药在我国癌症康复中应用广泛,建立康复手段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可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结论:目前癌症康复仍缺少评价指标和充分满足个体化需求的康复模式。中医药应在癌症康复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走向国际还面临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药物、运动和作业疗法、语言功能训练、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法对78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9例小儿脑瘫患者经过康复治疗以后,基本治愈18例(23.08%),显效34例(43.59%),有效24例(30.77%),无效2例(2.56%),总体治疗效果有效76例,总有效率达到97.44%。结论: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取得预想的疗效,治疗的疗程越长,脑瘫患儿的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