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载药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处方优化与释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ACSPM),并研究其处方优化与释药机制。方法:设计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ACSPM处方并制备微囊,测定其释放度并通过释放动力学模型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所得微囊大小及含量均匀,最优处方中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与阿司匹林比例分别为3.0%、1.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该微囊制备工艺方法简单,释药机制以药物扩散为主兼有骨架溶蚀的non-Fickian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沙  侯新朴 《药学学报》2003,38(5):380-383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DSC分析结果显示,组成微囊的各材料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成型。随药载比增加,微囊中BSA的载药量由9.20%增至35.08%;随壳聚糖浓度升高,载药量由30.29%升至38.12%。载药微囊中BSA在PBS(pH 7.4)与0.1 mol·L-1 HCl中均呈两相释放;随CTS浓度增大,BSA在0.1 mol·L-1 HCl中的释放减慢。结论制备的微囊圆整且分散性好,微囊对BSA具较高包载能力,并具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对干扰素-tau的控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干扰素-tau微囊,希望开发成为一种口服干扰素制剂。方法使用注射器手工滴制的方法,在滴加过程中,速度和距离是影响囊形的主要因素。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法应用于干扰素-tau药物的包封,其制备简单快速,干扰素-tau包封率很高,并且具有肠溶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有望用作干扰素-tau或其它肽类药物的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包裹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并测定其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方法:采用注射器滴注法制成包裹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标准曲线,每隔2周测定微囊所包裹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体外释放浓度。结果:微囊形态为圆形透明颗粒状,粒径在1mm左右。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微囊中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体外每2周释放量,显示药物累积释放量与时间之间为直线关系,基本符合药物零级释放动力学。结论:滴注法制备包裹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囊制作方法简便,其药物体外释放稳定。  相似文献   

6.
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为材料,制备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orubicin loading nanoparticles,DOX-ALG-NPs),并对其载药、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乳-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海藻酸钠纳米粒(ALG-NPs),以吸附法载药制备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ALG-NPs)。采用效应面法对ALG-NPs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ALG-NPs悬液浓度、药载比、孵育时间及孵育温度对ALG-NPs载药性能的影响。对DOX-ALG-NPs的基本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结果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62.0±4.5)nm的ALG-NPs及粒径为(159.8±8.1)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4.2±0.5)%和(19.05±0.085)%的DOX-ALG-NPs。与原料药DOX相比,DOX-ALG-NPs在生理盐水与PBS(pH=7.4)中均呈现明显的缓释作用,在生理盐水和PBS中2 h与5 h时分别释放药物(38.1±1.5)%与(55.5±1.1)%、(40.0±1.8)%与(48.1±2.5)%,24 h时分别释放(73.1±3.2)%、(60.3±3.4)%。结论所制备的DOX-ALG-NPs形态圆整,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及载药量较高,具有缓释性能,有望用作抗癌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磷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用于运载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地塞米松磷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包封率、微囊强度为指标,设立总的评估指数,选取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CaCl2浓度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用量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四个因素中,壳聚糖浓度对评估指数的影响最大(P<0.01),其次是CaCl2和海藻酸钠浓度(P<0.05),地塞米松磷酸钠对评估指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优化方案进行正交实验复核实验表明,药物包封率、微囊机械强度分别为96.90%,97.33%。结论本法工艺简便、稳定,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赵亮  苏畅  崔腾 《中国药房》2012,(13):1207-1209
目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多层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和机制。方法:以阿拉伯胶和壳聚糖为囊材,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使用溶液干燥法(复合乳液法)制备载药(对乙酰氨基酚)多层(阿拉伯胶-壳聚糖-阿拉伯胶-壳聚糖)微囊。通过正交试验,以阿拉伯胶溶液-二氯甲烷体积比(A)、壳聚糖用量(B)、戊二醛-成壳材料总量比例(C)为因素,包封率为指标,优选制备工艺。通过测定其在盐酸溶液中的体外累积释药率并进行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其释药机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4:3、B0.6g、C1:3。所制备的多层微囊球形完整、光滑,囊壁较厚;突释效果不明显,药物在12h内全部释放,其体外释药机制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所制载药多层微囊突释效应小、缓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双氯芬酸钠制备成明胶微球,考察其缓释效果。方法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内外释药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范围为48~100μm,平均粒径为70.70±11.29μm,载药量为35%。体内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有缓释作用。结论本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能够起到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体内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体内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干法压制包衣技术制备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调整包衣中致孔剂用量,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查时滞,并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药浓度,考查体内外时滞的相关性。结果:体内外时滞基本相符。结论:可用体外时滞预测体内的时滞。  相似文献   

11.
法莫替丁-甲壳胺缓释微囊释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法莫替丁-甲壳胺微囊的释药机理。结果表明该微囊的释药机理为几步骤相互衔接;经物的突破效应,亚胺键的水解,甲壳胺的吸水膨胀以及药物通过胶状粘稠层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为囊材制备了红霉素缓释微囊,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体外释放度的数据作为输入、血药浓度数据作为输出训练神经网络系统,通过比较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考察网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本网络得到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囊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肠溶微囊在Beagle犬体内的释药行为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Beagle犬口服市售血栓通胶囊或自制PNS肠溶微囊(胶囊型)后,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并对体外累积释放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自制PNS肠溶微囊对市售血栓通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三七皂苷R1(R1)313.63%,人参皂苷Rb1(Rb1)314.35%,人参皂苷Rg1(Rg1)202.03%,上述3成分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R1,Rb1和Rg1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 4,0.958 0和0.719 2。结论:自制PNS肠溶微囊与市售血栓通胶囊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Rb1体内外相关性较好,可用一定的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体内行为的预测,R1和Rg1体内外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酮基布洛芬微囊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酮基布洛芬微囊,以延长药物的体外释放时间.方法:以明胶为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了酮基布洛芬微囊,测定其包封率、药物含量,并且与酮基布洛芬在人工胃液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溶出度比较.结果:酮基布洛芬微囊在人工胃液中溶出极少,而主要在pH7.4磷酸缓冲液中释放,在磷酸缓冲液中释放T50、Td分别比原药延缓43.5 min和75.8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制布洛芬壳-聚糖微囊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市售布洛芬普通片剂为参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模型动物家兔药时曲线。结果相对于普通片剂,兔口服布洛芬-壳聚糖微囊后,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降低(P〈0.05);同时药物在兔体内平均驻留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P〈0.05);但两制剂的AUC无差异(P〉0.05)。结论研制的布洛芬-壳聚糖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布洛芬片剂等效。  相似文献   

16.
盐酸克林霉素微囊的体外释药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克林霉素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备微囊.用浆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药物释放速率随微囊粒径减小而增加;囊材粘度增加,药物释放速率降低;附加剂滑石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较复杂,随着滑石粉比例增加.药物释放速率增加.但至一定比例后.速率降低。与市售胶囊相比.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 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盐酸克林霉素微囊有显著的缓释作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微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结合非线性规划法优化酮咯酸氨丁三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囊包封率90%,载药量44%,在水中的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细胞微囊的结构表征及其功能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囊的结构和功能活性,评价以壳聚糖替代多聚赖氨酸的ACA微囊在细胞移植中作为运载工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制备ACA微囊和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采用IR、37℃摇床振荡对这两种微囊的膜结构表征及机械强度进行比较研究;以胰蛋白酶、牛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为分子标蛋白,考察囊膜的通透性。用ACA微囊包封C2C12细胞,并植入小鼠腹腔,定期回收微囊,观察囊内细胞存活情况及微囊的生物相容性。结果ACA和APA微囊的囊膜均为聚电解质配合物,两者机械强度良好;所制备的微囊允许胰蛋白酶分子通过,限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透过。回收移植5周的ACA细胞微囊,其形态保持不变,囊内细胞存活率为68.80%±2.17%。回收微囊化的C2C12细胞在体外进行再次培养,3 d后细胞贴壁生长特性恢复,形态正常,增殖良好。结论ACA微囊是细胞移植中包裹、保护细胞的合适载体。  相似文献   

19.
单硝酸异山梨酯微囊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乙基纤维互为囊材,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囊,通过药物的体外释放确定处方,评价微囊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所得单硝酸异山梨酯乙基纤维素微囊收率高,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含药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壳聚糖(CS)聚阳离子及海藻酸钠(ALG)聚阴离子电解质的性质,在药物微球表面自组装形成多层包覆结构的壳聚糖载药微球,并研究组装层数、温度及盐离子浓度对自组装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CS载四环素(TC)的药物微球,并在其表面交替自组装ALG及CS。利用IR测试技术及电极电位法进行表征。结果CS交联微球未破坏CS及TC的结构,CS与ALG以静电作用相结合。CS交联微球的载药量为40.2%,自组装六层的微球载药量为32%。组装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初期暴释现象得到极大改善,释药速率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而下降,温度较高时组装完整,盐离子浓度存在较佳点。结论温度为60℃、盐离子浓度为0.5 mol.L-1、组装层数为四层的微球释药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