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酮咯酸氨丁三醇微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昱斐  丁燕飞  刘琴  姚瑶 《中南药学》2006,4(2):108-111
目的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滴液法制备微囊,以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溶出度测定法考察微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80%微囊粒径在200-250μm,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粘连,包封率达90.56%,载药量达43.65%;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沙  侯新朴 《药学学报》2003,38(5):380-383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DSC分析结果显示,组成微囊的各材料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成型。随药载比增加,微囊中BSA的载药量由9.20%增至35.08%;随壳聚糖浓度升高,载药量由30.29%升至38.12%。载药微囊中BSA在PBS(pH 7.4)与0.1 mol·L-1 HCl中均呈两相释放;随CTS浓度增大,BSA在0.1 mol·L-1 HCl中的释放减慢。结论制备的微囊圆整且分散性好,微囊对BSA具较高包载能力,并具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羧甲纤维素钠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乳化分散交联法,制备了低分子肝素-壳聚糖-羧甲纤维素钠微囊,考察了不同处方工艺对微囊释药性能的影响.按最佳工艺制得的微囊形态圆整,粒径2~7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2.3%和6.47%,微囊释药具pH依赖性.兔体内释药实验的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微囊较注射液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并评价其体外质量。方法: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原料,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空白再微球,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并对其形态、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在20-100μm,平均粒径为53.4μm,载药量16.65%,包封率92.5%,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微球制备工艺较简便,各种因素较易控制,重现性好,载药量与包封率均较高,符合鼻腔给药微球要求。  相似文献   

5.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燕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8,32(5):223-228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考马斯亮兰-酶标仪法测定纳米粒收率,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处方优化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平均粒径65.3nm,Zeta电位-31.4mV,纳米粒收率95.0%,包封率74.3%,载药量4.65%,制剂24小时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4%。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以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可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相中的浓度。其优化处方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制备AAP复合微囊栓剂,具有良好释放效果。方法:考察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过程的处方和工艺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同时采用复合缓释技术(速释部分+微囊缓释)制备复合微囊缓释栓剂,考察其释药行为。结果:建立了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方法,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囊材用量各为7 g(溶液浓度7%),药物用量为8 g,搅拌速度为300 r·min-1,制备温度55℃。此条件制备的微囊形态圆整,粒径均匀,重复性好,包封率为(79.71±0.10)%,载药量为23.11±0.69%。微囊有缓释效果,拟合缓释方程符合一级方程。制备的复合微囊栓与普通栓剂相比,具有更好的释放效果,其中缓释过程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基于普通栓剂与复合微囊技术制备的新型AAP栓具有更佳的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载药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8.
卡铂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处方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U15均匀设计表筛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条件。以卡铂原料药为对照,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小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0.08~48h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优化处方所得载药微囊粒径为(14.25±3.52)μm,载药量为(6.81±0.04)%,包封率为(74.13±0.56)%(n=3)。与原料药对照,卡铂微囊在肺组织中的药物峰浓度增加1.76倍,药物分布百分率较高(31.97%~45.59%);而心脏和肾组织中的药物峰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小。结论:优化工艺合理,重现性良好。卡铂微囊在肺组织的药物浓度和分布百分率均较高,呈明显的肺靶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甲硝唑微囊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甲硝唑微囊,并对微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性进行考察。结果所制微囊包封率在72%以上,载药量大于40%,8h时累积释药量达85%。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10.
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的:选择奥沙普秦作为模型药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处方和工艺,考察其理化特征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8.36%和16.26%,平均粒径为(346.6±164.1)μm;1h药物释放达到36%,随后药物的释药行为是一个缓释过程。结论:制得了载药量较大,包封率较高的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1.
蒋涛  任先军  欧阳忠  郭树章 《医药导报》2007,26(8):0924-0926
目的制备GM l 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W/O/W乳化溶剂干燥法制备GM l PLGA微球,测定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为(18±8) μm,载药量约为4.9%,包封率约为6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0.153t1/2+0.037 05(r=0.995)。结论GM l 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体外释药呈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口蹄疫DNA疫苗为DNA疫苗的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一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1.9μm,载药量为5%,产率为53.2%。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受载药量影响较小,而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增高,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变慢。结论:以生物降解材料海藻酸钠、壳聚糖,用喷雾干燥法制备DNA疫苗微球,不需要超声和有机溶剂,因而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孔晓龙 《中国药房》2009,(22):1710-1711
目的:制备肺靶向性羟基喜树碱(HCPT)微球,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肺靶向性。方法:以聚乳酸为主要辅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比较微球及原料药的体外释药性;取12只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HCPT微球及原料药,30min后分别测定血浆及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对分布率。结果:所制微球粒径在7~30μm者达81.6%,平均粒径为(14.2±3.1)μm,包封率为72.36%,载药量为(40.6±3.6)%,微球及原料药体外释药参数T50分别为85、18min。微球给药组在肺中的药物浓度最高(32.2±2.48)μg.mL-1,相对分布率58.1%;原料药给药组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最高(13.52±2.58)μg.mL-1,相对分布率25.24%。结论:所制HCPT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及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4.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针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优化了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空白和载药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9.96和133.15nm;包封率为99.23%;载药量为13.56%;制备收率为99.3%。以乳和支架剂制得的冻干针剂外型美观、理化性质稳定,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152.02nm。用动态透析系统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显示高分子量聚乳酸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微囊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普罗布考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其形态、体外释药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普罗布考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74.57%,载药量平均为17.93%,囊径为35~95μm,24h累积释药量93.61%.结论:制备的普罗布考微囊工艺简单、可靠,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双氯芬酸钠制备成明胶微球,考察其缓释效果。方法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内外释药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范围为48~100μm,平均粒径为70.70±11.29μm,载药量为35%。体内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有缓释作用。结论本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明胶微球能够起到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为材料,制备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orubicin loading nanoparticles,DOX-ALG-NPs),并对其载药、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乳-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海藻酸钠纳米粒(ALG-NPs),以吸附法载药制备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ALG-NPs)。采用效应面法对ALG-NPs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ALG-NPs悬液浓度、药载比、孵育时间及孵育温度对ALG-NPs载药性能的影响。对DOX-ALG-NPs的基本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结果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62.0±4.5)nm的ALG-NPs及粒径为(159.8±8.1)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4.2±0.5)%和(19.05±0.085)%的DOX-ALG-NPs。与原料药DOX相比,DOX-ALG-NPs在生理盐水与PBS(pH=7.4)中均呈现明显的缓释作用,在生理盐水和PBS中2 h与5 h时分别释放药物(38.1±1.5)%与(55.5±1.1)%、(40.0±1.8)%与(48.1±2.5)%,24 h时分别释放(73.1±3.2)%、(60.3±3.4)%。结论所制备的DOX-ALG-NPs形态圆整,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及载药量较高,具有缓释性能,有望用作抗癌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8.
喷雾干燥法制备丹酚酸壳聚糖微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丹酚酸微囊,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收率和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微囊的影响,并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壳聚糖质量浓度1.5%,丹酚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3,进风温度190℃,蠕动泵速度300mL.h-1,所制得的微囊表面圆整,载药量为25.99%,收率为51.88%,包封率为86.21%,平均粒径为105.6nm。体外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在0~240min内拟合一级释药模型方程ln(1-Q)=-0.236 9 t+4.591 7,r=0.920 3。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丹酚酸微囊,收率和载药量较高,制备工艺简单,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阿霉素共聚物胶束并研究其体外性质。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嵌段共聚物;用透析法、溶剂蒸发法制备空白及载阿霉素胶束;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了载阿霉素胶束的释药特性。结果采用透析法制备载阿霉素胶束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91.1±15.8)nm;药物胶束的包封率为85.2%,载药量为10.4%;与市售阿霉素注射剂相比,载阿霉素胶束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结论共聚物胶束可作为疏水性药物阿霉素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以微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结合非线性规划法优化酮咯酸氨丁三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囊包封率90%,载药量44%,在水中的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