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慧  霍传玲  华捷  倪妍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12):962-963,F00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术前检测腋下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腋下部位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形态,大小、数目等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改变,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52例腋下高频超声检查中,34例检出淋巴结,敏感性65%,病理证实淋巴结有转移的11/34例,淋巴结无转移23/34例。结论:高频超声是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淋巴结短径>5mm,长/短径比<2,可作为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液等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参考声像图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慢性腹痛患儿108例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腹部,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血流及纵横比值。结果:102例(95%)显示有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多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流信号增多,其中90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1%(89/98)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2%(64/89),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在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的66例女性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35例和反应组31例。对两组检出的淋巴结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形态、大小、长径与短径的比值(L/S)、皮质回声、淋巴门结构、淋巴结皮质厚度及血供情况。对超声或临床可疑的腋窝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学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转移组L/S≤2、淋巴结边缘形态不规则、淋巴结内部低回声、淋巴门缺失及混合型血流分布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57%、64.52%;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83.87%。联合诊断拟合方程为Logit(P)=-5.301+2.860×穿刺结果+3.259×淋巴门+2.326×边缘形态+2.081×L/S。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0.510,敏感性88.57%,特异性96.77%,曲线下面积0.959。结论 FNA细胞学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指标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优于FNA单独诊断,可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对腋窝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病理证实的39例转移淋巴结形态更接近圆形,多呈融合状态。血流信号多位于周边,并随淋巴结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多发性肿大淋巴结较单发性血流丰富。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上各有其特征性表现,二者结合可提高检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检出情况。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数目、纵横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及内部血流状态等。结果46例患者中甲状腺癌22例、鼻咽癌15例、恶性淋巴瘤9例。超声检查共探及颈部肿大淋巴结93枚。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肿瘤淋巴结转移者75枚,非淋巴结转移18枚。肿瘤转移淋巴结纵横比〈1.5者占84.9%,内部回声不均者占75.3%,边界欠规则者占74.0%、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者占32.9%。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组间上述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分布较丰富,多普勒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也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5)。结论超声是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CLN)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TMC的患者422例,对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的超声、术中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总结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结果 422例TMC患者术前超声检出颈部中央区气管旁128例(30.3%,128/422)276个肿大淋巴结,其中多数淋巴结(98.6%,272/276)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长短径比≥2(63.8%,176/276),部分淋巴门结构不清(72.1%,199/276),血流稀少或无血流显示(91.7%,253/276)。术中清扫检出气管旁肿大淋巴结978个,其中522个(53.4%,522/978)淋巴结长径≤5.0 m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00例(23.7%,100/422)203个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未显示中央区气管前及喉前肿大淋巴结,术中清扫发现气管前和喉前肿大淋巴结51个(气管前22例48个肿大淋巴结,喉前3例3个肿大淋巴结);其中30个淋巴结(58.8%,30/51)长径≤5.0 mm,5个(9.8%,5/51)淋巴结长径>10.0 mm;病理检查证实7例13个气管前淋巴结转移(1例气管前和喉前均显示1个淋巴结转移)。结论 TMC患者颈部中央区解剖结构复杂,且颈部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所在位置较深、长径较小、术前超声检查极易漏检;术前超声未检出颈部肿大异常的淋巴结并不能排除微小淋巴结转移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危险。了解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熟悉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发现肿大淋巴结即扩大超声扫查范围,对颈部中央区各亚区仔细扫查,对指导临床手术彻底切除甲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目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察。结果病理证实的43例转移淋巴结形态改变,有融合状态。血流信号多位于周边,并随淋巴结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多发性肿大淋巴结较单发性血流丰富。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上各有其特征性表现,二者结合可提高检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淋巴结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形态、大小、数目等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其血流分布,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51例检出淋巴结肿大,敏感性64.5%(51/79),其中可疑淋巴结转移27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5例,敏感性92.6%(25/27)。结论高频超声是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淋巴结横径(T)〉5mm,纵径/横径比(L/T)〈2,可作为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等声像图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超声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在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多切面探查,观察其形态、大小、长径/短径、皮质回声、淋巴门结构、淋巴结皮质厚度以及血供情况。对超声或临床可疑的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评价超声腋窝淋巴结检查以及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FNA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学模型,并建立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鉴别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转移组35例,反应组31例。L/S≤2、边缘形态不规则和淋巴门缺失对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影响(均P<0.05)。超声检查对三阴性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68.57%、64.52%。超声引导下FNA对三阴性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83.87%。联合诊断拟合方程为logit(P) =-5.301+2.860*穿刺结果+3.259*淋巴门+2.326*边缘形态+2.081*L/S。其AUC为0.959,最佳诊断点为0.510,敏感性88.57%,特异性96.77%。结论 腋窝淋巴结FNA联合超声指标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优于FNA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用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回声,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结果:二维声像图显示病灶最小20 mm×20 mm,最大为130mm×100mm,单发78例(92.8%),多发6例(7.2%),共92个病灶;病灶发生在右叶40例,左叶48例,中叶4例,病灶表现为低回声的56个(60.9%),回声不均匀的75个(81.5%),边界模糊的70个(76.1%);肿块呈分叶状的55个(59.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15例(17.9%),甲胎蛋白升高者20例(23.8%),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者72例(85.7%);有胆道手术史及结石者50例(59.5%).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5.7%(72/84).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HASTE法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道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ASTE法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HASTE-MRCP)诊断胆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75例胆道病变患者的HASTE-MRCP影像和手术结果,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比较。结果:HASTE-MRCP诊断胆道病变,正确率96%(72/75);诊断胆管恶性梗阻灵敏度97.1%,特异率95%,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4%。35例恶性胆管梗阻中,HASTE-MRCP显示癌肿32例,其癌肿发现率高于PTC(8/35)。结论:HASTE-MRCP在胆道病变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彩超观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观测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腹痛就诊小儿,另一组为在校儿童查体;采用高分辨率彩超全面检查小儿腹腔,重点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测量其大小。结果:因腹痛就诊小2儿1072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739例(占68.94%),查体儿童258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167例(占64.73%),两组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和单一最大截面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2例病理结果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炎症。结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淋巴结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最大截面指数可用于肿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NB)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超声引导下CNB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155例,共155个颈部淋巴结.分析其CNB常规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表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超...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瘤内供血特点及肿瘤与门静脉之间的关系,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彩色血流显示率为64.3%,彩色血流显示率、门静脉受侵率与肿瘤大小无统计学相关性,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4%。肝门部胆管癌需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Mirizzi综合征、胆囊癌侵犯肝门部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1例肝脏恶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结节型肝癌28例、巨块型肝癌15例,弥漫型肝癌9例,小型肝细胞癌1例,末梢型胆管癌1例,肝门型胆管癌1例,肝胆管囊腺癌1例,肝转移瘤45例。结论:肝脏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和CT特征。CT对肝脏各种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甲状腺癌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其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5例甲状腺癌中,肿块内见砂粒样钙化灶的46例(54%),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灶27例(32%)肿块内血流丰富占50例(59%),阻力指数>0.70的56例(66%),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61例(72%)。结论高频声像图中的砂粒样钙化及低回声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而血流丰富程度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9例经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对比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其诊断准确性以及其分型诊断准确性。结果 HCCA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相高增强占79%,门脉相低增强占82%,延迟相均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HCCA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4%;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3%,增强CT为87.2%;两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HCCA的显示和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实时谐波超声造影(CEUS)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46个肝门部胆管癌。采用χ^2检验比较肝门部胆管癌常规超声与CEUS回声分布差异;以手术确定的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诊断门静脉受侵的准确率、对肝门部淋巴结的显示率差异。结果 在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82.6%(38/46)及91.3%(42/46)的肝门部胆管癌表现为低回声,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晰,而常规超声63.0%(29/46)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回声,病灶清晰显示率在常规超声、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为37.0%(17/46)、84.8%(39/46)、91.3%(42/46)。肝门部胆管癌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分布与常规超声回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4、53.939,P=0.000)。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为100%(46/46),高于常规超声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80.4%(37/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05)。术中证实9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常规超声诊断7例患者门静脉受侵,CEUS诊断8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常规超声与CEUS均未发现肝动脉受侵。术中诊断8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及CEUS均发现6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CEUS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灶清晰显示率及对胆管侵犯范围的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均为少血供型,超声造影显示3例病灶均表现"快进快出"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门脉相病灶呈低回声,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结论超声造影在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对病灶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