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探讨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再生肝细胞体积、数量和DNA含量的影响。分别测定大鼠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及肝叶大部分切除术后7 d 再生肝DNA含量、肝细胞数和体积。用多功能显微图像测量仪测定切片中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及肝细胞核直径。按体视学方法测算整个肝脏的肝细胞数。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测定切片中单个肝细胞DNA 含量。结果表明, 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组大鼠肝细胞DNA含量、数量及体积均较单纯肝叶切除组增加 (P< 0.05)。提示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肝再生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再生肝细胞体系,数量和DNA含量的影响。分别测定大鼠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及肝叶大部分切除术后7d再生肝DNA含量,肝细胞数和体积。用多功能显微图像测量仪测定切片中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及肝细胞核直径。按体视学方法测算整个肝脏的肝细胞数。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测定切片中单个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均较单纯肝叶切除组增加(P〈0.05)。提示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实验动物模型同时切除肝脏、胰腺或十二指肠,以探讨残肝再生反应。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1)68%肝叶切除组;(2)68%肝叶切加50%胰腺切除组;(3)68%肝叶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4)68%肝切除加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每组中3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24、48、72和168h处死并采集血液和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以及免疫组化证实肝细胞增殖细胞核蛋白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肝、胰切除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显著减少残肝细胞DNA峰值期的合成,其延迟性肝再生反应延迟至术后168h,结论: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外分泌腺的多种因子对触发肝细胞的增殖可能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大鼠肝分离出小分子蛋白质,注入肝大部切除的大鼠体内。术后24h制备肝细胞悬液及骨髓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计测定细胞DNA含量。结果:①实验组大鼠每克体重注入肝提取物10~300μg,一致呈现4n肝细胞DNA复制受阻于G_1期,各类肝细胞数与正常大鼠的相似;②对照组大鼠,4n肝细胞由正常的68.1%降至30.9%,8n肝细胞由6.3%骤增至25.3%,并出现16.8%的4n~8n间8期肝细胞;③两组大鼠的骨髓细胞DNA含量均无变化。表明肝提取物中含有肝抑素样物质,它特异性地使再生肝的4n肝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于G_1期及S早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我院20年来对胃大部切除术、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加半胃切除术及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743例作有选择地临床对比研究,认为三种手术的优良率均在80%以上,其中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加半胃切除组最优,而高选迷切是一个安全的,副作用少的手术方式,如能改进技术操作,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易漏神经,疗效可望提高。胃大部切除的效果也较肯定,不应随意放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定量测定细胞学涂片中单个肝细胞DNA含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年龄正常大鼠及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的肝细胞DNA含量情况。实验表明正常大鼠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细胞核倍体逐渐从二倍体向四倍体发展;行2/3肝叶切除术后48小时,二倍体肝细胞和双核细胞明显减少,四倍体细胞增多,显示在增生刺激下促进了肝细胞多倍体化过程。最后,对肝细胞多倍体化的形成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76到1980年曾选用联合术式,即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SV)加半胃切除,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0例(占同期非急症的切除性溃疡手术数的5.77%)。本文拟与同期适合对比的胃大部分切除术40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经验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兴奋与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氧自由基和肿瘤坏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LPS对照、迷走神经刺激和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LPS等4组.分别测定肝组织TNF-α和丙二醛(MDA)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TNF含量较低,静注LPS后,TNF含量明显升高;迷走神经刺激组TNF含量较单纯LPS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后注射LPS组明显降低;迷走神经刺激组血浆ALT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LPS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LPS组(P<0.01).结论迷走神经兴奋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减缓体内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肝组织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部份肝切除后肝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部份肝切除后肝脏 DNA 合成率、DNA 含量,肝细胞标记核数、肝细胞核分裂相以及再生肝重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丹参对肝再生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能够促进肝脏再生时的 DNA 合成和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肝再生作用。丹参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肝脏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肝再生内在因素的作用而实现的。丹参促进肝再生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可以作为肝切除后恢复期的辅助药物,同时对其它肝脏疾病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赤芍对90%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注射液组、赤芍注射液组、大黄与赤芍联合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采用90%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肝再生模型,测定大鼠凝血功能,并观察大鼠术后96 h内存活率。结果大黄、赤芍可以降低PT值,升高PTA值,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结论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