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常伴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少见。本文对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采用栓塞载瘤动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一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病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该组6例病人均获治愈。疗效满意。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对6例颅内动脉瘤和1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行了国产微弹簧圈的栓塞治疗。结果4例脑动脉瘤瘤腔栓塞90%,另2例瘤腔完全充填闭塞。14例CCF有12例栓塞满意,栓塞后一周杂音逐渐消失。2例行2次栓塞。本组结果提示微弹簧圈栓塞是颅内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预防应当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对11例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围术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状况,加强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护理,心理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脑卒中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消失,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1例支架未能置入。10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穿孔、血管痉挛或血栓栓塞等)。术后6个月获造影随访,除1例颈内动脉闭塞外,9例患者载瘤(瘘)动脉畅通。结论带膜支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有效手段,充分做好支架置入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颅底骨折后迟发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可由蝶窦部位的假性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引起,但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曾收治1例颅面外伤后1个月出现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2次颌内动脉栓塞,鼻出血仍反复,后经栓塞CCF,鼻出血彻底停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经DSA造影证实为假性动脉瘤3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1例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1例,分别采用可脱落球囊、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或带膜内支架对损伤部位进行动脉内栓塞治疗。结果对3例假性动脉瘤及1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患者以可脱落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成功。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在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采用球囊成功栓塞瘘口,1例CCF予以GDC填塞海绵窦;其余1例CCF两次球囊栓塞均失败,但术后24h患侧凸眼明显回缩,间断按压患侧颈内动脉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行带膜内支架成功植入,动脉瘤被旷置,颈内动脉保持通畅。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al.CCF)是指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及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致使全部脑血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影响的轻重取决于CCF的分流量和海绵窦内的压力。笔者白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材料与技术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首选方法。多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直接栓塞瘘口并力求保持颈内动脉通畅。但由于瘘口的大小及其与颈内动脉的角度不同等原因,部分病例并不能成功,而导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为保证颈内动脉通畅,可采用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及瘘口,现就笔者采用眼上静脉途径治疗TCCF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发生展神经麻痹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1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展神经麻痹67例,展神经非麻痹患者6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长、瘘口血流量大、颈内盗血、合并颅底骨折或颅高压、经岩上、下引流,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发生展神经麻痹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长(OR=8.449,P0.05)、瘘口血流量大(OR=6.862,P0.05)、合并颅底骨折或颅高压(OR=19.375,P0.05)、经岩上、下引流(OR=3.838,P0.05)是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发生展神经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67例展神经麻痹患者中失访3例,展神经完全恢复59例,未完全恢复5例。恢复时间(82.14±12.23)d,85.84%的患者在6个月内恢复。结论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长、瘘口血流量大、合并颅底骨折或颅高压、经岩上、下引流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发生展神经麻痹重要影响因素。多数患者可在6个月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Seldinger法插入导管鞘后,用带Bait可脱球囊的magic—BD导管透视下经导引管送达瘘口水平,当球囊突然“低头”或改变方向时,表示球囊已通过瘘口,进人海绵窦。以等渗造影剂交换气体后充盈球囊至杂音消失,造影证实瘘闭塞完全,并保持颈动脉通畅。结果本组78例共进行82次栓塞治疗,66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12例闭塞了患侧颈内动脉,其中4例因球囊破裂,症状复发,又进行了二次栓塞治疗后治愈,无术后死亡和症状加重病例,但其中6例自发性患者症状消失4例,症状减轻2例;其余病例均在术后3天-3周内症状消失,经过1个月~5年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提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位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眼部护理,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e W  Shi J  Liu C  Tan Q  Wu Z  Fan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01-40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以来经血管内治疗的43例(60例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男性37例,女性6例。外伤性39例,自发性4例。单纯闭塞瘘口31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颈内动脉通畅率72.1%。结果治愈39例(90.7%),好转4例(9.3%),并发偏瘫1例(2.3%)。结论球囊栓塞应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     
儿童幕上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治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提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眼部护理,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D  Ling F  Li M  Zhang H  Miu Z  Song Q  Li X  Hao M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54-756
目的 探讨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1986年9月至1998年8月间123例外伤性CCF中12例难治性CCF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难治性CCF的原因主要是:瘘口过小或过大,载瘘颈内动脉狭窄;单纯结扎颈内动脉、栓塞时球囊早脱或弹簧圈填海绵窦不够致密等早期的治疗失误;栓塞球囊早泄或移位致瘘口复发。经动脉、静脉或外科开颅等途径,用球囊、弹簧圈或(和)NBCA(丙烯酸正丁酯,n-b  相似文献   

16.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l例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进行护理。术前实施心理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护理、眼部护理及行为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穿刺点局部的护理及头部制动等。病人心理平稳,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对有头部外伤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积极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有4例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治疗。3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瘘口远近端的颈内动脉闭塞术;3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1例应用2个球囊。结果4例患者瘘I:1完全闭塞,临床症状缓解,1例于首次术后12h症状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后缓解痊愈。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金标准;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治疗方法的选择、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TCCF检塞治疗26例患者,经动脉入路25例,经静脉入路1例;用可脱性球囊检塞瘘口21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3例,用微弹簧圈检塞治疗2例。结果;24例患者一次性检塞成功,2例检塞后因球囊早泄复发,再次经球囊检塞后治愈。一次性检塞治愈率92.3%,颈内动脉畅通率88.5%(23/26)。随访2-12个月,有2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症状明显行GDC检塞治疗后治愈,另1例无症状继续随访,本组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检塞瘘口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对于球囊无法进入的小瘘口TCCF可选 用微弹簧圈检塞;若动脉入路不能或失败可行静脉入路检塞瘘口;对于瘘口在放置多个球囊仍不能将瘘口检塞的患者,可考虑闭塞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是因外伤致颅底骨折,损伤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海绵窦,其同时受损使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与海绵窦异常沟通所造成的血管病变。因为盗血而产生的缺血与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与眼球运动障碍伴球睑结膜充血、水肿,甚至外翻,有的还伴有颅内出血、鼻衄与脑缺血性损害等症状。根据病史、体检诊断一般不难,CT (CTA)、MRI (MR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辅助诊断,但诊断的金标准是全脑全程(动脉期、静脉期与静脉窦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造影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供血动脉,瘘口部位、大小,有无经海绵前、后间窦使对侧海绵窦显影,盗血与静脉回流情况,并通过对侧颈内动脉与椎动脉造影了解颅内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余泽  韦娜 《临床外科杂志》1994,2(4):203-204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体会余泽,韦娜,闫金伟,马廉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临床多见,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占2.5%[1]。本病症状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症状发展缓慢或昏迷或眶部有损伤病例往往延误诊断。近十几年来由于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