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约有3.5%~15%的病例无法用已经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各种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通常将这些不明原因的肝炎称之为非甲—戊肝炎(nonA-Ehepatitis)。虽然1995年Linnen等[1]发现的GBV-C/HGV可能使10%~20%的非甲—戊肝炎的病因获得解释,但随后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不是原因不明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2],多数学者认为其致病性较弱或不致病。1997年Nishizawa等[3]应用表现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RDA)技术,从一名叫TT的患者输血后肝炎血清中克隆了一种可能引起输…  相似文献   

2.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诊断,但仍有一部分肝炎病人的病原体无法查明。美国有5%~10%的急性暴发型肝炎和20%~25%的慢性肝炎不能进行病原学诊断[1]。在我国的输血后肝炎中除外乙型肝炎,约90%是丙型肝炎,其余约10%的病人查不到病原体[2],这均预示着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3]。1995年下半年,一种新的肝炎病毒被成功分离,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或GB病毒C(GBvirusC,GBV-C),被认为是部分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原体。现将有关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近况综…  相似文献   

3.
<正> 庚型肝炎病毒或GBV-C(总称HGV)是从非甲~非戊肝炎患者体内鉴别出的黄热病毒属中的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急、慢性感染并对干扰素治疗敏感。HGV主要为非肠道传染,高危人群包括静脉滥用药物者、多次输血者、血透和血友病患者等。仅3%~16%的非甲-戊型肝炎病例HGV阳性,表明HGV并非肝炎的主要致病原。本文对HGV的基因与变异、流行情况及其感染综述如下。 1.HGV基因构成特点与基因变异 HGV与HCV基因结构相似但肽链同源性仅25%,基因库现有六种病毒株:GBV-C(西非)、GBV-C(东非)、PNF2161(美国)、R10291(美国)、HGVC964(中国)和HGV-Iw(日本)。以PNF2161株为例,HGV基因组由5’-NC区(458bp)、开放可读框架(9392bp)以及3’-NC区(315bp)组成,病毒株间序列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研究小组已克隆出一种新型肝炎因子并将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它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RNA病毒。HGV似与另一种最近鉴定的肝炎病毒GBV-C密切相关,但有别于丙肝病毒(HCV),GBV-C和HCV同属黄病毒科。研究人员报告,13例排除甲至戊型肝炎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均可用相应的病原学方法检出,但仍有10%~20%的急性肝炎、24%~47%的爆发性肝炎、5%的慢性肝炎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将其统称为非甲-非戊型肝炎。因此推测,除上述五型肝炎病毒外,可能存在人们尚未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1995年美国学者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1997年日本学者又报道与输血有关的输血传播病毒,但这两种病毒的致病性还缺乏直接证据。1999年意大利学者从一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新的DNA病毒,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已明确5种肝炎病毒,但是有10%~20%的肝炎原因不明.虽然1994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了HGV/GBV-C,但只能解释10%原因不明的肝炎,这表明除了甲~庚肝炎病毒以外,还有未被发现的肝炎病毒.1997年日本的Nishizawa[1]等人首次报道在输血后非甲~庚肝炎病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DNA病毒,且与ALT密切相关,被命名为TT病毒,TT为患者名字的缩写,巧合的是TT也代表了英文经输血传播(Transfusion transmitted)的意思.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投入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文章.本文作者对TTV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 迄今建立的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方法尚无法确定10%~20%肝炎病例的病原因子。1995年美国科学家对HGV的发现,使部分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因获得可能的解释,但大量的非甲-戊型肝炎病因仍然未能完全阐明。1997年日本学者在输血后不明原因肝炎病人中发现一种单股DNA病毒,暂称为输血相关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初步研究表明,TTV与转氨酶异常有密切关系,现将其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急慢性肝炎及暴发型肝炎中,约10%20%的病人用目前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CMV、EBV肝炎相应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尚未能明确病因,提示存在新的病原分子。近年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暂称之为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推测可能同人类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简称非甲一戊型肝炎)关系密切。但目前庚型肝炎病毒尚有待世界病毒术语和命名委员会公认,其致病性尚未完全证实,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l病原学1967年,D动讪用血等证实灵长类动物中存在非甲一成型肝炎病毒传播。试验中发现,从一名外科医师患者…  相似文献   

9.
TTV研究进展     
<正> 1 TTV的发现与命名 自从1965年Blumber报道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来,新的肝炎病毒不断被发现。目前已可检测到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有报道非甲~戊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约占肝炎病人的20%,而多次接受输血者,HGV感染率为10%~14%,在未知病原的肝病患者中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陈赤 《广西医学》2000,22(1):88-91
1995年美国两家实验室相继发现了与人类非甲~戊型肝炎密切相关的肝炎因子:GBV-C和.HGV(1,2),正式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庚型肝炎病毒是非肠道传播性疾病,而血液途径传播最为直接。反复献血、输血(血浆制品),血液透析及静脉吸毒等是其传播的高危因素(3)。Stark等人的研究还发现(4)性接触也可能是HG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近两年来,HGV的母婴传播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各国学者陆续报道了不少的研究结果,现将HGV母婴传播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 ,散发性肝炎及爆发性肝炎中 ,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 ,在排除已知的致病因素外 ,仍有 3 .5 0~ 1 5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通常将这些不明原因的肝炎称之为非甲—非庚型肝炎。 1 997年日本学者报道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 ,并命名为 TT病毒 (TTV) [1 ] ,以后许多国家开展了 TTV研究 ,现就此工作开展情况及研究方向作一简略介绍。1  TTV的发现及其基本特征[2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寻找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因 ,1 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HGV) ,使大约1 0— 2 0 %…  相似文献   

12.
中山地区不同类型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73例、慢性乙肝124例、重症乙型肝炎58例、乙肝肝硬化63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57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人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序证实了基因扩增产物的特异性。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67%)(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42%)、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3.97%)、乙肝肝硬化患者(56.90%)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66.67%)SEN病毒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27.39%)和健康献血者(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SEN病毒阳性率与健康献血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SEN病毒感染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和加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 庚型病毒性肝炎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是1995年后由Abbott公司的J.N.Simons等人与Genelabs公司Linnen等人相继报道的一种新的与人类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病原体,该病毒与HCV、GBV-A、GBV-B同属黄病毒科.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GV是一种全球分布经血液传播的与人类肝炎相关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不同患者中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SEN病毒感染与肝炎发病的关系和SEN病毒的传染途径.方法 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重症乙型肝炎58例、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39例、非甲-戊型肝炎57例、HIV/AIDS患者43例、静脉吸毒者51例和健康献血者60例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7%)(P<0.01).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6.9%)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61.5%)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HIV/AIDS患者(46.5%)和静脉吸毒者(45.1%)(P<0.05).重症乙型肝炎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大量血浆置换不会增加SEN病毒感染,不洁注射是SEN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罗德生  杨升玉 《广西医学》2002,24(4):490-492
迄目前为止 ,明确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有报道 ,巳型肝炎病毒 ( AFV)和庚型肝炎病毒 ( HGV)可引起输血后肝炎。 1 997年底 Nishizawa等从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甲~庚型病毒之外的与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相关的一种新病毒 ,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 ( 1)。至发现 TTV以来的几年中 ,其基因结构已被鉴定 ,其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论。现结合文献将有关研究部分进展综述如下。1 TTV的发现与特征  Nishizawa等 ( 1)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戊型肝炎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戊型肝炎既往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 年 Reyes 等[1]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并正式将此型肝炎及其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 hepatitis E ) 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Simons等[1]、Leary等[2]和Linnen等[3]分别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克隆出两株GBV-C病毒和一株庚型肝炎病毒(HGV),并确定立者为同一病毒的不同亚型病毒,这一新型肝炎病毒的确定为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提示了新思路。我们采用逆转录一套式一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技术检测了广州市43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GVRNA,以了解本地区非甲-戊型肝炎中HGV的感染情况。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4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人血清,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2岁(6-70岁),急性肝炎26例,慢性肝炎14例,肝炎后肝硬…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08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GV-RNA检测,结果发现HGV-RNA阳性27例,阳性率为12.98%。其中以非甲-戊型肝炎中阳性率最高,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混合丙型肝炎中次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中,以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急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最低。结果表明,HGV感染普遍存在于临床肝病患者中,HGV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较HGV单独感染要多。  相似文献   

19.
最近对引起输血后非甲(非A)、非乙(非B)型肝炎和由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一些主要病毒进行了鉴定和分子克隆。输血后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暂时称作丙型(C)肝炎病毒,而由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则称作戊型(Hepatitis E)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已从被感染的黑猩猩的血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在供血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及对肝脏的致病作用.方法检测49名供血员和165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采用套式PCR技术).结果 TTV在供血员中的感染率为24.5%,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分别为:甲25.0%,乙29.3%,乙+丁23.8%,丙66.7%,戊10.0%,庚80.0%,非甲~非庚36.1%.非甲~非庚肝炎中TTV阳性者的肝损(ALT,SB)与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TV分别和各型肝炎混合感染及各型肝炎病毒单独引起的肝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T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尤其在输血后易感.但TTV可能不是非甲~非庚病毒以外造成肝损的主要原因,甲~庚肝炎患者再感染该病毒可能不会进一步加重肝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