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关节松动牵拉手法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的临床疗效,寻求保髋术后理想的康复方法,提高保髋治疗效果。方法25例患者39髋纳入研究(青年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坏死灶已清除,术后1年以上,经X线检查股骨头内坏死已修复患者),给予关节松动牵拉手法治疗,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连续治疗3个疗程;第1个疗程开始前1d和第3个疗程结束后第2d进行评分。观察25例患者39髋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痛疼程度、优良率,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数、关节活动度评定得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松动牵拉手法可改善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加快肌力恢复,缩短康复疗程,提高保髋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可望延缓,甚至避免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改善围手术期方案加快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恢复.[方法]对3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新理念组17例)和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新理念组的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状况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指导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一直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由于青壮年ONFH患者日常生活中髋关节活动量较大,人工髋关节置换因假体磨损、下沉使人工髋关节不能长期保挣良好功能状态。如不治疗,大多数患者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造成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因此,ONFH的保髋治疗对青壮年ONFH患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目前成年人ONFH的保髋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腓骨螺钉支撑术"保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并与股骨头钻孔减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髋行"保髋"治疗,其中A组(44例)行股骨头钻孔减压术、B组(60例)行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腓骨螺钉支撑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关节功能评价。结果随诊104髋,平均30个月,术后随访时Harris评分A组由术前(63.4±6.2)分增加到(79.3±9.5)分,B组由术前(61.3±7.8)分增加到(90.8±6.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腓骨螺钉支撑术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可防止病程发展,缓解症状,延缓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25髋),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术后第1个月和每3个月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ⅡA期4髋,ⅡB期10髋,Ⅱc期11髋,术后各个时期的髋关节评分、髋关节优良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症状,促进坏死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孔钽棒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案,将37例(43髋)成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植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自体骨移植,对比临床手术情况;同时,随访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行影像学复诊,观察股骨头进展性坏死和塌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较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别对患者的疼痛与功能评分均有影响(P<0.01);治疗后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降低幅度;且组别和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术后塌陷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进展性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孔钽棒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减压腓骨支撑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中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个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结束时,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中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减压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确切,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祛风通络散对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祛风通络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术后关节活动度及骨密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总优良率(95.33%)高于对照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屈髋度、内旋加外旋度、内收加外展度均大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1)。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可在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的4步自我疗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步自我疗法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37髋),对照组24例(35髋);6个月为1疗程,随后进行功能评定,并追踪观察2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4步自我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髋置换(THA)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出院时功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9例。康复治疗组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手术侧髋主动活动范围(AROM)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并对影响AROM和FIM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治疗组出院时A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FIM中生活自理、转移、运动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对狼疮性肾炎(LN)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及对狼疮活动情况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45例狼疮性肾炎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非激素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试验组27例采用非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方案治疗.追踪3年观察治疗效果、狼疮活动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标评估(SLEDAI)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下降作用更显著(P<0.05).(4)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5)停药情况:对照组6例、试验组21例可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可改善轻中度活动的LN患者的临床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狼疮的复发,部分患者可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说明该方案优于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针灸法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法组(对照组)50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残疾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价63例社区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ADL和降低残疾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社区病人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或治疗,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整体针灸法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合并肩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浮针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共14天. 2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和康复14天后进行评定.疗效评定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式FMA上肢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并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被动活动度的测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在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中更加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医养结合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12 h疼痛强度、72 h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恐动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恐动症发生率(20.00%,P<0.05)。2组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58±8.12 vs. 81.24±8.04,P<0.05)。2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1.53 vs. 16.86±1.67,P<0.05)。 结论 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降低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疼痛改善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疼痛改善性护理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模式下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而B组患者给予疼痛改善性护理模式下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疼痛评分[(0.95±0.29)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83.75±9.28)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97.62%)和方式(100.00%)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改善性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尽早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200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50例及一般康复组46例,经不同形式训练后将其Fugl Meyer、Barthel及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前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而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强化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一般康复组。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龚剑秋  范顺武 《浙江医学》2011,33(7):1027-102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性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在术后早期开始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进行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于术前、术后第8周和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第8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