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痤疮(AV)为面部多脂区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疾病,青少年多发。主要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其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雄性激素、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等有关。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定居在人类皮肤毛囊皮脂腺滤泡中最主要的微生物,在皮肤正常状态及痤疮形成时均存在,在痤疮的多个致病因素中起核心作用,形成黑头、丘  相似文献   

2.
痤疮是一种好发生于青少年的皮肤附属器炎症性疾病。Simpson、Cunliffe指出:雄激素的作用导致皮脂腺功能活跃,皮脂分泌增加,皮肤油腻;毛囊漏斗部角质细胞粘连性增加,使其其开口堵塞;毛囊皮脂腺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化学的和细胞的介质参与炎症反应,进而破坏毛囊皮脂腺。痤疮的治疗则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现将治疗痤疮的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8):31-33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多与皮脂腺分泌、痤疮丙酸杆菌、皮脂腺角化异常及遗传等有关;中西医治疗痤疮各有所长,目前多数患者对已有的治疗痤疮的方法并不满意。由此,本文就痤疮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研发出更高效、刺激性小的治疗痤疮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痤疮治疗药物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燕敏  张兵 《上海医药》2008,29(6):283-285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痤疮发病原因有多种因素,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瘀积于毛囊形成脂栓,即粉刺.  相似文献   

5.
痤疮是由多种原因单独或相互作用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反应。痤疮是多因素性疾病,病因复杂,微生物感染、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内分泌失调等被认为是痤疮发病因素,长期以来药物治疗痤疮是传统的方法 ,但效果不甚理想,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黄白痤疮膏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作为实验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粉末制软膏、流浸膏制软膏、空白对照软膏涂敷皮脂腺斑30 d,观察皮脂腺斑大小的变化.结果 2种黄白痤疮膏跟空白软膏相比,金黄地鼠皮脂腺斑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流浸膏制黄白痤疮膏与粉末制黄白痤疮膏相比,作用更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种前处理工艺制备的黄白痤疮膏均有较好疗效,其中流浸膏制比粉末制疗效更佳,涂展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7.
邹勤 《家庭用药》2010,(4):33-33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95%的青春期男性、85%的女性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很贴切。  相似文献   

8.
痤疮(acne vulgafis)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为70%~87%。痤疮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角化亢进,雄激素过高,遗传、免疫和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及加重有关。但由于发病因素复杂,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趋向于多因素致病。痤疮好发于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正>痤疮是一种累及颜面、前胸和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脂腺功能亢进和痤疮丙酸杆菌的增多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治疗方法虽较多,但是对中重度结节性囊肿性痤疮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为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痤疮丙酸杆菌是痤疮重要的病原菌,也是ALA-PDT治疗痤疮的靶组织。外用光敏剂后,光敏剂靶向富集于毛囊皮脂腺部位,在特定波长的激光(635nm)照射后,发生  相似文献   

10.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我们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痤疮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痤疮外用凝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健  方征远  肖志梅 《中南药学》2006,4(3):228-230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细胞致使皮脂分泌增多,毛囊角化过度,致皮脂腺管与毛孔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区,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清热消痤颗粒对治疗寻常痤疮相关皮脂腺斑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以成年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作为动物模型,观察测量皮脂腺斑的直径,从组织学上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从外观上看,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皮脂腺斑直径显著缩小(P〈0.05),从组织学上观察,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皮脂腺斑块明显萎缩、松散、变薄(P〈0.05)。结论清热消痤颗粒通过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发挥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痤疮治疗药物应用现状及进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靖  王效杰 《中国药房》2005,16(17):1344-1347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其发病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是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形成脂栓,即人们所说的粉刺。在无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大量增生、繁殖,产生溶脂酶,分离皮脂产生游离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家庭用药》2010,(8):68-68
痘痘,也就是痤疮 俗名粉刺,青春痘,医学上统称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易复发,严重者愈后留有色素红印或凹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述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雄激素作用,皮脂腺分泌亢进,微生物作用,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治疗上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结论 寻常痤疮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平衡失调,雄激素作用增强,皮脂腺分泌亢进,加上微生物作用,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常见皮肤病。随着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的进一步明确及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痤疮霜的制备及其疗效观察胡毅坚陈学沛施天宁(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315010)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若局部长期炎症,使多数患者遗留疤痕及色素沉着、毛囊哆开,且难以恢复。我院研制了痤疮霜,经过临床验证,对各型痤疮均有疗效,尤其对轻、中度痤...  相似文献   

17.
普通痤疮俗称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病,11~30岁年龄组中有将近80%的人得这种病,并可持续数年导致癫痕斑斑,影响外貌,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痤疮的发病机理有许多因素,目前的治疗亦是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的。本文概要地介绍普通痤疮的治疗进展。1病理生理学普通痤疮是由于皮脂腺管阻塞而致,病变主要发生于脸部及躯干。系毛囊中皮脂腺产生过量的皮脂以及毛囊壁脱落的角化细胞过多所引起。阻塞可导致小粉刺形成,并可进一步发展成粉制或炎症损害,其中的厌氧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可在过量的皮脂与毛囊细胞的环境中繁殖,并可产生趋…  相似文献   

18.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反应,主要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自限性,皮损多形。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常伴有皮脂溢出,以往痤疮被认为是皮脂腺疾病,实质上损害毛囊、皮脂腺及表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影响容貌形象,给患者的生活、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常产生心理压力[1]。近来,笔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性痤疮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以及毛囊内微生物等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以青春期多见,多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祖国医学称为“肺风粉刺”。脓疱性痤疮是寻常性痤疮的一种较为难治疗的痤疮,本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性痤疮3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可能病因包括雄激素诱导的皮脂腺分泌增加、异常毛囊口角化、炎症及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等多种因素[1]。痤疮症状包括皮脂溢出、非炎性皮损(开放和闭合粉刺)、炎性皮损(丘疹和脓疱)及各种程度的瘢痕,针对不同的症状及不同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