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一金 《当代医学》2009,15(24):152-152
目的观察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影响。方法将4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治疗组(238例)和对照组(107例)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7、14天GCS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参附注射液治疗5d后不同记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和P〈0.001);治疗组在3d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伤后1周内盐酸纳美芬治疗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头颅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4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络酮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比较。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纳络酮实验组治疗有效32例(占72.7%),无效12例(占27.3%),有效组(n=32)觉醒天数为(11.31±4.71)d;对照组(n=23)分别为23例(占50.0%)及23例(占50.0%),觉醒天数为(15.19±5.83)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较对照组极其显著下降(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雒仁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39-39,4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探讨较为适合的剂量。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救治;对照组加用盐酸纳络酮1.2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应用盐酸纳洛酮8.0mg静脉滴注,1次/d,共14d。结果观察组意识觉醒恢复短;治疗2周生命体征较稳定、CT扫描脑水肿少;伤后随访平均(4.45±1.10)个月后GOS评分级别低(P〈0.05);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减慢给药速度后缓解,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具有多途径、多位点的脑保护作用,比常规剂量有较好疗效,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起效、缓解时间。方法将118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小剂量纳络酮组39例,大剂量纳络酮组40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起效、缓解时间。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组缓解率为72.50%和61.54%,总有效率为95.00%和92.31%,均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41,03%和总有效率69.23%,其中总有效率两组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起效、缓解时间大剂量纳络酮组(1.72±1.70d、1.79±1.31d)少于对照组(2.27±1.91d、3.59±1.69d)和小剂量纳络酮组(2.00±1.90d、3.31±1.79d),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而且大剂量纳络酮起效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d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11.90%对36.58%)。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张雄鹰 《中外医疗》2012,31(26):98+100-98,100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乐萌)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结果观察组心率异常率和呼吸异常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显著升高率及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常规临床监护.结果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较对照组预后好并发症少.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乏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防治消化道并发症、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入院24h后鼻饲生大黄粉0.1g/kg,3次/d,并与同期未予生大黄粉的35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3d、5d胃液潴留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开始肠内营养供给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d、5d胃液潴留量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开始肠内营养供给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减少胃液潴留量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助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褥疮合并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褥疮合并感染44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金因肽、碘伏及红外线照射护理,对照组19例患者采用褥疮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观察组的褥疮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O.001);两组护理后感染情况均有减轻,观察组的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金肽因、碘伏及红外线局部照射的综合护理方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褥疮合并感染,可以有效缩短褥疮愈合时间及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猝死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因各种原因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纽在常规猝死复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结果:治疗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络酮可以提高猝死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146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1),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脑脊液中β-内啡肽变化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早期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3%)、心律异常(30.7%)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纳洛酮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7%)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病死率(37.3%)明显减少(P〈0.05)。纳洛酮组病人β-内啡肽下降程度及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结论 纳洛酮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抗并抑制伤后β-内啡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用SLTC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SLTC具有视野开阔、减压充分、操作方便、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病死率的优点,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比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监测2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5例(12.5%)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3例(34.2%)患者出现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视野开阔,减压充分,预后良好,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神经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手术治疗。亚低温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伤后或术后6h予以亚低温治疗3~5d。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亚低温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亚低温组GC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6.97,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 d、8 d、11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brain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ASB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ASB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根据检测结果,对颅内压进行合理控制,并指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43.75%)明显高于对照组(28.94%),观察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