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O2血管造影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1年 Hawkins 首先使用 CO_2作周围血管造影。当时采用单片减影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显影效果。DSA 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血管内气体的显示力,从而扩展了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更由于气体专用注射器的问世,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改进等,使 CO_2血管造影发展成为安全而可靠的血管成像方法。一、CO_2在血管内的动力学特征CO_2注入血管后,一开始是将血液推移而不是与血液混合,在气液之间维持着一个界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CO2-SP)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均接受了CO2-SP及三维MR增强门静脉血管成像(3D—CE—MRA),评价门静脉主干、肝内分支、门静脉开放性、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建立评分标准评价两者的优越性。结果 CO2-SP时19例患者(52.8%)出现腹部轻度不适感觉,1例出现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6例无不适。CO2-SP对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优于3D-CE-MRA(总评分分别为232、198分,t=4.52,P〈0.01);显示门静脉的侧支循环与3D—CE-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评分分别为14、16分,t=0.62,P〉0.05)。结论 超细针直接法CO2-SP具有微创、安全、动态等优点,对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显示效果较MRI更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机器性能的改善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血管成像越来越清晰,目前大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之势。目前,国外已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胸腹腔及四肢血管的检查,并取得了很好的诊断效果,下面就成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5.
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5年至今行内脏和外周动静脉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共85例,结果有81例(95%)取得满意效果,且在显示肝肿瘤的肿瘤血窦,动-门脉短路及逆行显示门脉方面优于常规DSA。现将术中技术配合及质量控制经验报告如下。一、仪器与术前准备我们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dvantxAFMDxhilin数字减影机(DSA),矩阵1024×1024,每秒3~5帧,完全可满足造影的需要。CO2血管造影的术前准备和术中要求与常规造影并无差别,但采集图像时应尽量避免运动性伪影,嘱患者尽量屏气,必要时可应用抑制肠系统运动的药物,由于CO2… 相似文献
6.
7.
CT血管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CT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一定扫描参数,造影剂的应用方法和血管重建方式进行了36例不同部位的CTA成像,并按标准对CT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本组I ̄Ⅱ级优良图像约占91%,尚能诊断的Ⅲ级约9%。结论:恰当地使用CTA成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CTA图像。CTA是一种成功的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CO2胆道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管CO2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外科胆道术后留置T管患者40例。拔管前先行经T管CO2胆道造影,同时行T管泛影葡胺胆道造影对照。结果40例中36例造影示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拔除T管。其中2例发生胆漏,予介入7F猪尾巴导管留置2周。1例发现残余结石,予以胆道碎石,保留T管2周。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保留T管1周。CO2胆道造影摄片甲级片率67.5%(27/40)。未发生与CO2及泛影葡胺造影有关的并发症。结论CO2胆道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常规T管造影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应用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对65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满意血管图像。结果:65例检查中64例成功,处理得到的血管图像信号强,图像质量高,可清晰、立体显示血管全貌及分支情况。结论: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因简单可行,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力高,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全方位显示,无辐射等因素,已逐渐成为血管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CO2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2血管造影在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评价中的应用技术及其价值。方法对10例慢性肾衰经桡动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CO2静脉造影,7例于内瘘远侧手背静脉穿刺,3例直接行内瘘穿刺,快速推注CO2每次40~60ml,完成到上腔静脉的全程引流静脉造影,并于肘部加压后完成1次前臂静脉造影。使用Toshiba Infinix Vc-i旋转DSA机,直接以减影模式实时显示,并对图像作叠加处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安全地完成检查,静脉表现为流畅连续的管状结构或显示为一连串气泡,7例手背静脉进针中仅1例清晰显示粗大的引流头静脉,其余显示了较多旁支;3例经内瘘直接进针,均清晰显示引流的头静脉,旁支稀少。5例手背静脉进针加压后造影显示2例头静脉发生变化,其余未见明显变化。所有上臂段头静脉,以及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均显示较清晰,叠加后图像更好地显示了连续流畅的血管。结论血管通路CO2静脉造影是安全经济和快速有效的手段;肾衰病人血管通路引流静脉有其自身特点,内瘘直接穿刺造影是引流静脉造影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技巧能够更好地显示靶血管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11.
上肢静脉造影:CO2与碘对比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肾病病人行血液透析时建立动静脉通道很重要。为前瞻性地研究在血液透析时建立动静脉瘘管之前,以碘对比剂的常规静脉造影作为参照,比较CO2静脉造影对上肢和中 相似文献
12.
13.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6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 3DDCEMRA包括 4 4例病变血管和 16例正常血管。选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 ( 3DFFE)序列 ,行3DDCEMRA检查 ,主要参数为TR 9毫秒 ,TE 3毫秒 ,翻转角 3 0° ,矩阵 12 8× 2 5 6,快速注射 0 2mmol/kg钆 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注射速度 1 5~ 2 0ml/s ,延迟时间依据病情而定 ,其中 3 6例 (病变组 3 4例和正常组 2例 )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 (IADSA)或 (和 )手术证实 ;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 3级评价 ,并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 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 5 7例 ,占 95 %。5 0例 ( 16例正常组与经手术、IADSA证实的 3 4例病变组 ) 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4 1%、87 5 %和 92 0 % ;假阳性 ,假阴性各 2例 ,病变程度高估 3例。 3 4例各类血管和相关病变的 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 (和 )手术符合率为 85 3 % ,主动脉及其主支病变则分别为 10 0 0 %和77 3 %。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 ,评价主动脉病变可与IADSA媲美 ,对主动脉主支病变与IADSA尚有一定差距 ,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和改善重建技术 ,有望能逐步替代IADSA。 相似文献
14.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流定量测定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联军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26(4):267-270
介绍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PC—MR)用于血流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新进展及临床应用。讨论其与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比较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CO2—DSA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二氧化碳气体作为血管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方法:对16例患者行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其中肝动脉造影8例,腹主动脉造影1例,股动脉造影2例,直接门静脉造影3例,肾静脉造影2例,并与同一患者碘剂造影比较。结果:在8例肝肿瘤中,CO2-DSA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APF)6例(6/8),而碘剂显示1例(1/8)。CO2-DSA显示肝内小动脉分支及肿瘤染色不如碘造影剂。但腹主动脉造影、股动脉造影和直接门静脉造影图像较满意,且副作用小。结论:CO2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造影剂。CO2-DSA可得到准确、有价值的血管图像,且危险性小。它是显示肝APF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MRA)是一种精确的、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检查方法[1] 。既往MRA主要应用于颈动脉和脑动脉等血管成像。由于X线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静脉磁共振血管造影越来越受到影像工作者的关注 ,尤其对于腹部静脉成像[2 ] 。笔者拟对门静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1 门静脉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流动的血液在MR图像上的表现与静止组织有显著的差别。根据成像技术的不同 ,在MR图像上 ,血液信号可以表现为“白”血 ,也… 相似文献
19.
20.
使用小剂量钡剂行结肠双对比造影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如何使用小剂量的钡剂均匀涂布结肠全程,以获得优良的结肠双重造影质量,从而提高早期病变的显示率。方法:对年龄、条件及男女比例相近的4组病例(共82例),分别进行了不同钡温、压力和速度的检查对比。结果:降低钡温或提高灌钡压力,加之采取正确的充气体位,可以缩短灌钡时间,用钡量也从300ml-500ml减少至150ml左右,且保证了钡剂在全部结肠的涂布。结论:采用低钡温、加压法,既可减少用钡量,又能保证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