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健康》2013,(1):52-53
她的丈夫在部队,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她和我父亲是初中同学,两家是世交。她管我父亲叫“哥”,管我母亲叫“嫂子”,家里的事情,习惯于让父亲帮忙处理。记得单位有一个岗位她可以报考,即使她的丈夫已经发表了意见,她还是等到我父亲回来,听了他的话才做决定。  相似文献   

2.
在明朝末年,安徽有位叫汪汝佳的名医。汪汝佳从小体质就较差,长得很单薄。但他聪明过人,在诵读诗文时能过目不忘,深得他父亲的喜爱。不料,在汪汝佳十几岁时,他父亲便患上了重病,多方延医治疗无效。在临终前,父亲对他说:“不为良相,且为良医。”于是,汪汝佳弃儒习医,开始钻研医术。几年后,汪汝佳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但是,因其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长年苦学医术,不到40岁他就出现了须发早白、头目昏花、腰酸背痛、浑身无力等肝肾亏虚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我的心在痛,昏昏欲睡的麻木侵蚀着我的感觉……”“我知道了,基茨先生。”我说,“你有点儿抑郁。”“……我像喝了毒芹酒,或是血管内注入了些许晦暗的鸦片。”他说的有点急促,仿若被我打断他的语流所激惹。哎呀,我是个繁忙的人,在这6至10分钟的会诊时间里,请叫我来自波洛克的全科医生吧。“或许这使你想跳上诗歌那无形的翅膀,”我快...  相似文献   

4.
父亲从乡下进城来看孙子,午饭间,我拎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和他对饮了几杯。半瓶酒下肚,父亲脸放红光,话也多了起来:“嘿嘿……老家你四叔的三小子在省城当官了,也没见你四叔喝过茅台酒……哼!俺儿子当教师咋啦,俺也喝过茅台酒了……”父亲在城里只玩了三天,硬是放心不下老家90多岁的老奶奶,说个“回去”立马起身。临走时,妻子将那天没喝完的半瓶茅台酒也塞进了父亲的提包里。  相似文献   

5.
然风 《大家健康》2012,(7):46-47
一那天晚上养老院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一边恋恋不舍地穿上大衣,一边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半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撑着最后一口气在等我。看见我,父亲虚弱地张张嘴,但纵有千言万语,已说不出一个宇来,大滴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落,之后他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我那种锥心的痛和自责,无人能够理解。  相似文献   

6.
《求医问药》2011,(6):62-63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使酒变成醋的细菌:叫胶醋酸杆菌;它会“吐”出一根根微小的丝。后来经过人工培育繁殖,制取到一种完全新型的无纺织物,人们叫它细菌布。  相似文献   

8.
叶子 《健康伴侣》2009,(12):41-41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相似文献   

9.
心情 《大家健康》2012,(10):75-75
看过一个关于周迅的采访。她说,有一次心情特别糟糕,打电话给父亲,叫了一声“爸爸”之后就哭,哭了很久。这个细节让人一直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时钟     
李佳 《大家健康》2008,(6):68-68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4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4个小时。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囤满了悲伤的亲人。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手胡乱地抓。我听到他含糊不清地叫着朋友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孔亮 《大家健康》2014,(12):4-4
什么叫“玉泉”和“啄齿”?前者就是唾液,后者则是叩齿。古人认为,吞咽唾液可以养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轻叩27或36次,亦有益于健康。据张华《博物志》载:“(操)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郗俭,无不毕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他还积极向术士们学习养生之术,“间行其术,亦得其验”。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齿法”。  相似文献   

12.
刘阳是婆婆邻居刘伯伯家的长子,这位先生官做得并不大,可在社会上的路子却是又宽又野。他担任的是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分管对外联络和公关,人称“公关部长”和“刘酒篓子”。每逢上级来人检查工作设宴招待,他可是少不了的角色,那斗酒诗百篇的豪气每每叫人侧目,总能让各级领导尽兴而归。记得还是在弟弟的婚礼上,爸爸特意请了刘阳来作陪,那一次他可谓出尽了风头,一嘟噜嘟噜诸如“一口扪,感情深”“面子浅,舔一舔”的口头禅撒遍整个宴会厅。他一杯又一杯灌下的好像不  相似文献   

13.
拿起酒盅,仅仅尝了一小口,脸上就流露出无限痛苦的表情。市民商先生的家里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幕,大家不要认为,我们是描述某一出戏剧的场面;这是真的,因为商先生为了治疗腰痛的老毛病喝下了一种叫“雪上一枝蒿”的中药泡的剧毒药酒。  相似文献   

14.
方大伦 《看医生》2004,(9):64-65
不明不白的不孕症,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 浙东沿海有一个叫山下的村庄,村民黄河与邻居姑娘明明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便自然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黄河从小失去了母亲,是父亲把他拉扯大的.他也特别孝顺父亲。结婚后,他们住在了一起,他父亲一直希望他们能尽快生个儿子。  相似文献   

15.
“爱心书法班”教出200多名农民工子女上百名孩子获各类全国书画大赛奖项 在兰州华亭街附近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没在任何一所学校工作过,大伙儿却都喜欢叫他“老师”;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他有着超群的文艺天赋,离乡来兰租房为生的13年里,他每天都要到自己开办的“教室”里义务“上班”,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书法知识,手把手地教出了200多名农民工子弟,其中100多人获过大奖。这位73岁的老人叫邹杰。  相似文献   

16.
“啊——妈妈,妈妈。”2005年3月1日早上8时许,北京的王女士被出生仅71天的宝宝叫醒。10天前,宝宝叫出了第一声“妈”,以后每天早上,他都会叫醒妈妈给他喂奶。王女士说,宝宝61天时,可能是饿了,叫了声“啊,妈”,当时大家都很惊奇。此后,宝宝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叫,饿了和尿了时也会叫。除了叫妈妈,宝宝还会叫“奶”,也会发“a”“o”等字母的音。  相似文献   

17.
汪洋 《健康之路》2006,(3):22-24
在山城重庆,在江城合川,一位叫易忠义的普通民警,用8年多时间的执著,树立了一种叫人肃然起敬的精神——面对“白血病”不断肆虐,他顽强自救,不仅度过了最危险的病情“加速期”,而且以超人毅力写出了《穿越生命的冬季》一书。  相似文献   

18.
郑欣淼 《大家健康》2014,(10):20-20
“王爷,那送酒的家伙胆子太大了,竟然以水充酒,欺骗王爷,请王爷重重罚他!”被称为王爷的姓薛名仁贵,他让属下打开一坛一位故交送来的“美酒”后,那属下如此惊呼道。薛仁贵一看乐了,当即饮下三大碗,还说,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到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等到私塾时先生已经开始上课了。先生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他的肩上。虽然家里的事很多,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鲁迅成了一代文学宗师。  相似文献   

20.
一笑到底     
《大家健康》2012,(7):40-41
核武器何大娘对老伴说:“邻居韩大爷给他孙子起的名字叫韩金量,高大爷给他孙子起的名字叫高科技,咱们也快有孙子了,你也给起个响亮的名字吧?”何大爷不假思索地说:“就叫何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