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鼻内镜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术前给药组(A组)、术后给药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20名。A组于术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B组于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C组不给药,分别观察术后6h和12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A组和B组术后6和12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A组术后6h VAS评分低于B组,但术后12h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有效缓解鼻内镜术术后疼痛,且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脂注射液超前用于眼内容物剜出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因外伤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的化脓性全眼球炎患者45例(均丧失光感)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择期行眼内容物剜出术;A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缓慢静脉滴氟比洛芬脂注射液(10g/L)100mg,B组于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C组不给药;采用10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价,观察记录术后1、6、12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术后1、6、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6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12h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注射液对眼内容物剜出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缓解术后和结膜囊内填塞引起的疼痛,并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90例ASAI~II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曲马多100mg,B组术毕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曲马多100mg,C组于切皮前和术毕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曲马多50mg,观察三组术后4h、8h、12h、24hVAS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变化,记录术后48h氟比洛芬酯用量、血糖(Glu)浓度。结果:术后8h、12h、24hA组、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C组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8h、12h、24hA纽、C组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前3组Glu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B组氟比洛芬酯用量、Glu浓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120例ASAⅠ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在术前30min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手术后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在手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手术后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0.5h、1h、2h、6h、12h、24h和48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沪〈0.05),B组0.5h、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h、12h、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应用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见,对于创伤小的手术术后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一的术前静脉给药并不能减轻或抑制患者整个围术期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8组与手术结束后缓慢静注凯纷1mg/kg,C组以生理盐水5ml 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min.观察术后1、2,4、8、12、24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鼻内镜术患者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王彦彬  曹珏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08-109,158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全麻下行病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儿于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2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患几分别于术前15min和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剂量均为氟比洛芬酯0.5mg/kg,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泵设置持续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为0.5mL,间隔时间为20min。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1、2、4、8、12、24h的生命体征变化、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1、2、4、8、12h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给药次数高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更能有效减轻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B组(实验组)术前15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18、24h视觉模糊(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追加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3.6、12hB组镇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1或P〈0.05),18h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良率为64%,B组为96%,两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2h内A组有18例需肌注哌替啶来缓解疼痛,B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5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增强了小剂量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陆文汉  华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24-325,32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45例妇科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术中均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缓慢静脉滴氟比洛芬脂注射液1 mg/kg,B组于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C组不给药;观察术前、术始、术毕、术后各时点的血糖变化,采用10 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价,观察记录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A、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6 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12、24 h 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术后各时点C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术前或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于妇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腰椎骨折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6例单节段腰椎骨折行腰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A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B组术前15min缓注生理盐水20mg,两组患者术后均接电子镇痛泵止痛,内置镇痛药物为芬太尼,剂量为0.1mg/k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两组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3h、6h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2h、24h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骨折术前采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可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进而提高术后总体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用药时机对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双盲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B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C组则不予以氟比洛芬酯用药;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术后1h、2h、4h、6hVAS评分比C组显著降低(P<0.05);3组术后8h、12h、24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整体总满意率90.0%,较C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0min或术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均较好,能明显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吗啡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缝皮结束后,将2.0 mg吗啡+4.5 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B组患者于麻醉前将1.0 mg/kg氟比洛芬酯+5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在20 min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同时在缝皮结束后于硬膜外腔处以同样方法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6、20、24、28、32和36 h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20、24、28、32 h的评分VAS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的评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2~54岁,体重指数16~23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给予等容量脂肪乳剂。术后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使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于术后3、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前1 d和术后2 d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F组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t=16.258、17.881、8.693、12.755、8.564,均P〈0.05),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t=7.171、15.411,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F组术后2 d MMSE评分高于C组(t=2.209,P=0.03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诊断人数低于C组(χ2=5.455,P=0.020)。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和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注射液对鼻内镜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术前给药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各40名。Ⅰ组于术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Ⅱ组不给药,分别观察术后2、4、8、12 h和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Ⅰ组术后2、4、8、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但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注射液术前给药可有效缓解鼻内镜术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结果 MA组与RP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6 h MA组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RP组(P<0.05);术后1、6、24 hMA和RP组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在MA组和RP组均显著少于P组(P<0.05);PCA药量消耗MA与RP组均显著低于P组(P<0.05),而MA组的消耗量又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 MA组、RP组与P组相比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开胸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1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F2组:PCIA泵中含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C组和F1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h、24h、48h,F2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C组和F1组(P〈0.05),3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术后镇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