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集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淋巴细胞计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9.67%;2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37.93%;2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62.79%、革兰阳性菌14株占32.56%、真菌2株占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感染状况、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探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656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并探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6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并发感染68例,感染率为10.3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7.65%,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分别占11.77%和8.82%;共分离出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35.14%,革兰阴性菌48株占64.8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29.73%、18.92%、17.57%、10.81%、10.81%;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病程长、进行手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应用引流管、静脉置管、应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等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感染形势严峻,临床应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中心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中心ICU住院且时间48 h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21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67例次,医院感染率23.83%,感染例次率31.31%。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71.64%)和泌尿道(11.94%)。分离出病原体21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6株(53.46%),革兰阳性球菌82株(37.79%),真菌19株(8.76%)。居前4位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6.73%)、鲍曼不动杆菌(10.60%)、肠球菌属(10.60%)、铜绿假单胞菌(9.68%)。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8岁)、器官功能衰减、使用呼吸机、住ICU时间长。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和常见医院感染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口咽部细菌携带及其耐药的危险因素,以利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以无菌生理盐水漱口后,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105例老年患者口咽部细菌携带率为55.2%;获分离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株(90.3%),革兰阳性球菌5株(8.1%),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1.6%),34株嗜血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均100.0%敏感,部分菌株对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耐药;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腔装有义牙是老年人口咽部带菌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细菌携带率高,主要携带菌为嗜血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口腔义牙是老年人口咽部带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与感染的影响因素,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的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5 0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等信息,归纳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5 00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7例,感染率为7.34%,医院感染61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2.2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3株占64.07%,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1.78%,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64株占11.6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较敏感;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较敏感。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昏迷、合并糖尿病是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评估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的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3D血液细菌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和德灵的Microscan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 在13 766份标本中,1468份标本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0.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4株,占50.0%,革兰阳性球菌476株,占32.4%,真菌233株,占15.9%,其他25株,占1.7%,分离率居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菌149株(20.2%)、肺炎克雷伯菌119株(16.2%)和铜绿假单胞菌85株(11.6%),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8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6株分别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53.7%和30.3%,其药敏结果耐药率较高.结论 3年医院的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ESBLs阳性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严重,对血培养中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住院患者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历查阅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院2012—2014年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 963例,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是20.44%、20.76%、22.70%;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34.50%~36.18%),其次为皮肤与软组织和上呼吸道。检出病原菌2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9株(67.15%),革兰阳性球菌47株(22.71%),真菌21株(10.14%),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50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医院感染现患率3年均以移植科最高(30.16%~32.69%),其次为白血病科(25.26%~29.35%)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科(21.95%~25.00%)。血液儿科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08),其他科室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由2012年的12株增加至2014年的2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应加强对感染高发科室、部位以及重点致病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住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70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患者痰液、尿液及血液等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70例,医院感染48例(4.95%)其中以呼吸道(54.17%)和泌尿道(27.08%)感染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59.02%),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1.31%)、大肠埃希菌(16.39%);革兰阳性菌25株(40.9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03%)、表皮葡萄球菌(14.7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76.9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耐药率为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72.72%,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7.7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血糖、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应用抗菌药物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分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以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07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7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为3.7%;分离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32.6%,革兰阴性菌25株,占58.1%,真菌4株,占9.3%;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低于20.0%,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15.0%,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呼吸衰竭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7d、医疗器械交叉感染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患者年龄、糖尿病、住院时间、医疗器械交叉感染是导致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4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4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7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3%;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分别占65.8%、17.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7株占75.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1.1%,真菌3株占3.9%;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0.3%、21.1%、15.8%及14.5%;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呼吸道是易感部位,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加强临床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为5.7%,其主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41例,占55.4%;所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占67.6%,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25.7%,真菌5株占6.8%;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病程、住院天数、低蛋白血症、血肌酐水平升高,高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5×109/L、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0%.结论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肿瘤合并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134株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9.9%、19.4%、17.2%、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高龄、罹患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放疗、化疗.结论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均为多药耐药菌,而高龄、罹患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放疗化疗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3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53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0例,医院感染率为7.5%,高于同期全院2.6%的医院感染率;感染发生部位呼吸系统占40.0%、消化道占30.0%、自发性腹膜炎占15.0%;40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各8株,各占14.8%,大肠埃希菌7株占13.0%、鲍氏不动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各6株,各占11.1%;住院时间<10 d,感染率为0.4%,>50 d,感染率为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感染率为5.6%,≥50岁为10.6%;未用抗菌药物或使用<14 d者感染率为2.6%,≥14d为27.6%;无合并腹水者感染率为5.6%,合并腹水者11.9%;未接受侵入性操作者感染率为5.6%,接受侵入性操作者为12.5%;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为43.8%,无基础疾病者为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侵入性操作适应证,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狼疮性肾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研究分析狼疮性肾炎(LN)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LN10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 LN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LN医院感染率为60.6%,病情恶化的13例12例并发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严重感染;LN临床活动病理类型呈Ⅲ、Ⅳ型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尿蛋白、血白蛋白和肾功能与医院  相似文献   

15.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1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bacteri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the allograft, namely deceased or living related donors. One hundred and sixty-thre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ere review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110 (67.5%) kidneys were from deceased donors and 53 (32.5%) kidneys were from living related donors. The median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12 days for transplants from living related donors and 26 days for transplants from deceased donors (P<0.0001). Twenty-one (39.6%) recipients of kidneys from living related donors and 68 (61.8%) recipients of kidneys from deceased donors had bacterial nosocomial infectious episodes (P=0.019). The post-transplant nosocomial infections diagnos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clud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44.8%),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s) (11%), pneumonia (6.1%),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4.2%) and others (1.8%). Risk factors for UTI included: recipient of kidney from a deceased donor, substitution of the initial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duration of urinary bladder catheteriz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before the infection. Six 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s with multiple resistances to antibiotics were identified in UTIs, and hospital dissemination was documented using molecular typing. UTI w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hospital infection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cipients of kidneys from deceased donors (P=0.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89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分析医院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0例,医院感染率6.74%;呼吸系统38例、皮肤软组织16例;60例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株、革兰阴性杆菌26株、真菌14株;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小、实施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P<0.05);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13.33%,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5% (P<0.05).结论 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通过提高其免疫力;加强呼吸道管理与皮肤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CU病房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CU住院患者因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性ICU病房的住院患者,共收集病例2060例。按条件1∶1配比,共成功配对147对(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他们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别。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每例为104 156.50元,对照组为31 407.66元,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费用的增加主要是药费和治疗费;ICU下呼吸道感染经济损失排在前三位的疾病种类为复合伤、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位数每例患者住院天数为20.0天,对照组为6.0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延长了住院天数,降低了病床周转率,其费用支出远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做好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防控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2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18.96%,泌尿道、皮肤切口、血液感染分别占8.87%、5.20%、4.8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穿刺引流、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白细胞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白细胞数和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长等多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ICU住院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析不同疾病种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4年1月-201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ICU的住院患者,共收集病例2060例,按条件1:1配比,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ICU医院感染经济损失排在前3位的疾病种类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为73 586.67元;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为73 536.78元;复合伤患者的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为52 942.00元,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显著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做好ICU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使医院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230例死亡病历医院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死亡原因与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2002年度死亡病历共 230份,采取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结果 230例死亡病历中有医院感染72例 12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1.3%,是同期医院感染的9.74倍;47.39%的死亡与感染有关;72例有医院感染的死亡病例平均住院56.4d,比全院平均住院日(17.3d)多39.1d;死亡病历中≥两种基础疾病 204例;各种恶性肿瘤 103例,占死亡总数的44.78%;呼吸系统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在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G-菌37株,G 菌25株,真菌22株. 结论医院感染是加速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呼吸系统感染是预防的重点;G-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