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人 流产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人胎儿脊髓神经肽Y样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已有神经肽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的增加而递增,并向后角深层扩展。神经肽Y样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了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的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阳性反应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所在部位,提示在  相似文献   

2.
收集人流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研究人胎脊髓神经肽Y样(NPY-LI)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ed Ⅰ-Ⅱ)已有NPY-LI神经元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Ⅲ-Ⅵ扩展,NPY-LI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性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  相似文献   

3.
收集人流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研究人胎脊髓神经肽Y样(NPY—LI)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edⅠ—Ⅱ)已有NPY—LI神经元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 Ⅲ—Ⅵ扩展。NPY—LI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性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中枢部位,提示NPY在妊娠早期即可能与脊髓植物性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胎儿脊髓神经丝蛋白(NF)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发育变化,为脊髓-脊髓移植选择适宜的胎龄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胎儿脊髓19例,SP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脊髓侧角内NF阳性神经元由中央管向外迁移;前角神经元由外向内迁移。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逐渐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NF阳性神经元在胎龄16周时,胞体呈圆形、卵圆形,突起少沙,胞核大,有偏极现象,至32周时胞体呈锥形、梭形、多角形;胞体逐渐增大,胞浆逐渐增多,胞核多位居中央;突起增多。结论:未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内也有NF的存在。脊髓内NF阳性神经元密度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形态逐渐成熟,提示人脊髓-脊髓移植时以16周胎龄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刘学红  张泳  陈健尔 《解剖学报》2013,44(5):694-698
目的 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个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前角、后角中NeuN和NSE的表达、分布状况。 结果 在脊髓后角处:第2个月胚龄段,NeuN呈阴性表达, 部分细胞呈NSE阳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段,部分细胞开始呈NeuN阳性表达,NSE则呈广泛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段,NeuN阳性细胞表达数量和强度均较前增高,NSE阳性表达与第3个月龄相似。在人胚胎脊髓前角处: 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呈广泛阳性表达。 结论 人胚胎脊髓发育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阳性表达在脊髓的前角处早于后角,NeuN和NSE参与脊髓神经元的发育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24~27w人胎儿胸髓和腰1~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和前角Ⅷ层和Ⅸ层内可观察到nNOS阳性神经元。颈、胸、腰各段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占DRG细胞总数的84%~88%。(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上述胎儿相似。但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体积有所增加,数量明显减少,约占DRG细胞总数的70%~73%。结论:人胎儿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w至出生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胚胎发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6~40周人胎儿中脑甲啡肽(M-ENK)样和亮啡肽(L-ENK)样神经元的发育与分布。结果发现:于16周时在中脑已出现两者阳性神经元,开始仅在中央灰质和黑质出现散在分布的浅染神经元,随着发育阳性神经元增加,染色加深;20周后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及网状核等部位出现阳性神经元,各区域中阳性大多极神经元出现较晚。ENK在人胎儿中脑发育主要集中于16~32周,且M-ENK强于L-ENK。根据上述结果本文对ENK在人胎儿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PAP和ABC法,观察了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免疫反应成分在52例胎龄为8-39周的人胎儿和2例新生儿脊髓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分布密度进行了量的变化的分析。L-ENK样阳性细胞在后角浅层始现于第16周胎儿,以后细胞数量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第6个月达到高峰,此后却随胎龄增长而渐减,至降生前后已降至很少,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着“少—多—少”的变化规律。Ⅳ-Ⅶ层L-ENK样细胞出现略早(第14周),但数量很少且变化甚微,至第7个月以后,仅偶见散在的L-ENK样阳性细胞。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浅层也始见于第16周胎儿,随胎龄增长而持续增多,至降生前后达到密和极密的程度。Ⅵ层内侧部(骶髓为后连合核)、Ⅶ层、网状核及其桕邻的侧索白质,L-ENK样纤维和终末从第14周开始出现,直至降生前后一直保持中等至密布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胎儿标本脊髓腰骶膨大(LSE)面积随胎龄变化的规律及MR表现.方法 收集胎龄15~40周的胎儿标本52例,以L2椎体为中心,行T12~ S1脊椎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3.0T MRI T2WI扫描,观察脊髓LSE最大横断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相应水平椎管面积,计算脊髓LSE最大横断层面的面积与相应水平椎管面积的比值,对上述测量结果和胎龄间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结果 在52例胎儿标本中,MRI T2WI横断面上脊髓清晰显示45例(86.54%),显示不清7例(13.46%);于胎龄15周在脊髓横断面显示脊髓信号和LSE信号,27周以前脊髓LSE呈“两环结构”,33周以后脊髓的双环样信号不明显.脊髓LSE最大横断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随胎龄的增加呈线性增长(P值均<0.01),脊髓LSE最大横断层面的面积与相应水平椎管面积的比值随胎龄的增加逐渐减小(P值均<0.01).结论 MR可清晰显示胎儿脊髓LSE在不同胎龄的发育表现及其与胎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D2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1)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w至出生时,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年龄增长,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HRP逆行束路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研究了大鼠颈、胸、腰、骶各段脊髓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神经元向结合臂旁核的投射。HRP逆行标记细胞分布于两侧脊髓灰质第Ⅰ、Ⅱ、Ⅳ、Ⅴ、Ⅶ层、中央管背侧灰质连合及外侧颈核、外侧脊髓核中,以对侧为主。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两侧后角第Ⅰ层、第Ⅱ层浅部、外侧颈核、外侧脊髓核及骶髓后连合核中。N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两侧后角第Ⅰ层及第Ⅱ层中。在后角第Ⅰ层、外侧颈核和外侧脊髓核中,可观察到部分NPY-HRP双标记神经元;在后角第Ⅰ层可观察到部分NT-HRP双标记神经元。本研究结果提示,NPY和NT神经元可能参与脊髓-结合臂旁核的痛觉传递。  相似文献   

12.
人胚胎中枢神经系统NOVmRNA神经元的发育--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人胚胎中枢神经系统NOV mRNA神经元的发育。方法 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1)脊髓:第16周人胚胎脊髓腹侧出现NOV mRNA神经元,为大型神经元,至第28周扩展到后角中间神经元,第38周中央灰质中阳性神经元明显。(2)延髓:第16周延髓观察到下橄榄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均有阳性神经元分布,至第28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楔束副核检测到阳性神经元;(3)脑桥、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不同胎龄胎儿胃肠道P物质和胃动素的含量。结果发现P物质在第10周胎儿胃肠道即可测及。以26~30周为最高。胃动素同样于第10周胎儿胃肠道测及,而且也以26~30周含量最高。这说明含有P物质和胃动素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以26~30周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人胎下丘脑内含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分布与发育。胎龄14周,见浅染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布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带、第三脑室壁室管膜上皮深面。15~16周胎龄,含生长抑素样神经元除见于上述部位外,还见于腹内侧基底部、室旁核、视上核和室管膜上皮内,阳性纤维散布于正中隆起,室管膜上皮。17—18周胎龄,含生长抑素样结构在上述部位变化明显,神经元更加密集,分布范围扩大,反应染色加深,阳性突起延长。21周胎龄至足月胎儿,含生长抑素神经元及其纤维在下丘脑的分布变化不明显。生长抑素样神经元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室旁核内见有少量大细胞。电镜观察21周和29周胎龄正中隆起发现:毛细血管为窗孔型,基底膜外有生长抑素样阳性终末靠近。在阳性终末及非阳性终末内可见分泌囊泡。本结果提示人下丘脑内生长抑素系统在出生前已经发育并可能参与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髓GFAP和NF阳性细胞的发育关系,为中枢移植供体胎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意外死亡胎儿脊髓19例,用GFAP、NF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图像分析。结果NF阳性神经元染色强度渐增强;GFAP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渐下降。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32周时下降明显;GFAP阳性细胞分布不均,白质内密度增加缓慢;灰质内密度增加迅速,32周时增加明显,后趋平缓。结论人胚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染色强度、密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人中枢神经移植时以16周胎龄脊髓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凋亡抑制因子bcl-2mRNA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凋亡抑制因子bcl-2mRNA的发育表达。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bcl-2 cRNA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12—39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内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在所检测的各脑区均有bcl-2 mRNA表达。第12周,有强阳性的bcl-2 mRNA出现在脊髓、延髓的运动神经元、大脑额叶的皮质板;小脑和大脑室层的bcl-2 mRNA表达较弱。bcl-2 mRNA的水平一般是随胎龄的增长而下降,至第39周表达最弱。②bcl-2 mRNA主要在神经元表达。结论 在人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中表达的bcl-2可能与编程性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脊髓和后根节内5—HT1A,2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  武胜昔 《解剖学报》2001,32(1):1-4,T001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及后根节内5-HT1A,2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1)5-HT1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灰质各层,主要见于一角浅层(Ⅰ、Ⅱ层)及Ⅲ、Ⅳ层,Ⅴ、Ⅶ层和X层也有散在分布。在角(Ⅸ层)内仅有小量阳性神经元;(5)5-HT2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较局限,主要见于后角浅层及前角(Ⅸ层)神经元,在其他各层仅呈散在分布。在大鼠后根节内观察到:(1)10.4%的后根节细胞呈5-HT1A受体mRNA阳性,阳性细胞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2)17.4%的后根节细胞呈5-HT2A受体mRNA阳性,阳性细胞也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结论 5-HT1A和5-HT2A受体在脊髓和后根节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它们在介导5-羟色胺在脊髓水平的镇痛及在外周的致痛作用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法,以引产死亡胎儿13例和死亡足月产新生儿4例为材料.对其树皮质Brodmann17区NPY样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新生儿视皮质NPY样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浅层白质内.NPY样阳性神经元为非锥体形神经元,以多极和双簇状神经元为主,还有部分双极和不成熟神经元.阳性神经元有大量的突起,在交界区和浅层白质内形成浓密的纤维网,而皮质层内种经纤维相当稀疏.发育学研究显示,胎龄22周已有阳性神经元出现,随着胎龄的增长,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体积、突起的数量和长度不断增长,成熟神经元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阳性神经元逐渐向皮质迁移.  相似文献   

19.
蔡秋云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3,24(4):356-360
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了大白鼠脊髓L4~5节段内前角含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躯体传出的关系。光镜下,在脊髓前角各层,包括位于前角的前外侧部的Rexed IX层,均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和梢分布。GABA阳性胞体为圆形或三角形,具有多个突起,可分大、中两型。电镜下,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细小颗粒状沉淀,分布于核周质、树突和轴突内。在轴突末梢,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D2 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 :( 1 )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 ;( 2 )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 :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 2 4~ 2 7w至出生时 ,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 ,但随年龄增长 ,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